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今日·未来—首届798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227   最后更新:2017/09/19 20:20:53 by 叮当猫
[楼主] wangxiaoer97 2017-09-19 20:20:53

来源:艺术世界杂志


工人的消失与后工作的未来

The Disappearance of Workers and The Future of Post-work


孙大剩|文


劳动:诅咒还是拯救?


尤其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劳动光荣”的价值观,“不劳动者不得食”也被视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但另一方面,两亿多的农民工面对的是恶劣的工作环境、严酷的工作纪律、长的令人发指的工作时间,劳动对他们来说简直是诅咒,是惩罚,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折磨,似乎与光荣并没有什么关系。

纳粹集中营大门上的德语:劳动让人自由


其实无论是在东西方,“劳动光荣”都是非常晚近才出现的观念。这种劳动光荣的观念有一个专有名词,那就是“工作伦理”(work ethic)。劳动是财富创造的真正源泉,于是劳动就成了绝对命令。任何对于时间的浪费,如社交、闲聊、享乐甚至超过健康所需的睡眠都应该加以谴责。正如韦伯所指出的,富兰克林“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虽然未曾听闻,但其背后的精神却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


尽管如此,社会主义的“劳动光荣”与资本主义的“工作伦理”还是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基于劳动身份的政治参与或主人翁意识,具有政治性,后者则纯粹是一种经济伦理,不具有任何政治性。阿伦特在1958年就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本可以彻底摆脱劳动,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工作的终结:想做奴隶而不得


工人将自己的劳动作为商品出卖给雇主,这是一种没有人生依附的奴役,其表现就雇主可以对雇佣奴隶随意驱使,延长他们的劳动时间,增加他们的劳动内容。我们可以笑骂政客,但我们必须对老板恭恭敬敬,因为工作场所依然是市民社会中最不自由的机构。例如网红咪蒙在前不久就大言不惭地说,“员工的一大职责就是帮上级、帮老板省时间”,于是符合逻辑的推论就是员工必须做一切杂事,来满足老板节省时间的需求,否则就会丢掉饭碗。这不是奴隶又是什么?


咪蒙嚣张的态度颇能反映某些雇主在面对雇员时的肆无忌惮的态度,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资本对劳动的绝对优势。而随着自动化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体力类的工作,甚至很多认知性、知识性的白领工作都可以因为机器学习的发展而被自动化,只要这些工作是程序性和重复性的,如电话销售、银行出纳、医疗诊断、法律文件的处理、甚至简单的写作等。其实被淘汰的不是工作岗位,而是工作技能,很多技能将被送进博物馆。


美国的劳动生产力和私人雇用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超过5.7万台,约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四分之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走进郭台铭的工厂,看到的不是匆忙、紧张而又疲惫不堪的劳动力大军,不是脏乱差的工人宿舍,而是只有寥寥无几的“监工”在偌大的工厂中徘徊,那些大规模自动化的机器体系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不息。

21世纪初灭绝的工厂人

当下的工厂


后工作的未来:游戏人生?


但我们真的需要一份工作吗?事实上,当我们说需要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意思其实是需要一份收入,让我们活下去的收入。其实,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巨大积累,人类的劳动时间本就应该大幅降低。“劳动光荣”在革命时代曾经是有效动员工农大众的意识形态,但在不久的将来——那时绝大多数工作岗位将要消失,只有少数能够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的高层次工作被创造出来,剩下的大多数岗位要么是暂时还无法自动化的以照看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劳动,要么是劳动力成本足够低,无需自动化的垃圾工作——绝大多数工作不可能为我们带来满足感和光荣感,甚至难以维持我们的生计,劳动光荣成为空洞的口号,很多人也无工可作。

全职员工


因此,当下有很多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提倡“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或“无条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可以无条件地获得可以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工资,这样我们便可以不再为了谋生而去从事毫无成就感的垃圾工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工作的未来: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具自主性,同时大幅减少工作时间,消灭全职工作,在闲暇中更为全面的发展自己,其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不再以工作为中心,消灭雇佣劳动,人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更有意义的活动。


*全文刊载于《艺术世界》322 期“工厂”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