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连州摄影博物馆法方馆长弗朗索·萨瓦尔:​博物馆里看图像,是感受一种力量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700   最后更新:2017/11/23 10:26:26 by 蜡笔头
[楼主] 艺网ywart 2017-11-23 10:26:26

艺网

“内在的光可以透视出我们所希望拥有的一切,我以为这一切都可以化为山水。”

——主玛于江

艺网大拿非常有幸采访到著名当代艺术家主玛于江老师。十一月的北京已是萧瑟冰冷,但访谈之间,却独见艺术的诚挚热情,如此我们也“开门见山”,通过这段访谈,了解主玛老师的作品以及他对山水的物质与精神性的思考。

以下内容

艺网=YW 主玛于江=Z

YW:您的作品中有一种由地下中延伸出的膨胀力量,这和您生长的地方有关吗?

Z: 这种膨胀感实际上是意指一种距离。文革后我家迁移到了门前几十米有山的地方,叫卡子湾。我们说“开门见山”通常是指我们表述事物时,在语言逻辑上的直接性,而这个成语对于我来说,就是生活记忆的本身。我生长在新疆,记得打开我家的窗、门之后,所能看见的由戈壁沙堆积起来的玛雅克里山,而再远处就是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峰了



▲右二是主玛,旁边是南疆各地来塔克拉玛干大麻扎朝圣的维吾尔族乡民 | 1987年的8月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它们像天山雪水一样融进我情感血液里,这也是我今天创作《山水所有制》系列作品的潜因,而真正导致我在一个新的阶段完成它升级版的成因,则是我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对于世间事物的终极追问,这些个在形而上的观念形态里所认知、攀爬又进而俯视的山谷江河。在形而下的层面,我将这些掩埋了父母、祖辈甚至远古海洋生灵的戈壁砂运到北京的工作室并用在作品里,我想它一定会拥有一种无形的“态”,一种持续再生的力量。

▲山水所有制No.2,亚克力,油彩,戈壁沙,200x250cm,2016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YW:再回到您最新系列的作品“山水所有制”中来,我们能想到的“所有制”是一种与社会意识形态有关的命题,您这里所提到的“所有制”有何指涉呢?

Z:我最直接的感受还不只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所谓所有制,它是一个与归属感相关的生存命题。在我看来,作为艺术家,我们的工作室今天搬到朝阳区的何各庄,明天搬到顺义或后天又搬到什么地方,我们不断的前行,就像上古的小河人从欧陆出发,经过白领海峡南下新疆。我们始终做好迁移的准备。

作为一般公民来说,一个年轻人买了一套房子,有了一个产权证,那这方水土似乎就构成了自我的一部分,然而,这种索求物质的欲望一直困扰我们很多人,使得每个人都有一种难于摆脱的生存危机,所以我会想一些问题:就是山水和土地的问题,在它之外是否有什么力量在左右着我们。

就像霍金的时间简史理论,从宇宙的角度来讲,再雄伟的山头,在宇宙中也都是沧海一粟。所有物质追寻和权力占有的终结点是哪里,什么力量最终来主宰这一切?从科学和宗教的角度来说,似乎有种冥冥的力量在制约着这个世界,包括山水、土地。

▲山水所有制No.20,亚克力、油彩,200x250cm,2017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山水所有制No.7,亚克力、油彩,120x150cm,2016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山水所有制No.10,亚克力、戈壁沙、油彩,200x250cm,2017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比如说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山,农耕文明自有一套对天象的观测和理解,作为文人来说,文人认知体系当中的山水,是内心所拥有的东西,这其实已经将山水的意义转化:山水不仅仅是山水,土地也不仅仅再是土地,它是一种情怀和反思的勇气。最终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会有一个在信仰层面的未来追问。

YW:您如何理解信仰?

Z:说到信仰它涉及到艺术的产生与本源,也涉及现实与未来的关系问题,我提到三点,一种是来世与修为。来世是什么?比如敦煌壁画,比如龟兹壁画,来自尼泊尔、印度和周边各国的能工巧匠,历经几代人都在做这个东西,甚至点着油灯画到眼瞎也决不放弃,因为他们在为来世做事情。所以他们做了这么精致而有意思的事情。古埃及艺术、佛教艺术和伊斯兰艺术都是这些无名先辈所为。如果放在现在,可能没人监督就会有质量问题,就会出现造假,那个时候的人觉得上天有双眼睛在看着他们,他们愿意做这种事情。所以,这些艺术有时并不会和现实生活产生必然的联系,但是它们确实是产生伟大艺术的一种途径。

▲山水所有制No.13,亚克力、戈壁沙、油彩,330x200cm,2017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山水所有制No.14,亚克力、戈壁沙、油彩,163x163cm,2017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还有一种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东西,研究的是现实世界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第三点涉及艺术和教育的功能那就是社会灵魂的塑造问题。说到这些我觉得,信仰也是一种介入生活和超越现实的态度。因此,我把伊斯兰世界的反偶像崇拜的观念和“百年翻译运动”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把萨义德所描写的东方主义议题,都放在了我所理解和践行的,能够积极作用和影响社会事实以及未来信仰的层面之中。

▲山水所有制No.1,亚克力、油彩,180x160cm,2016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YW:作为一名老师,经常和学生产生一些互动,您是怎样看待艺术公共性,以及艺术与大众互动的问题。

Z:早在2010年,我曾经和主持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具有德国和丹麦双重国籍的埃利亚松教授和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在尤伦斯艺术馆就他们“感觉即真实”的展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和讨论,期间涉及了德国国家艺术项目和中国区展览的规划性议题。随后我就这个跨界展览,写了题为“自己滚进去看”评论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由不同文字介绍的当代艺术期刊上。文中描述的展览现场是没有审美对象的迷雾和起伏不平地面的组合,而留给观众的只有连滚带爬、设身处地的体验。

▲山水所有制No.5,亚克力,油彩,戈壁沙,200x300cm,2016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一直到2016年我在上海龙美术馆又再次看到了,埃利亚松和德国艺术国家艺术项目载涉及公共艺术方面的思考和拓展性实验。今年作为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我也以“山水所有制”为题,用生活现成品和戈壁砂,这些有公共认知和参与度物质,呈现在北京世纪坛2017年度公共艺术大展中。借以地域、个人身份和环境等公众议题,把共性和互通的物质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在展览的过程里。

▲ 山水所有制No.20,亚克力、油彩,200x250cm,2017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YW:您如何看待往昔之山水与今日之山水的继承与批判关系的?

Z:秦汉、唐宋以致当代山水变了吗?也许变了,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社会和人的变化,是人的思想在变。英国学者李约瑟早在《四海之内》一书中,盛赞50年代的中国国民和执政者,他是通过人性看国家看人文风景和纯净的山水义气。前不久,我在一个从事新疆喀纳斯湖怪科考研究的亲历者那里,重新阅读了这个处在四国边境上的高山神湖。他们通过雪松测量出的10米长的哲罗鲑,用有刻度的绳索丈量到的将近190米的置地湖深。当我们面对这些通过实证方式介入和解答与山水相关的时代命题的时候,山水就不是一个仅仅停留在表现层面的艺术问题了。

YW:最后,主玛老师有没有特别想推荐的新疆菜。

Z:古代的新疆就已经是一个地球村,欧亚大陆上的高加索人,北面的蒙古人和南面的东亚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而我自己在30岁之前已经基本独自走遍她的南北疆。红其拉普口岸,塔合曼草场、乌拉斯台林场、罗布泊、老米兰、若羌和尼雅,无数的面庞、风景和唱不完的故事;苏麻离青、阿纳尔、胡椒、西瓜、石榴、胡萝卜和胡琴还有手抓饭和薄皮包子,在这其中就有我的最爱。在我所游荡的那些年代,很多地方夜不闭户,供销社里没有门锁可卖。即便是在生活最艰苦的地方,每家每户还是要给游子,奉上他们最好的食品,给你最尊贵的接待。

YW:感谢主玛老师。

▲ 规则No.1,亚克力、油彩,160x190cm,2015 | 图片致谢主玛于江工作室

关于艺术家

主玛于江 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获得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博士学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其教学法和美术教具的系列创新曾获国家专利,并获得得教育学会和教育部教育创新奖。作品曾获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专题展金奖。1999年5月,以美术大使身份在凯宾斯基酒店主持亚洲服装艺术节各国大使酒会,为国际红十字会募捐。90年代至2000年初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文艺广角和艺术与设计等多家媒体担任撰稿作品。曾在美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和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展览,自上世纪90年代起作品曾被美国福特基金会等机构和私人收藏。主玛于江作品以当代语境下的个人身份为特质,以山水所有制的观念性作品为契机,旨在将文化谱系中的多重基因与伊斯兰艺术的当代再生性相融合,为国际艺术的未来多边性注入活力。

想了解更多艺网艺术品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艺网大拿

更多艺网艺术品哎呀:http://pages.ywart.com/news-dana/151


上艺网,购艺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