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1月27日BANK呈现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7547   最后更新:2018/01/23 19:20:15 by 展览预告
[楼主] 蜜蜂窝 2018-01-23 19:20:15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峰


“种豆得瓜——陈侗收藏展”海报

2018年1月21日下午,“种豆得瓜——陈侗收藏展”在广州本来画廊开幕。此次展览为本来画廊开业一周年纪念项目,展出陈侗十年来收藏的数十件藏品,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为主,这些藏品来源方式多样,每件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开幕当天下午,本来画廊与博而励画廊联合举办“我的收藏故事——杨锋,薛峰,陈侗三人谈”活动,三位嘉宾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论各自的收藏故事与对收藏这件事的态度。


对谈嘉宾合影(从左至右:本来画廊总监全荣花、陈侗、杨锋、薛峰)

继博尔赫斯书店、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和录像局之后,2016年年底陈侗又“逆势”开了一家画廊,在这家本来画廊开业一周年之际,陈侗又一次率性而为,在自家画廊里办起了自己的个人收藏展。

他自言“这个想法有点坏规矩”。但即使“这是一个糟糕的想法”,即使会引来“不知天高地厚”的嫌疑,陈侗还是要“明知故犯”,用他的话说,他是自愿当“托”,“想引你们来质疑我的动机和目的。”进而告诉大家,“收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收藏又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种豆得瓜——陈侗收藏展”展览现场

俗语只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何来“种豆得瓜”?陈侗笑言,即使用嫁接、转基因的方式也做不到“种豆得瓜”,之所以玩这个文字游戏,与“种小得大”无关,主要是为了强调收藏过程中的意外之喜。也许无意中开始收藏一件作品,逐渐收藏变成一件事情,它又偶然间改变了你的人生态度,改变了你对事物的看法,这便是“种豆得瓜”了。

陈侗用一句“负债累累,举重若轻”来总结他的收藏状态。“我收藏的很多朋友的作品还没付清钱,更多是以一种分期付款的方式,算是一种带有友情的债务。”

让-菲利普·图森 全文 装置 29.7x21x2cm(共82件)2006

例如比利时著名作家让-菲利普·图森的大型装置作品《全文》,由82块A4大小的合成板之类的高级材料组合而成,每一块上面都附着图森小说内容的浓缩。这件作品是2008年前后图森在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做个展时运到广州的,展览结束后运回去的手续比较繁琐,因此一直留在广州。图森曾给陈侗来信,说若他有意收藏就不必寄回,同时报了一个价,但陈侗拿不出这些钱,便不再提是收藏还是返还这件作品的事。

陈劭雄 广州印象·海印桥 2006

陈侗是有意将这些作品留下的,但是钱以何种方式何时支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让他“负债累累”的还有一件陈劭雄的大幅手指画作品《广州印象-海印桥》。本来画廊因首展“省城”向唐人画廊借了这件作品,但因尺寸问题未能展出。这件作品一直挂在昌兴街的博尔赫斯书店一楼,时间久了,为了怀念陈劭雄,陈侗便想自己收藏这幅画。同样地,这幅画的价格也在陈侗的可承受范围之外,他仍采用了“分期付款”的方式,打算慢慢给完画款。


“种豆得瓜——陈侗收藏展”展览现场

这便是陈侗的“举重若轻”,“东西只要到手就先落户,先消费、先拿着,慢慢付。”“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你要有这么大的压力,就会有这么大的胆量,想办法去度过难关。这样艺术生态改变了,我们也没有变得很穷,我们的等次提高了,我们的收藏等级,甚至我们的经济地位都提高了。”


“种豆得瓜——陈侗收藏展”展览现场

“高价位的作品肯定会给收藏带来压力,但不能因为有压力而不去做。最近十年我顶着很多压力去做事,还是能够做出一些东西来,而且把自己送上一个更高的水准。否则真的是很随便地去玩点儿什么,变成业余爱好,而不能够跟大家交流,或者某种程度上讲不能够在文化史上、艺术史上做点儿贡献。”

对陈侗来说,做收藏既不牵涉最浅层次的所谓审美需求,也不牵涉人们通常关心的保值、升值,其最重要的意义是表态,他认为“最好的表态就是买。”

王路平 人物写生 皮纸、彩墨 140x75cm 年代不详

王路平的一幅课堂工笔人物画写生作品中,她在人物端坐的椅子上凭想像加了一张老虎皮,这张虎皮一下子吸引了陈侗的眼球,他看到了“一种隐藏在年轻女学生身上的野性”,而且整个画面的气氛保持某种协调,他当即便表示要收藏这幅画。

周文瑶 无题 布面丙烯 30x30cm(共两幅) 2011

在课室溜达时陈侗看到了周文瑶的两幅“色彩构成”作业,金正恩带领他的国民出席父亲金正日的葬礼,同一个画面以两个不同的色调表现,这使得画面不光产生了视觉上的效果,“甚至还带有某种政治讽喻的意味。”也许这是作者无意为之,但陈侗觉得很有意思,便当即提出收藏。

“文章容易写,有话语权的批评家文章更容易写,但是一个批评家是去买艺术家的作品还是让艺术家送作品,这是批评家的态度。你买那些别人认为不好的,或者是你想鼓励年轻人,很想告诉年轻人你们很有希望,唯一的办法就是买。包括友情方面,你想表明跟这个艺术家的友情很重要,或者是表明做事情的态度,你也买,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 陈侗说道。

除了这些以或高或低的价格,或付或赊的方式买来的作品,陈侗的藏品中,还有一些是“以画换画”得来的,当然也有别人送的,还有的则是捡来的。

无名氏 民兵 纸本丙烯 52x37cm 年代不详(交换)

一幅以《民兵》为题的丙烯画作品作者不知为何人,画中一个工人举着枪,让人一下子就回到文化大革命或者抗美援越的年代。“增城吴生2008年在山东淄博购得的一幅义卖作品,今年元月初我在他工作室门口发现,以答应重画一幅同题水墨画换得。”展览标签上如是写道。

雷绍文 青花树 木头、油漆 40x85x65cm 2009 (捡拾)

雷绍文的作品《青花树》是唯一一件在路边捡到的作品。“打电话给作者了解作品名称,才知道并不是他要扔,是房东扔出来的。看来这并不是废品,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当作者看到这一切时,他一定百感交集。但对于收藏者来说,就是要不断告诫自己:不要犹豫,要不管三七二十一。” 陈侗写道。

邓猗夫 陈侗肖像 布面油彩 77x60cm 2014 (赠送)

相比陈侗,薛峰的身份要单纯得多。他主要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业余当代艺术收藏家”。对他而言,收藏拓宽了他的世界,“自从我买了第一张画之后,我觉得新的一个世界来了,它开辟了我画画跟画画之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趣味的这种东西。”

薛峰以自己的方式选择那些想要的作品,当他收藏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后,这些作品与他的创作之间可以一种互动。“我自己做影像可能做出来自己都不喜欢,如果我去收藏影像的话,可能可以买十个、二十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因我喜欢而选出来的影像,可能这种意义比我自己去做要更大。” 而在薛峰绘画作品中缺失的内容,比如结构的、质感的或者其他很关键的东西,可以通过他人作品的启发碰撞出来。

李日亮 黄边站之二 布面油彩 90x120cm 2013

这样的互动也让薛峰的观展方式发生了质变,相比之前,他在观展时展览的文章、意义弱化很多,“我需要的只是能够比较准确地契合我喜好的、能够打动我的一两件作品。”

面对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作品时,这会让薛峰去思考喜好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后来他通过推荐作品给身边朋友的方式,找到了解决之道。这也使得一些国外作品来到深圳,与深圳发生关联。“这种做法源于我对深圳艺术生态的期待。其实我们收藏作品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相反,这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个体自觉的收藏与分享过程促成了艺术生态的蔓延。它可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大家一起促成了这个事情,可能生态的细胞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渗透。”

刘声 黄沙系列 纸本水彩 28x37cm 2016

在薛峰看来,“收藏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有意识地关注国际化的作品让你可以在收藏时对画廊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以一个更大的视野去讨论我们艺术生态中的现象。同时,在收藏交流过程中接触新的艺术家时,收藏家需要做大量的功课,包括艺术史知识的补充,展览信息的把握,艺术家状态的了解。收藏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

李消非 流水线第15号和第20号 录像

彭文彪 小洲便桥 录像 2013

与陈侗不同,薛峰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不是去支持他,“我没有这样的能力,我收藏是因为觉得作品好。深圳相比北上广等城市有一点不一样,它比较自我,喜欢就是喜欢,很少会因为公关而去收藏一件作品。”

在这三个人里面,原来与艺术并无关联的杨锋反而是最专业的当代艺术收藏家。杨锋原本是金融界人士,机缘巧合之下介入当代艺术收藏。不过他希望“不仅要知其树木,更要知其森林。”因此投入大量时间学习、看展。在认识整个艺术生态概况之后,从2010年下半年他才开始收藏一些作品。

萧开愚 人民银行 宣纸、墨 363x145cm 2013

很快,杨锋便开始思考全世界这么多的艺术家,而自身能触及的面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收藏,一个属于自己的收藏,是一个应该严肃、认真考虑的问题。这是杨锋从一个爱好者转向专业收藏者的转折点。

通用大量的学习和思考,大约从2013年开始,杨锋的状态和信心就跟别人不一样了。2015年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结点,这年年初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之后,深圳的有空间、额外空间成立,上海的留下空间也于不久前成立。

王宁德 有形之光-水纹 装置、综合材料 144x106cm 2015

杨锋把他的收藏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心之所至”。这些空间的创立都是比较自然发生的,没有太多的规划,只是希望这些空间能为身边的人提供一种比较容易接触艺术的方式。“从欣赏开始到收藏,到做其他工作都是从心里出发,你相信是真的,愿意支持它。艺术这个东西一定程度上不能当饭吃,只有相信是真的时候,真心喜欢才可以做进去。”

第二个阶段是“渐成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收藏到一个阶段会接触很多艺术家,这时候会出现一个特别标准化的趋势,大多数收藏家的收藏名单趋同,缺乏有自己个性的东西。因此,现在国外很多美术馆已经开始进行收藏方向调整。

黄洋 木刻三十六景 木刻油印 49x63cm(共三幅)2013

冯翰婷 纯洁的爱 彩色铅笔 13.5x19cm(共40幅) 2011

收藏都以“喜欢”开始,那么这之后怎么体现自己的特色?“每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处的阶层不同,趣味是不同的,收藏理念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区分出自己的趣味和风格,需要学的地方更多一点。在喜欢中寻找,呈现出自己的风格,这是比较有趣的。”

第三阶段是“循序渐进”,也就是量力而行。“冲动的时候挺多的,但是有的时候它跟你的趣味和体系,以及这段时间的财力是不是匹配的?我觉得还是要有点儿计划性。冲动和直觉是收藏最开始的一个起点,但我觉得它不应该是一个终点。当你把这个东西长期做下去就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体系、爱好、预算等各方面。” 这一点也与陈侗的观点有所不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