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在冬日的北京徜徉海滩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124   最后更新:2017/12/19 11:24:09 by babyqueen
[楼主] 叮当猫 2017-12-19 11:24:09

来源:凤凰艺术 dbk


尹秀珍:你不得不活着,又该怎么活?


以终为始

2017年12月14日,尹秀珍个展“以终为始”于佩斯北京画廊开幕。作为尹秀珍时隔四年回归北京的又一次全新亮相,此次个展试图对艺术家近年新作背后的精神线索进行梳理。尹秀珍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一直围绕着细微而具体的个体境遇展开,将私人的生命传记编织进历史的集体叙事之中。展览将同时作为第八届“北京之声”年度项目予以呈现。


在Dior Lady的活动后,尹秀珍的最新个展《自终而始》 于佩斯北京的场地中紧锣密鼓地布置完成,迎来了艺术家在时隔四年后于北京的再次个展。如果说在今年的Dior Lady包包设计中洪浩以男性的观看角度对女性进行塑造,并以艺术内爆于商业的消费主义形式为她们营造了一个美好幻想,那么随之而来的尹秀珍个展则更加真实地显露出当代女性的现实境遇。


这些力是暗流涌动,一直存在的。

——尹秀珍


尹秀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活跃的姿态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多个重要节点性展览及事件中,她以敏锐而诗意化的创作直觉捕捉了90年代急速发展中的社会主流叙事背后的迷失与不安,并以一系列运用日常材料创作的雕塑装置将微妙的个体感受及往往被忽视的个体意志予以视觉化呈现。


和前几日奢侈品牌的光鲜亮丽不同,尹秀珍长久以来所使用的衣服全是收集而来的二手材料,并充当着研究草稿的作用。即便这似乎易让观者对于艺术家产生一种怀旧又陷于女性情绪无法自拔的印象,但对于尹秀珍而言,这并不完全同于对物质的崇拜迷恋(fetishism)或是僵化使用——在外部粗略的视角中,衣服作为一种固定的对象与材料,所承载的意义是不变的;但对艺术家来说,衣物本体在不断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衣服既是个人史,同样也是时代史,它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中被不断赋予或剥除其意义。


▲ 展览现场


于是,《21克》系列自然而然地褪下表象,将衣物的本质展露于观者面前:将日常衣物的实用功能(外表)焚烧、剥除后,其在“精神之器”(瓷)上所留下的形状,既是工业生产的痕迹,同样也是个人在时代中的生命褶皱。而当被以如同标本般进行“脱胎”后,其不只是在物理层面变得沉重,在精神层面,它更是成为了个人的纪念碑——这不仅让观者想到传说中灵魂的重量(21g),同样还有老一辈说法中的“衣服有灵”。


▲ 尹秀珍《21克–7》局部,聚合板、瓷、玻璃,70×70×80cm,2015-2017年

▲ 尹秀珍《21克-5》局部,聚合板、瓷、玻璃,50×50×60cm,2015-2017年


与以往衣物作品不同的是,在本次展览充当高潮乐章的作品《木马》中,尹秀珍第一次以衣物架构起较为具象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往常那样对于内部器官的放大。一方面,这个人物形象对艺术家来讲更加亲近具体:它以尹秀珍的女儿为模特塑造而出,而弥漫其中的不安感则同样指向家庭和教育中的羁绊与焦虑;在另一方面,这也似乎在无意中暗示着:仍保有些许意象性的微观器官已经难以与社会现实再相匹配,对抗的力已经加至每人身上,而不再给其留有喘息的空间——就如飞机颠簸时的防护措施,尽管尽力将身体蜷曲,却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无用功。

▲ 尹秀珍《木马》,钢架、旧衣服,570×220×151cm,2016-2017年


现代商业,及与其相伴相生的现代工业,是本次展览中始终弥漫其中的情绪来源。无论是翻倒天使背后的排气筒与消音器,冷冰冰的水泥台和失却温度的衣服塑形,还是捆绑着飞机乘客的安全带与座椅,都既是现代与后现代工业的产物,也同样是生产塑造着现代人压抑、焦虑情绪的生产物。而被翻倒的天使和蜷曲的人身,以及那充满秩序又茫然飞行的蚊子,则似乎也成为了末世般人类的最佳写照。荒凉、压抑,也因此成为了本次展览情绪的代名词。

▲ 尹秀珍《消息没送到》,泡沫、不锈钢管、消声器、尾喉,280×280×151cm,2017年


但展览并非就此终结,艺术家也并非仅是在指向或渲染着某种绝望的宿命论——自终而始的下一句,往往是向死而生:“你无法改变,但你还要去做。就像人活着,你的出身是你无法选择的,你不得不活着。那此时,应该怎么去活?”(尹秀珍)


再强大牢固的特洛伊城,也终究会有些许破绽,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种变化是极其细微的,但对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个体而言,它指向着生与死,也指向着始与终。如果深入至每件作品的细节中,一切就都不一样了:自平地处起惊雷

▲ 尹秀珍《种植》,混凝土、荒草,50×500×730cm,2017年


无论是被酥油渐渐腐蚀的水泥砖,玻璃的划痕,还是被铁具炸裂的瓷器,亦或是水泥中“生长”的芦草,“软”、“硬”两种力间不动声色的对抗始终存在。即便这种对抗在表面上同样产生了似乎有所生机的结果,但并不等同于“水滴穿石”或是“铁杵磨成针”一般由简单、美好、励志的“小清新鸡汤”所构建,这些充满生机的“革命果实”却是产生于充满伤痕、裂缝、疼痛的道路中。但其本质上,却仍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于是,就如同西西弗斯周而复始的重复劳作一般,在尹秀珍的作品中,个人与时代、集体力量间的揪扯始终存在,其深隐的张力自终而始,又自始而终。同样模糊的是,作品中那些冷硬中迸发的生机,究竟是一件事物的开始,还是一种状态的终结。


▲ 尹秀珍《酥油-1》,照片,119.5×119.5cm每件,共四件,2017年

▲ 尹秀珍《小宇宙》,画布、丙烯、融化刀子的碎片,91(直径)×6.5cm,2016年

▲ 《小宇宙》局部


但这些视觉与形式上的矛盾这并不源自于艺术家破坏的欲望,对于尹秀珍来说,这都是一种尝试,而不是蓄意破坏。


在当下时代,对抗与侵蚀被淹没于现代工业的洪流之下,在被迫依赖中啃食着每个个体的灵魂。从表面看,《自终而始》除了代表着年末时分艺术家对自己的警勉,这个有些绕口的题目同样似乎可以在展场动线视觉上被回答——展览起处与终处在样式上的重叠与反复:天使与安全椅上的她们趴着,被现代工业所控制、撕扯与支撑,在力的对抗中处于不可阻止的下风。而那些凶器虽然伤害了它们,但却以另一种貌似友好温柔的形式显露面容:安全带是要保证你的安全,而排气筒与消音器则是在为你提供动力的同时削减噪音——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于是,似乎一切逻辑都变得不再清晰,“以一种含混的方式而交叠”。就如尹秀珍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所说,当她面对自己的镜子系列作品时,却好像觉得越来越迷茫——“我觉得大了应该很多东西越来越清楚,但现在却活的越来越不清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好清醒,但同样觉得很多事不可理解,充满混乱”。

▲ 尹秀珍《黑洞系列-3》,综合材料,205×205×30cm,2015-2017年

▲ 尹秀珍《融器-镜子6》,瓷、镜子,38×43×4cm,2017年

▲ 尹秀珍《沉默-3》,镜子、丙烯、漆,56×84×5cm,2017年


但对于尹秀珍来说,一切迷茫与对抗都发生于不言之中。在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木马以内藏杀机的方式与冷硬的城堡军事相对抗;而在展览现场,如果走进《木马》作品中,则会发现在紧张压抑的动作与情绪的外表下,艺术家仍将其内部布置的柔软、温暖,如器官般充满生机。


这是尹秀珍的对抗方式。

关于艺术家

尹秀珍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作为目前全球最活跃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尹秀珍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了多次重要群展。并于2012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及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举办了大型回顾性个展。2014年,费顿出版社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系列丛书为尹秀珍出版专集,这也是既草间弥生之后的第二位入选的亚洲女性艺术家。尹秀珍的作品被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宫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日本森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香港M+美术馆等重要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2017 北京之声——尹秀珍:以终为始

艺术家:尹秀珍

展览时间:2017.12.14-2018.3.3

展览地点:佩斯北京

[沙发:1楼] guest 2017-12-23 19:42:20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以终为始”的尹秀珍,在柔软的坚硬中归于内在能量的较量

北京。12月14日,尹秀珍个展“以终为始”在佩斯北京开幕。此次展览是继2013年的展览“无处着陆”之后,尹秀珍在内地较为集中的一次近作展示。这些大多为首次公开展出的作品延续了艺术家二十余年创作历程中的一些核心主题,与此同时,在对新材料和新方式的尝试中亦可察觉到艺术家在当下和未来的创作动能。

入口处装置作品《消息没有送到》


此次展览沿着一条不甚明显的线性思路徐徐展开。在展厅入口处,观众首先遇见的作品为综合材料雕塑《消息没送到》:俯身倒地的天使雕像背后插满汽车排气管,金属工业制品如武器一般充满暴力感与胜利的意味,与天使跌落的姿态形成冲突,结合作品标题,一种不乏黑色幽默的荒诞叙事隐含着焦虑与不安的情绪,与2013年的展览“无处着陆”隔空呼应,事实上,这种情绪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整个展览的基调。

尹秀珍《21克》


在第一个展览区域中,一系列安置于玻璃展柜中形态各异的陶瓷雕塑颇引人注目。如果不加以说明,观众可能并不容易看出,这些作品是将旧衣物与陶泥进行充分混合后烧制而成,在烧制的过程中,衣料消失跆尽,衣服柔软的形态和特殊的纹理则在陶瓷上暂得永存。承载着个人经历与记忆的旧衣服是尹秀珍一直以来非常着迷并反复使用的创作媒材。在1995年她的“成名作”《衣箱》中,艺术家将伴随自己成长的几十件衣物用水泥封存在旧衣箱中,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处理对记忆的珍视。当下这一组名为《21克》的作品仍然与个人经历、与终结有关,然而更为复杂、轻盈的手法和陶瓷相较于水泥更加细腻、质密的材料属性则带来了更多值得玩味的空间,也可能是艺术家现阶段对人生感悟的自然流露。“其实这件作品这和人生很像,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走了,可能留下一些痕迹,也可能留不下。”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时,艺术家这样说,“我很喜欢烧制这些陶瓷,这是一个‘炼’的状态,人生也需要历练。”至于作品的标题,也是来源于“据说人死之后,体重会减轻21克,那是灵魂的重量”这一诗意的形容。

尹秀珍《21克》局部


陶瓷显然是尹秀珍最近几年创作实践的重点。除《21克》外,《融器》、《壁器》、《泪器》系列作品也以各自不同的气质分布于整个展览空间的不同位置里,共同构成了“精神之器”的概念。《融器》将尺子、镜子、刀子分别置于陶瓷板中烧制后形成难以辨认的特殊痕迹;在《壁器》中,旧衣服纤维从陶瓷板中争先恐后地涌出;《泪器》则是一组艺术家以自己的眼睑为之塑形并敷以黄金的极具仪式感的瓷器。

尹秀珍《酥油》


不同材料物性之间微妙的“较量”显然是尹秀珍一贯热衷于探索的。在陶瓷之外,展览现场另一值得留意的材料是水泥。自1999年起,她开始尝试将给人以温热感的油脂和冰冷粗糙的水泥置于一处使用,并在不同的作品语境中发酵出不同的意味。陆续的创作一直持续至今,在第一个展览区域,一组名为《酥油》的摄影作品截取了嵌入水泥中的酥油与水泥发生相互作用之时的一个瞬间,并与《21克》遥相呼应。

中央展厅大型装置作品《种植》


在第二个展览区域中,一片荒草自坚硬的水泥中恣意“生长”出来,蓬勃茂密的表面与“无根之草”所隐含的颓败交织成一种矛盾的状态。在随后进入的放映厅中,两段影像记录着艺术家住所附近蚊群的飞舞,它们无序的运动轨迹如同粒子内部或无垠宇宙一般引发着观者对于未知的好奇,与墙面上另一件布面装置《小宇宙》相互映照。

尹秀珍《木马》


对外部世界的警觉与对自我内部的探索在展览的最后大展厅的《木马》中达到了统一:这件可供观众走进的装置用金属与旧衣服搭建起了一个坐在飞机座椅上俯身作出防冲撞动作的人形。压力与紧张的氛围充满了整个展厅,但当观者走进作品内部,一目了然的材料与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恐惧,这种创作方式也可以追溯到艺术家2008年的作品《内型腔》。如果说特洛伊木马是安全的外表下的危机四伏,尹秀珍的答案则于矛盾、复杂的局面中给与积极的暗示。在“无处着陆”的茫然之后,我们仍有“以终为始”的勇气与力量。

尹秀珍《木马》


TANC | Q&A

尹秀珍


Q:在你的过往作品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着非常清晰的界限和不同的意义,而此次展览的标题“以终为始”则体现了一种含混的、非线性的时间观,如何理解这一点?

A:现在我好像越来越不知道什么是时间了。以前觉得时间不就是时间吗?世上最清晰的就该是时间了,就是每天看着钟表嘀嗒嘀嗒转着。树叶绿了,黄了,掉了,但现在我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时间的外延被扩展了,抽象化了,所以我这次的作品《融器》也有一个是把钟表融在陶瓷里,有一个种对时间的重新认识在里面。尺子、镜子也一样。镜子是特别具有内省性的一个东西,我们每天都在照镜子,是不断的一种自我再审视。当把它们烧融以后再重新面对,我觉得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尹秀珍《融器-镜子》


Q:重新认识,意味着有很多疑惑。在《蚊子》、《小宇宙》中,也展现了某种于混沌的未知中进行探求的欲望。

A:应该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但我觉得越活疑惑越多,什么都不知或知之很少时你会觉得知道很多、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越多。

Q:你的《可携带的城市》和《无处着陆》等作品都或多或少体现了在巨变的时代浪潮下、对未知的焦虑和失控的恐惧。而这次“以终为始”似乎暗含着某种希望与勇气。

A:我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也会想要控制,但我发现有的时候你根本控制不了。当你无助的时候,你会感到悲观,但悲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是需要找个突破口来解决。

尹秀珍2007年作品《集体潜意识》


Q:此次展览参与的是佩斯北京每年一度的项目“北京之声”,你作为一名在北京成长并且不断从这座城市中汲取创作养分的艺术家,你对北京的依恋和责任感是否有所变化。

A:感情没有变化过,我爱北京,无论她是好还是不好。北京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我还是觉得无法割舍。至于责任感,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吧。

Q:你的作品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现实的关注,但你质疑的方式从来不是激烈的,甚至是谦逊的。


A:我对那种表面上针锋相对的状态并不感兴趣,更喜欢内在能量的较量,外面波澜不惊,内部暗流涌动的状态。所以我喜欢陶瓷和水泥。它们一开始都是细小的粉末,加上水,变成柔软的状态,但其实它们可以很坚硬。


*如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均由佩斯北京提供


尹秀珍:以终为始

佩斯北京 | 展至2018年3月3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