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黃永生:最慢的風|广州画廊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334   最后更新:2018/01/11 18:12:12 by 叮当猫
[楼主] 点蚊香 2018-01-11 18:12:12

来源:ArtBanana


展览现场 廖廖接受媒体采访

新星星专访

问:这一届“新星星”,你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什么?

廖廖:这一届的作品新鲜热辣,不少我都很喜欢,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我在布展其间几件“丢失”的作品。艺术家王香力刻意放在机械桌面上的左右滚动的矿泉水瓶子,一而再地被保洁当垃圾收走,无奈的艺术家让我告知保洁阿姨别再拿了。吴彦臻的装置作品中一幅摆在地上的画板,被志愿者小哥当作是包装纸皮拿走,还好最终我们找了回来。20万小组的作品材料全是拆迁现场和垃圾堆里收集的,我还以为现场的垃圾桶和扫把就是作品的一部分,提醒布展的易超小心放好。

20万小组 作品:公园计划

新星星实习生余淼 和吴彦臻那张丢失的画

我们可以把这些当作布展的有趣花絮,但是这些“乌龙”也指出一个事实:当代艺术作品与大众认知中的“艺术”完全是两回事,这种对大众习惯思维的强大冲击力有着非常的启蒙意义。这提示着我们,如果“艺术”可以是垃圾,可以不“好看”,如果艺术还有另一副面孔,那么我们充满“奋斗、成功、消费”的日常生活是否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如果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艺术”,那么我们的价值观是否也可以更加多元化?这些作品对于观众的封闭观念、保守思维的破坏,是构建新思想、新精神的重要前提。

《思健管理者》 (Mental health manager)/80x100x230cm/装置/江夏然 2016作

从这一点来说,这一届的“新星星”依稀有了40年前的“星星美展”的破坏与解放的气质,当年的“星星美展”的作品对当时的封闭思维、保守观念与公共空间都是一个强烈的冲击。坚持了8年之后,“新星星”开始显露出走进艺术史的气场。

德基广场 新星星孵化计划吊幅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的空间也非常有意思,德基广场作为全国最大的奢侈品广场,接受了这一批与其气质完全相反的当代艺术品。在驴牌、爱马仕的边上摆出与其格格不入的当代艺术作品,可能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遗弃物与奢侈品、垃圾与身份象征、私人性与公共性、反物质反消费与吃土剁手党······种种强烈的反差,当代艺术以粗砺粗暴的姿态插入到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地标,其意义远远超越在美术馆白盒子空间里的展示。

这一届“新星星”的气势与德基广场的气度都让人印象深刻。

韩易非 《GU》

问:你如何理解“艺术走进生活”?

廖廖:温饱之后,艺术走近大众,走进生活是必然之路。重点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艺术?

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电影《挚爱梵高》风靡万千文青小资中产,我们喜欢梵高——但是仅限于媒体塑造或者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梵高的IP, 我们其实喜欢的是那个经过媒体塑造后变得温和、安详,为了理想而献身、去政治化的“纯粹的艺术家”的梵高IP,而不是那个疯狂、反抗、不妥协、不合时宜的真实梵高。我们赞叹梵高的“美”,却不会像梵高一样去质疑传统的美的定义。我们喜欢的不是那个用反抗学院派与古典艺术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身份和中产阶级的个人意识的开拓者。

我们喜欢的是已经成为天价标签的梵高作品,以及密布各种媒体与商品的梵高符号,而不是那个因为忠于自我而被边缘化,因为抵抗主流而被驱逐的傻逼画家。我们无法理解《蒙娜丽莎》背后的个人价值对专制特权的颠覆,也无法理解梵高身处的时代里那些欧洲中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

入围艺术家吴彦臻的参展作品

如果说对于“艺术走进大众、走进生活”有一点期待,那么,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欣赏的不仅仅是唯美抒情的艺术,不仅仅把艺术当作品味的象征与阶层提升的手段,不要用绚丽激情的色彩来掩盖现实的苍白。

栾佳齐 震波与浮尘(通过振动的频率连接宇宙)

倘若我们足够清醒,就会认识到貌似光鲜体面的自己其实与当年的梵高一样,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区别只是在于,梵高选择了坚持自我,争取个人意识的觉醒,而我们则选择了安然地做个沉醉于唯美幻境中的佛系少年、油腻中年。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希望人们能够从柔美甜蜜的作品开始,慢慢接受“不好看”的当代艺术,因为如果生活是粗砺的,那么艺术也必然带着粗砺。

《众生相》

董健 《发光体》

最初,我们可以用展览上的作品当作自拍的背景和朋友圈的点缀,而后慢慢懂得在不同的审美中寻找自我身份的认同。开始是把千奇百怪的当代艺术当作时髦的猎奇,而后渐渐懂得从当代艺术家的视角去发掘当代现实与审视自身的问题——此种“艺术走进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问:对于此次的展览主题“思想的形式”,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廖廖:“思想的形式”不仅仅是指向艺术家与作品,同样希望观众能够产生回归自身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满足视觉刺激。

在商业文化与流行文化主宰的世界里,看似丰富缤纷,其实单调乏味,每个人的审美品味都千篇一律。我们需要有思想的艺术来建立多元而有深度的审美。

林仪 《私人订制》

沉浸于流行文化的我们,不再追问我是谁,不再追寻自己的独特感受,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角色。我们习惯于通过手机镜头来看世界,习惯于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审视自我,我们需要有思想的艺术来洗眼睛。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每个城市都越来越相似,一样的商业区,一样的连锁店,一样的高楼与地铁。若干年后,我们能够留下什么历史痕迹?我们需要用艺术来证明我们来过,需要有思想的艺术提供不一样的视觉经验。

传播的形式决定了内容,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远比传统媒体更加快捷、更丰富,但是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也决定了它的内容流于浅薄,艺术的思想性可以让我们可以看到永恒的价值。

李睿璟

问:“新星星”是一个青年艺术奖,你想对青年艺术家说什么?

廖廖:“新星星”的布展、颁奖、庆典前前后后,关于祝福的话语已经说过很多,现在说几句不太动人的吧。

“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是年轻人的精神鸦片,就像“年老意味着成熟”,这句话是老人的虚假广告。艺术圈的新青年承担着许多期待与希望,也承载着许多批评与失望。对青年的期待和批评很多时候都是出自老一辈人的无奈与无能,因为自己无法撼动现实,无法实现理想,于是“寄希望”于下一代年轻人身上,幻想年轻人能够实现自己理想。赶在年轻人弄明白这个世界是被老一辈人搞砸了之前,先把希望和责任、关切与责备统统都推到他们头上。

青年艺术家也不必担心被种种问题压垮,你们尽可以仰着懵懂无辜的青春脸庞,享受眼前的无忧时光。因为“青年”的身份和“艺术家”的身份都是最好的遮羞布。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是最占便宜的事情,无知狂妄脾气古怪没问题,那是青年的可爱与艺术家的真性情。穷困潦倒也没问题,那是青年的本色与艺术家对抗世界的牺牲。趋炎附势也没问题,那是青年的实干与艺术家的努力。SO,好好享受青年时光吧。告别青年时节,就要奔往油腻中年的权力榜啦,那可是一条没有遮羞布的裸奔之路。

其实道理很简单,要突破上一代的作品,成为与上一代不一样的人就是最重要的前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