声音艺术如何“眼见为实”?朱哲琴和同济大学做了一场实验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899   最后更新:2018/02/12 20:48:26 by colin2010
[楼主] 聚光灯 2018-02-12 20:48:26

来源:Hi艺术 张朝贝


《Hi艺术》2017年度策展人TOP10

即便我们不能笼统地断定2017年策展行业是否可以用“繁荣”来概括,但无论是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还是各个机构诸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青策计划”、泰康空间的“新生代策展人项目”,都已经成为一种可观的现象。


当然,既然需要“扶持”,又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策展人才的缺失。从《Hi艺术》2017年度策展人TOP10榜单来看,仍然是“老面孔”的天下。“老面孔”并不意味着不年轻——以最年轻的“老面孔”崔灿灿(b.1987)为例,已经是连续五年出现在入围榜单了——而诸如李佳、李杰、刘畑、杨西、杨紫等活跃的新生代均未能在排名中成功“逆袭”。


饶是如此,2017年度策展人TOP10榜单较之2016年仍有较大变化。除了连续三年蝉联冠军的策展人冯博一,以及最年轻的“老炮策展人”崔灿灿,其余八位均在三年内有所缺席,而其中鲁明军、侯瀚如、田霏宇、柳淳风四位策展人由于年度表现突出,三年内首次进入榜单。


与年轻的新面孔的缺席状况类似,女性策展人仅有柳淳风一位进入TOP榜单,但仍比往年榜单上清一色男性策展人的情况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在入围的十位策展人中,机构策展人(4位)与独立策展人(6位)几乎平分秋色,在不同的领地,对当代艺术生态各自进行着耕耘实践。

TOP 1. 冯博一

来自本土的蝉联冠军

这已经是冯博一连续三年当选《Hi艺术》年度策展人TOP10的榜首了。从1990年代开始,冯博一便开始致力于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的策划、评论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独立策展人,他在2017年下半年连续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和武汉合美术馆策划了两场徐冰的个展,引发艺术界人士的好评。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还将策划第二届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不禁为人留下值得期待的想象。

2017年11月,“徐冰的文字”澳门博物馆展览现场(图:王晓松)

2017年12月,由冯博一参与策划的徐冰同名个展武汉合美术馆展览现场

2017年9月,冯博一策划的“毛旭辉:我就在这儿”关渡美术馆展览现场



冯博一:2017年流行的各种展览策划,我认为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利用国外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或流行的学术思潮的某一种理论框架及观点作为策展的基本依据,而将艺术家作品进行无限度地填充;二是从所谓全球化、在地性的关系中寻求“之间”的链接,上接西方主流艺术,下联中国传统与现实的文化资源,并寻找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试图一言以蔽之地涵盖社会现实,以及与当代艺术中某一种创作现象的关联。这二方面都存有主题先行,过度阐释,以及艺术江湖“圈际化”导致的东拼西凑的感觉。而恰恰忽视了艺术家创作本身面临的问题,或缺失了从作品出发的直接性思考和判断。当中国社会现实愈来严峻不安时,当全球化的时差性、有界的距离愈来明显时,作为策展人如何将社会现场、社会能量转化为一种策展实践的基本依存,抑或策展将复归何处?就变得异常重要和关键啦!


TOP 2. 吴洪亮

传统与当代的碰撞

作为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齐白石纪念馆馆长,吴洪亮是机构策展人中表现突出的一位,其工作亦主要聚焦中国画艺术家。在他看来,2017年自己所参与的北京画院美术馆的一系列展览中,何绍基与齐白石书法的双个展较有意味。它用一种当代艺术的展览方式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问题进行再剖析。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展既有连接又各自成章,形式比较新颖,为更多的观众带来一些另类的感觉。

2017年1月,吴洪亮在苏州博物馆策划的“彭薇:我想起了你”展览现场

2017年,吴洪亮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展览,何绍基与齐白石书法的双个展既有连接又各自成章


吴洪亮:2017年我个人所策划的展览主要集中在中国画艺术家,借个展研究的方式,对中国画在当下的发展方向进行探求。具体说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在全球视野下,中国画到底如何与今天多样的艺术生态相呼应,如何彰显自身独特的价值。2018年,会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一系列关于山水主题的展览,不仅有齐白石,还有古代的山水,甚至会邀请一些艺术家对山水问题进行创作和学术上的研讨。我自己也有一个新的课题,在苏州的金鸡湖美术馆和古典园林沧浪亭策划个当代艺术展。是继2016年“自·牡丹亭”之后的一个新的尝试,初步定名“自·沧浪亭”。这也是用当代艺术的思考模式对中国传统的空间思维模式,尤其是如何借助园林中,建构心之意境等问题进行思考。


TOP 3. 鲁明军

研究型策展人

2017年,我们不难见到鲁明军所策划的展览项目,光是在798艺术区一条街上,就先后有站台中国的“邱瑞祥:兔子,巢穴和谷仓”、博而励画廊的“廖国核个展:恶克思”以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灵光化合物”。如此突出的表现,使得他五年来首次进入《Hi艺术》年度策展人TOP10的前三甲。2017年底,他在OCAT上海馆策划了“疆域:地缘的拓扑”,延续了他一贯带有个人研究性质的策展特点,这一展览将于2018年3月巡展至OCAT北京馆。

2017年9月,博而励画廊呈现由鲁明军策展的廖国核的个展“恶克思”

2017年12月,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二空间)呈现由鲁明军策展的“灵光化合物”

2017年12月,鲁明军在OCAT上海馆策划的“疆域——地缘的拓扑”展览现场


鲁明军:论话语的边境,还是想象的边疆,抑或全球化流动中的身份焦虑与认同迁变,这些艺术实践无不指向今天我们所身处的由民族国家主导的地缘政治体系。然而,“疆域:地缘的拓扑”并不提供准确的答案,毋宁说是为了建构一个感知、想象和思考的场域。所以这只是一个起点,相关问题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TOP 4. 朱朱

在诗意中拓展

如果不是听到朱朱亲口谈起,或许很难想到2017年HDM画廊的“易碎之躯”是他策划的首个国外艺术家的个展。是的,作为诗人和策展人的朱朱,不仅在2017年出版了近五年的诗歌合集,还在并不紧凑的节奏中进行着策展实践的拓展。

2017年10月,朱朱在HDM画廊策划的法籍喀麦隆艺术家巴尔德莱米·图果(Barthélémy Toguo)个展“易碎之躯”

2017年11月,朱朱在杨画廊策划年轻女性艺术家群展“一次别离”

2017年,朱朱出版关于刘野的书《只有一克重》


朱朱:2017对我来说是相对和缓的一年,不过两个展览都带有拓展意味,“易碎之躯”是我首次策展国外艺术家的个展,“一次别离”是继“飞越对流层”(2013)、“编辑景观”(2015)之后对更年轻一代进行考察的群展,2017的另一个重心是出版,一本是关于刘野的小书《只有一克重》,另一本是近五年的诗合集《五大道的冬天》。2018年的展事较多,希望在前期筹备及主题结构的实现度方面做到从容、充分。


TOP 5. 崔灿灿

年轻的“老炮儿”策展人

出生于1987年的崔灿灿,从年龄上属于“80后”甚至“85后”,但这却是他连续五年入围《Hi艺术》年度策展人TOP10。2017年他的策展实践仍延续个案研究的方式,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先后带来秦琦同名个展、赵赵个展“沙漠·骆驼”,年底在站台中国策划刘港顺个展“所有”,分三次呈现的模式亦不多见。

2017年5月,崔灿灿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策划秦琦个展

2017年9月,崔灿灿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策划赵赵个展“沙漠·骆驼

2017年12月,崔灿灿在站台中国策划的刘港顺个展“所有”第一部分“观念三要素”现场


崔灿灿:历史开着倒车,继续碾压,没有太多进展和喜悦的一年,不是突然,已是常态。但总归还要继续工作,用各种办法,各种方式,来回周旋,当不了刺猬,就当狐狸。大的现实未改变之前,工作依然具有意义,大的现实未改变之前,也始终处于边缘,承认并坦然面对。希望明年可以有更多勇气,更多的可能,但也希望最大程度保留初衷,靠近理想。


(未完待续)

[沙发:1楼] 聚光灯 2018-02-12 21:34:44

(接上)


TOP 6. 侯瀚如

左手本土,右手国际

作为将中国当代艺术引介到西方世界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早在八九十年代侯瀚如就曾参与“中国现代艺术展”“运动中的城市”的引起重大反响的展览。2017年,他在国内策划了“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及“城市共生——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在国际上,他与田霏宇在古根海姆策划的“世界剧场”在国内外均引发较大争议。

2017年3月,侯瀚如在OCAT研究中心参与策划的“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

2017年12月,侯瀚如参与策划“城市共生——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罗湖分展场大型群展“深圳工业站”现场)


TOP 7. 田霏宇

站在风暴的中心

从2016年开始传出易主消息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终于在2017年随着投资人的接手而尘埃落定,不久前公布了2018年回归常态的展览预告。作为UCCA馆长,田霏宇自然始终处于风暴的中心。而2017年下半年,他在纽约古根海姆所参与策划的“世界剧场”在国内引起的争议,让他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2017年3月,“例外状态”中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 2017”

2017年10月,侯瀚如与田霏宇在古根海姆参与策划的“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展览现场


田霏宇:过去一年的主要有两个工作要点,一个是在古根海姆策划的“世界剧场”展览,其实也是一个自己多年对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工作成果;另外一个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转型,它从以创始人为主导转型为一个以董事会团体为推动的新模式,背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两个事件其实都是在2017年10月份的,所以上半年大量的时间处于紧张的准备和不确定性的状态下。


TOP 8. 孙冬冬

对空间的积极实践

2017年忙碌于一线的孙冬冬,在一年的缺席后重回年度策展人TOP10的榜单。他在北京Tong Gallery+Projects带来“温一沛——飞鸟之影”,在上海MAO Space呈现“雎安奇——草体”,甚至在远在曼谷的唐人当代艺术中心策划了“世界史”群展,身影随处可见。正如孙冬冬所说,“2017年最大的收获来自对展览空间的积极实践。”无论是温一沛个展“飞鸟之影”现场搭建的“观景”回廊,还是SKP商场中央搭出的“换影”展览空间,都将作品与空间进行了有效融合。

2017年2月,孙冬冬在上海MAO Space策划的“雎安奇——草体”展览现场

2017年10月,孙冬冬在Tong Gallery+Projects策划的“温一沛——飞鸟之影”展览现场


孙冬冬:我在2017年最大的收获来自对展览空间的积极实践。通过与艺术家、建筑师的合作,我们尝试将展览理念以及对艺术家作品的理解与阐释,整合在一种定制的展览情境中。从策展人的角度,我认为将艺术家作品观念做适度的延展,将有助于观众更有效的进入展览与理解作品。问题在于,如何做到适度,这也是我最近策展工作的兴趣点。


TOP 9. 何桂彦

从美术史切入的策展

何桂彦的策展往往偏向从美术史角度进行清晰地切入。2017上半年,策划了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展览“叙事中国”;下半年的工作集中在“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创作方法论”系列讲座与学术讨论,主要围绕艺术家的个案展开。12月,他所策划的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社会剧场”亮相,以“剧场”为契机,讨论当代艺术的在地性、‘’参与性、即时性。强调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大众、来源于具体场域为创作带来的新的可能性。

2017年12月,何桂彦策划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

“社会剧场”展览现场,王礼军 《童话》尺寸可变 摄影装置 2015

2017年11月,何桂彦在四川美院美术学系之空间策划的“抽象与后抽象”展览现场


何桂彦:以美术馆、画廊、博览会、超级画廊、各种官方的艺术机构等为平台,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展览机制与价值标准。其中,官方与民间、国内与国际、学术与商业等不同的力量在博弈、对话、融汇,形成了多种张力。当然,就展览来说,还有一股反艺术机制、反美术馆、反公共艺术空间的另类实验方式。所以,策展人的工作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不仅研究的领域会日趋分化,更为的专业,自身的身份定位也会愈加明确。


TOP 10. 柳淳风

一半体制,一半在野

2007年甫一毕业,柳淳风便进入中国美术馆工作,至2017年正好十年。在这个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美术馆里策展,柳淳风亦能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施展拳脚。2017年2月,她策划的“东方物语——亚洲青年艺术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亮相,这是2016年全国美术馆优秀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之一。9月,另一有关亚洲地缘艺术生态的展览“万象复观——本土艺术与泛亚洲文化之间的景观”在宁波美术馆开幕。此外,她还参与策划2017库里蒂巴双年展中国主展览“脉动——中国当代艺术展”。

2017年2月,柳淳风在中国美术馆策划的“东方物语——亚洲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2017年9月,柳淳风在策划的“万象复观:本土艺术与泛亚洲文化之间的景观”现场,为泰国副总理导览(图片提供:柳淳风)


柳淳风:我似乎已经意识到,2017年可能会成为我生命当中最为重要的年份之一。这一年,我策划了六个大型展览,其中的两个是有关讨论亚洲地缘艺术生态的综合性展览,一个是国际双年展;我哺育了我的孩子,尽管至今我也不清楚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工作状态中的母亲的奶水到底质量如何;我顺利获得了央美的“当代艺术与文化战略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加上修博士学位这三年,算起来,我在央美足足待了10年;令我意外的是,今年我还获得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社会身份,在忐忑的同时,我当然也不辱使命为的我们的行业向政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争取发展的广阔空间……这一年很忙碌、充实,也多了许多责任与牵挂,期盼2018的继续梳理,稳稳的前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