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YOO 发现 | 李昕用灰色,渲染塞佛尔国家制造厂的陶瓷
发起人:ARTYOO  回复数:0   浏览数:1407   最后更新:2017/12/01 11:38:57 by ARTYOO
[楼主] babyqueen 2017-12-01 11:38:57

来源:凤凰艺术 李鹏


2017年11月26日,“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蔡志松9组18件作品,以及相关的影像和文献资料等。展览囊括其雕塑作品的四个系列,包括蔡志松近年来最为重要的“故国系列”、“玫瑰系列”、“云系列”,以及2016-2017年新作“家园系列”。


毫无疑问,蔡志松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情结的艺术家,他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无数个生命体不断挣扎而构成的一幅悲欣交集的长卷。”在他所写的《无奈》中,说到: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经常感到无奈与自责,然而自己已经虚度了三十三年的时光,既没有获得给人们带来真正快乐与幸福的能力,也发不出巨人的声音。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开幕式现场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开幕式现场,左起:艺术家蔡志松、学术主持范迪安、上海民生美术馆馆长甘智漪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艺术家应该怎样做?或许是怎样想?当面对这个早已痛苦不堪的世界时,我们能给予这个世界什么?2017年11月26日,蔡志松的个展“天人之际”在上海现代民生美术馆开幕。在这次展览上,展出了艺术家9组18件作品,囊括了其雕塑作品的四个系列,如“故国系列”、“玫瑰系列”、“云系列”以及最新两年所创作的“家园系列”。可以说,在四大系列中,“家园系列”更集中表现了蔡志松这近两年来对人们命运以及当下世界的较为整体的思考。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故国系列”


“故国系列”雕塑给我们展示了关于诗经时代的人物精神面貌的想象。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玫瑰系列”


“玫瑰系列”体现了对古往今来人类的永恒主题“爱情”的思考。用铅皮作为媒材创作的大朵玫瑰,与杰夫·昆斯用不锈钢镀钛创作的《爱情》相映成趣,从不同方向体现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深度。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云系列”


“云系列”中,蔡志松尝试了不同的媒材,特别是磁悬浮技术的加入,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借助“云”的形象,探讨可见与不可见、永恒与瞬间等等的关系。洁白无瑕的云朵,也引发我们对于近来日趋严峻的环境危机的思考。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家园系列”


“家园系列”是蔡志松正在构思的新作品,主要形象是鹤与鹿。在中国文化中,鹤与鹿具有特别的文化象征意义。蔡志松希望用她们来表达自己对美好家园的思考和追求。


从这四个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蔡志松的艺术思维游走在天与人、古与今之间,用“天人之际”作为展览主题,不仅可以揭示蔡志松作品的背后的寓意,也可以引导观众来思考自然与人、历史与现实等等问题。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


家园。蔡志松把这个系列命名为“家园”。不必煽情,说的就是我们当下中国人脚踏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说它是“土地”,那是因为这上面所流淌着的,是我们中国人这几千年来所留下的血和痕迹。在这组名为“家园”的雕塑作品中,有两个核心形象,那就是“鹿”与“鹤”。


毫无疑问,在中国文化中,鹿与鹤具有着特别的文化象征意义。在敦煌壁画上,有一个主题,叫做《鹿王本生》,也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而在《诗经》中,亦有关于鹿的描写,充满了神秘、高贵与德行。而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具有“仙气”的动物,灵性与优雅,气质高贵,既相对独立又具群体意识,它们都代表着东方文化精神的极致。可以说,在现实所存在的生命中,没有比鹿和鹤,更能够代表东方的气节与精神。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


艺术家是怎样的存在?或者我们具体地说,蔡志松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在这次的展览现场,笔者说,看到他的鹿与鹤,就能够仿佛看到艺术家本人一样,蔡志松回答说,是的。他们具有某种气质上的相似,当艺术家在凭借着直觉创作时,他们的作品,往往都不经意间透露着个人的精神。而鹿与鹤,对于蔡志松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士大夫。是的,蔡志松所表达的,正是士大夫的形象和气节,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化的精神象征。但是,这样的精神象征,难道不是理想主义化的吗?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


狄更斯曾经在他的小说《双城记》中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是用来描述欧洲启蒙时期的,但是,把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人类的时代,其实都并不过分。鹿与鹤,它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在中国古代,为何成为了一种似乎现实中存在而又并不存在的形象呢?它隐匿于山林,栖息于大山深处,在如迷宫的森林途中,迷路的猎人,往往能无意中,撞见那些高贵的生灵,它们警觉,而又凝视着不速之客的一举一动,它们穿梭于树林间,又在茂密的湖边芦苇丛中,从这一湖泊飞向了另一个湖泊。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我想为你打开一扇窗》


它们是多么地出世而又闪回地出现在我们的“家园”。如果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理想,那它们就是这样期许着,对残酷世界“逃离”的另一个化身。难道我们要寻找一种“超常”的栖息之地吗?蔡志松的雕塑艺术,从对历史的追问出发,最终抵达的是人类生命永恒的痛楚。在展览现场,一个巨大的扭曲的人形雕塑悬浮在空中,范迪安说,那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弥漫在空间中的最为沉重的低音。那些最低沉的音符,弥散到巨大空间中的四角,钻进缝隙中,发出恒古弥久的苦楚。蔡志松把这件作品取名叫做《我想为你打开一扇窗》。


一种沉重的诗意,如果用这样的定语去形容这件巨大的人形雕塑作品的话,那么,与此相对的,鹿与鹤,则具有着一种飘逸的诗意。它们两者如何相对呢?或许这正是“家园”真实痛楚与将某物置身于之外的“洒脱”。但是,那竟是“洒脱”吗?不,那是一种对现实的极其无奈中的自我精神拯救当中的某一暂且的精神理想之栖息之地,它化作了鹿,或者是鹤。那是为这种“洒脱”所带来的一种厚重的沉思。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


如士大夫般的知识分子们,是否一直可以做得了鹿或者是鹤?现实的冲击可能随时都会对理想予以重击。现实包围着士大夫们,包围着艺术家们,包围着我们的每一个人,它们不停地冲击,不停地侵占着森林与湖泊。在那些一片一片倒下的苍天大树的身下,鹿与鹤的栖息之地正在一步步地被权力与傲慢所扼杀。


在展览现场,有一个影像,记录着艺术家蔡志松去往旷野,来到了丹顶鹤的身旁。它们已经濒危了,它们不仅作为现实中所存在的生命,处在了被灭绝的边缘,它们也走在了逐渐被消失的士大夫的精神边缘。这不是因为士大夫们减少了,而是因为士大夫们所追寻的貌似“洒脱”的出逃,使得它们如乌托邦的“超常”世界的边境,被残酷的现实所一步步压榨了。


在这个“超常”的世界里,并不总是安全的,应该说,这样的一个安全的“超常”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实才是真实的存在。当两个世界发生冲突时,脆弱的鹿与鹤,总是敌不过那些成群结队进入森林的猎人的。因为我们自始自终都明白,鹿与鹤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就在同一个家园里。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


现实世界的迎头痛击总是措不及手的,几万人,几十万人,在突然之间流离失所,如那些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逐渐被消失掉的人们,鹿与鹤的栖息之地在哪里?在“家园”的这个系列里,艺术家指出了所思考的心灵家园和物质家园的关系,也提出了心灵环境和文化环境的问题。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最初的动机可能来源于生态与环境的问题,这在我们的家园里,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蔡志松说: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物质不断丰富,然而我们的身心却越加疲倦。当我们一边吸着雾霾,喝着桶装水,吃着有毒食品,一边通过手机处理各种事务,并时而看到各类突发事件的时候,也许应该想想得与失、物质与精神之间孰轻孰重,享受成果时应有所反思。 我想,这就是《家园》系列创作选择传统题材的现实意义。 ”


但是,这一切背后的根源是什么?这至少使我想起了王久良的纪录片《垃圾围城》、《塑料王国》和正在创作过程之中的《破碎山河》。在这当中,《破碎山河》对笔者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说,在我们家园的发展过程中,他所看到的,一边是烂尾的城市,一边是早已破碎的河山。无节制的开发和掠夺式的发展,将一座座大山变得满目疮痍,权力与资本搭配的战车,在神州大地上轰然横行。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研讨会现场


在今天展览开幕式前的研讨会上,范迪安说过,蔡志松的雕塑,虽然是完全的写实主义的手法,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抽象的古代中国人的状态,超越了历史题材。在这里,雕塑本身不再是个体化的叙事,而成为了一种抽象化的中国人的叙事。他抓住了传统之源,从古典之中,抓住了当下,抓住当代艺术,成为了一种当代性的转换。蔡志松注重着艺术发言的公共性,使其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得到更好的体现。而在这里面,作品不再是静态观赏对象,而是公共空间对话的一份子。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故国》系列


确实如此,在蔡志松的作品脉络中,他始终都在思考着关于中国人的问题。从《故国》系列开始,以《诗经》为文化脉络,融合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塑造技法,以具象造型与现代材料语言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探讨了艺术家对历史与人性的关注,这是一种自远古,达当下的题材。它展现的是,我们中国人曾经为何,现在为何的思考,在这当中,传达出了一种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当代心灵的焦虑、迷茫与痛苦,从历史的形象中折射出一种永恒。

▲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展览现场《我想为你打开一扇窗》


这种自远古而来的永恒的苦楚是什么呢?在那件巨大的《我想为你打开这扇窗》中,就淋漓地表现出了蔡志松对当下中国人状态的最新诠释。在这扭曲与苦难之中,上升还是下降?没有人知道。毫无疑问,鹿与鹤是对美好家园的最理想化的想象与追问,这种追问,立足点是在虚无之中?还是在现实当下?

▲ 2016年冬于工作室制作《鹿》泥稿

▲ 2017年夏于工作室制作《鹤》泥稿

▲ 2017年秋于工作室制作《吼》

▲ 《鹤》展开尺寸:206×138×273cm,直立、飞翔、展翅三种形态,共10只,玻璃钢着色,2016-2017


我们很难叙说,这种理想化的沉思意味着什么?但我们仍然知道的是一件事,当蔡志松在完成这样的沉思,当那些鹿与鹤的形象在世间之中被慢慢塑造出来的时候,这样的对美好理想化社会家园的,关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的追溯和回响,终不抵于现实的残酷。难道两年前还不够残酷吗?不是的,蔡志松深知着这样的处境,他似乎正在试图唤起某些东西。他在数年前所思考的,关于启示与拯救的沉思。他说:“雄性的梅花鹿,既文气又霸气。”是的,这就是蔡志松想要说的。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所传达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对社会负责。

▲ 《鹿》尺寸:高:至鹿角108cm,至鹿头76cm;身长87cm,宽38cm,材质:白铜或不锈钢铸造,2016-2017


“天人之际”语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探究天道与人事的联系、历史到现实的变化,形成自己的独家学说。蔡志松的雕塑艺术,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基础上。


我们自始自终,都处于同一个家园,在这里,没有一个绝对安全而理想的栖息之地,精神上的逃离,并不能带走身体上的逃离,我们需要士大夫的精神,更需要士大夫的行动。或许,蔡志松正在试图唤醒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最恒古弥久的精神。


但是,历史从来就不会是必然进步的,如果我们不能守卫家园,家园是一定会被一步步蚕食。历史的进步从来就不来源于想象,它来源于人的奋斗,来源于行动,来源于勇气。


艺术家简介

▲ 艺术家蔡志松


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之后曾于该系任教。现为职业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


主要作品有《故国》《玫瑰》《浮云》《家园》等系列。


从事艺术工作以来曾获奖几十次,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97年,岗松家族基金奖;2001年,获法国巴黎秋季沙龙最高奖——“泰勒大奖”,成为该活动103年历史中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时年二十九岁;2004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奖;2011年,应邀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2012年,“艺术权力人物”;2013年,获评法国《Art Actuel》年度“全球100名艺术领袖”,并荣登封面,同年还获评“2013中国风度人物”、“2013年度华人时尚领袖”;2014年,获“洛克菲勒中国杰出青年艺术家”大奖、“2014年度影响力特别艺术家奖”;2016年,获评《Robb Report China》年度艺术家。


作品曾三次创造中国国内雕塑家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记录,并被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


展览信息

天人之际


学术主持:范迪安

策展人:彭峰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27日-2018年1月28日

开幕时间:2017年11月26日15:30

展览场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