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候鸟空间展出“无量佛”,呈现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548   最后更新:2017/11/20 21:26:00 by 陆小果
[楼主] 小白小白 2017-11-20 21:26:00

来源:创想计划


“2013年春夏,我沿着长城骑自行车旅行了三个月,从长城西端玉门关开始,抵达辽宁丹东的长城东端……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每一天几十公里的旅行,说快也快,说慢也慢。沿着这道城墙穿过中国的一个个城市、小镇和村庄,从甘肃的戈壁,宁夏的沙漠,陕西的黄土高坡,山西的黄河峡谷,河北的崇山峻岭,再到黄海之滨。抵达终点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完成了这个作品。”——摄影《长城的尽头》

“我照着骑过的路线画的地图”,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范石三所有

认识摄影师范石三差不多快两年,我知道他有过一次令人难忘的长城拍摄经历但一直没有看到他的那组作品,这一方面是因为范老师给人的印象低调,看起来是那类安静、深沉的创作者,自然不把长城骑行的事挂在口边。另一方面我对长城缺乏想象力,总觉得不过是些干燥得要死的残垣断壁和黄土山丘,不知道在视觉上有什么可以捕捉的,也就忘了提出想要看一看的要求。

这个月,借着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展览的契机,我才看到《长城的尽头》这组作品。跟想象的一样,作品的画面有着抹不开的沙尘,其间零星的建筑被风侵蚀得脆薄,仿佛一推也会摔在地上化成一抔黄土。与其说我被眼前这些尘土飞扬,贫瘠荒芜的地理景观镇住了,不如说我越来越好奇范石三为什么会潇潇洒洒地选择骑行这条黄土之路。通过邮件,范石三用文字和图像还原了四年前漫长的一路,为我解答了心中关于长城、关于在路上、关于摄影的一些困惑。

甘肃古浪县的长城和近旁的县道

创想计划:最初你是怎么萌生出沿着长城骑自行车旅行的念头的?

长城遗址是一个语义丰富的载体,它像一个巨大的路标,在这片大陆上画出了横跨国土的路线,沿途有数不完的小镇,村庄,城市,想沿着这个城墙脚不离地的去体验这个国家,这是最有意思的一条线路。我乘火车把自行车运到敦煌,到了敦煌后,把河仓城(长城沿线最西端的一个堡垒遗址)作为这次旅行的起点,从那里开始往东,跨过甘肃,内蒙,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几个省。

山西偏关县丘陵地带的长城和近旁的土路

山西偏关县丘陵地带的长城和近旁的土路武威市的长城遗址和摄影师骑过来的羊肠路

有一个概念我有点没明白,印象里长城都是横跨山岭的,是怎么完成沿线骑行的?

长城不是形式统一的建筑,它是由城堡,墩台,边墙组成的一组建筑体系。各个省份的长城形态和所处的地势也不一样,长城以山西为界,山西以西为土筑,建在戈壁和黄土高原和内蒙边境上,这些部分的地形平缓,甚至很多国道,县道和乡道会沿着边墙造路,因为在古代没有公路的时候这些地方的边墙就是交通体系;山西以东为砖石筑,进了河北以后长城建在崇山峻岭上,这些部分地形是陡峭的。

在甘肃,宁夏的戈壁上,我大多数时候都是沿着长城近旁的道路骑行,在陕西,山西的黄土地丘陵地区骑行的道路和长城时近时远,有时候交错有时候又只能远远看见。进了河北以后,长城就是横跨山岭了,靠近长城很困难,只是远远的看到,这样的地势一直到山海关的海边为止。

长城的尽头

之前我们的纪录片《长城地图》的最后一个短片就是关于你的,当时在拍摄的时候我还听说有几段野长城很危险,在上面走路都很心慌,这一路骑行中有碰到很危险的时刻吗?

我在出发之前会把这段路想的很危险,比如遇到野兽野狼怎么办,在荒漠里迷路了怎么办,路上没有水没有食物怎么办,实际上这一路过来遇到的大个的野兽只有狐狸,野兔和蛇,现在西北的野生动物都很少了,以前有狼现在他们也不愿意远途跋涉来西部了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给他们吃。

为了防止迷路我在去之前有一整年的时间都用 Google Earth 查卫星地图,然后在骑行带去的 GPS 里面做路线的标记,我给自己做了一份很详细的地图。哪些路能走哪些路不能,可能有一半我都有资料了。我准备了一个太阳能充电器,骑车的时候把它放到驮包上面为手持 GPS 蓄电,这样保证 GPS 和手机有电能。我大部分时候都带着够用上好几天的水,做饭用的汽油在路过的加油站补充一次用两个星期,大米买几斤带在包里可以吃好久,这样就好几天没有补给也可以,但实际上一路即使是人烟稀少的地方也最多2天见不到人。吃点苦一定会吃的,但是特别危险没有。

路上拍摄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带了哪些相机?

我带了一台 MAMIYA 645 PRO,有两个镜头,一个是 55MM,一个是 80MM,我大多数时候都在用前者。 有的时候一两天都不会拍一张照片,有的时候一个上午会拍完一个胶卷。说来也奇怪,我是为了拍照片才去这个路的,但是光是旅行的过程里我已经很满足,每天日出而行,朝着东方骑车,想睡懒觉都不行因为太阳一出来帐篷就会被晒的很热。到了晚上日落而息,快到天黑的时候找到合适的营地或者旅馆成了最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说上了路之后拍摄照片反而成了次要的东西,我觉得每天骑车,不紧不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走过去的过程,非常幸福。

当你骑完全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在敦煌开始骑车的时候矫正了骑行码表,从0开始计数,到了丹东鸭绿江边朝鲜边境,长城的遗址再也找不到了的时候我掐灭了码表,正好是6000多公里也就是12000多里,看到这个数字我特别的兴奋,原来万里长城真的是万里长城,不是夸大的是真的有1万多里。然后我把草帽丢到黄海里,看着草帽飘远,把不方便带走的用具,一个铲子一个防潮的垫子什么的留在了最后一个宿营地,回家了。我觉得6000多公里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远,在敦煌遇到的种葡萄的人会觉得这个距离遥不可及,可是每天都往一个方向走一段距离,三个月就可以到海边长城的尽头,觉得距离遥远那是因为日出和日落的时候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

剧场那张照片给我印象很深,里面真的是个剧场吗?

这个剧场和我的生日是同一年,在山西的一个村子里,是的就是一个剧场。你看过山西和内蒙的二人台吗,这种剧场里上演二人台的时候,周围方圆几里的人都会全家出动过来看戏,围满剧场周围的空地。

废弃大巴那张则让我想到《荒野生存》的电影,很像是背后会有一个中国版的“在路上”的故事?

西北大地就是如此的,风景就是那样摄影者改变不了什么。当时我站在那里,那个地里白色的不是雪而是盐,背后刮着6、7级的大风,铺天盖地都是沙尘暴和盐。眼前出现了这辆遗弃的车,我巴不得马上跑到里面躲一躲。那个构图换了很多人也会这样拍或者拍得比我更有意思也不一定,我就是很刻板地走到10米的距离,然后把它放到正中心。风景都是一样的,是心相不一样吧。

长城之行之后,你还有像这样一个人长时间的上路拍摄吗?

没有了,对我来说这就够了。你想象一下一直在户外晒太阳晒三个月,会变黑成什么样子。后面的几个月,我睡了很久的懒觉,后面的一年,我不停的受到膝盖疼,腰椎疼,肥胖的困扰,分别是由于长期骑自行车造成的膝盖劳损,一直推车上坡造成的腰椎劳损,还有一直吃的不好的反弹。这样长时间的在路上,体验一次就很幸福了足够了。

骑行完这一路,内心会感觉有什么变化吗?四年之后再来看这组作品会有什么样不一样的感觉吗?

我最近整理了一部分拍摄手记,拍摄手记是和摄影不一样的线索,觉得很好玩想多写一些。四年之前,我曾在长城地图上经过,内心会感觉到人的一生很奇妙的,走出去了然后再回来。图像是静默的语言,帮助作为拍摄者的我记忆下来我在路上的时候个体的渺小,面对自然,面对时间和广褒空间时的紧张局促,记得每天踩在大地上心里感到的踏实和安稳,很感激眼睛看见过的那些影像,让经过的它们的我感觉到了永恒。

接下来有什么拍摄计划吗?

一直都觉得不是我会产生什么拍摄计划,而是在等拍摄计划遇到我,等到遇到的时候就知道了,顺其自然。

谢谢!

(邮件里,我还问起旅行途中遇到的事和人,下面是范石三给我分享的他的部分骑行拍摄手记。)


更多的作品:

“行进中的双重景观——倪卫华、范石三双个展”正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至11月26日结束(周一闭馆)。


作者:Sherry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