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就像一艘宇宙飞船”,安东尼·葛姆雷在龙美术馆以这群铸铁人打开时间和空间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622   最后更新:2017/09/09 21:19:24 by 叮当猫
[楼主] 聚光灯 2017-09-09 21:19:24

来源:凤凰艺术 盖儿了


马特·桑德斯 | 中国首展

美国艺术家马特 · 桑德斯(Matt Saunders)在中国的同名个展于2017年9月8日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与乔空间举办。



▲ 马特·桑德斯谈其创作,时长:15分05秒(视频由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提供)


马特 · 桑德斯中国个展


9月被人称为是上海的影像季,2017年9月8日,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开幕同期,在上海西岸的乔空间与新亮相不久的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一位不断打破摄影与绘画边界的艺术家——马特 · 桑德斯,则推出了其在华的首次同名个展


▲ 马特·桑德斯个展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


在桑德斯所有的作品里,媒介和物质性都成为了其作品的特点。摄影和影像是他创作实践的重点,被视为图像和叙事的源泉。他将绘画的“空间”和动态图像纳入了照片的平滑表面。


此次展览他为观众带来一系列新作品,包括一件根据展览现场布局特别创作的多屏幕动态视频,还有多件绘画以及一系列新的大尺幅摄影作品


▲ 马特·桑德斯个展现场,油罐项目空间展厅


桑德斯这次展出的新视频装置作品显示了他再次回归到对于动像和摄像机的抒情表现语言,也受到新武侠片电影运用的手法的影响,并且在整个展览空间中生动地探索了其与绘画的关系。新的摄影作品则通过几乎神话般的电影化风景,探索了抽象领域的动像与空间的生动关联。跨越各种不同文化形象谱系的新作品,进一步把新武侠片电影的核心表达对象拓展到了今天。



▲ 马特·桑德斯个展现场,乔空间展厅


最终,桑德斯的创作脉络——从摄影到绘画再回归摄影、叙事与抽象之间的联系、 以及从媒介素材图像到具体表达的实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


马特 · 桑德斯是谁?


艺术家马特·桑德斯


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于1975年生于华盛顿的塔科马市,1997年于哈佛大学获得视觉与环境研究学士学位,2000年于耶鲁大学获得绘画与版画方向的艺术硕士学位。他曾获第凡内基金会奖(2009),让·弗朗索瓦·普拉特奖(2013),迪科尔多瓦雕塑公园的“拉帕波特奖” (2015)。桑德斯在泰特利物浦美术馆(2012)与芝加哥文艺复兴协会(2010)举办过个展,作品亦参与多个艺术机构的群展,包括麻省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伦敦绘画室(2016),纽约惠特尼美术馆(2013),2011年沙迦双年展,科罗拉多阿斯本美术馆(2011),柏林德意志古根海姆美术馆(2008),以及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2008)。他目前作为助理教授任教于哈佛大学的视觉与环境研究系。


桑德斯的作品被收入诸多重要美术馆收藏,例如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泰特收藏,波士顿美术馆。他接下来将于2017年11月在圣路易斯美术馆举办个展。


马特 · 桑德斯的艺术



日光中的霓虹灯是一种

巨大的愉悦,正如埃德温·登比

写过的那样,就像是日光中的灯泡。

——弗兰克·奥哈拉


2017年9月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讲座题目为“日光中的霓虹灯”,出自于美国著名的纽约派诗人弗兰克·奥哈拉的一部诗集《午餐诗歌》,这本诗集大多表达了诗人离开城市去了其它空间和其它世界的想象。9月4日,马特·桑德斯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主题讲座上坦言,他之所以引用这句诗歌,是因为他认为日光中的霓虹灯的意象是关于两个原本不应该共存的事物同时存在的一种状态,它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在互动。这意味着一种额外的富足,意味着过于充盈的光芒,一种不理性的光芒,但同时也意味着某种愉悦。

▲ Matt Saunders, Zeichentusche (Diptych), 2010

▲ Matt Saunders, Interview (Herta Thiele 1975) #5, 2010

▲ Matt Saunders, Spray Paint, 2010


与“日光中的霓虹灯”趣味相似的是,桑德斯那不使用相机的“摄影创作”。他用绘画材料制作自己的“底片”,然后让光线透过亚麻布或者麦拉片(聚脂薄膜)投射在相纸上使之曝光,由此产生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图像

▲ Matt Saunders, Asta Nielsen (Butterfly), 2010

▲ Matt Saunders, Doorway #2, 2011, Silver gelatin print on fiber-based paper, 39 1/2 x 57 3/4 inches (100.3 x 146.7 centimeters)

▲ Matt Saunders, Patrick Mcgoohan (Brand), 2010


绘画在一个多变的、多形式的世界之中的地位以及绘画的物质媒介的可能性是马特·桑德斯在创作中长期感兴趣的主题。桑德斯在讲座中向观众展示了他第一次在纽约做展览时候的作品,那是一系列根据安迪·沃霍尔的影像中的一些形象所创作的,比如说一位人物正在刮胡子的场景。他说,“我非常感兴趣这样转瞬即逝的动态和人物细小的行为。”在这些作品中,物质是桑德斯一直在实验与探索的重点,他会把画画在塑料上,塑料这种材质跟颜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他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他在创作时,经常在画面的正反两面同时进行创作不同的形象,或者两种不同材质上进行创作然后叠加,或者说创作到一半停下来,过一段时间再开始创作,从而叠加出“空间感”。从这个意义上讲,马特·桑德斯的创作在图像上是整体的、合二为一的,但物件上是分离的。除此之外,他还用化学颜料在画布上进行不断的形式探索。比如说,用亚麻布制造出光栅或者像素的效果来模拟电视画面或者数字图像的呈现,模拟出一种“数码式”的画面效果,不经意间也呈现出一种处于监视之下的气氛。

▲ Borneo (Rose Hobart) #4, Version 3, 2014, C-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 Matt Saunders, Embrace, 2016,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 Matt Saunders, Malina#2, 2016,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从他讲解的作品中还能看到液体流过的痕迹,那是曝光不均匀的照片上残留的显影药水。通常桑德斯会把相纸泡在显影液里,有时他也像画画一样,用浸着显影液的海绵、刷子手工涂抹相纸。一切的一切,都是艺术家在进行着艺术的实践。流动性、运动、无定形都是马特·桑德斯作品中自然而然的元素。在绘画和影像中,他都追求“尚未完成”的感觉

▲ Matt Saunders, China in Nixon, 2011, 2011, Video, 8:33 minutes, Ed. 1/3, Single channel video

▲ Matt Saunders, China in Nixon, 2011, 2011, Video, 8:33 minutes, Ed. 1/3, Single channel video


让这种“尚未完成”之感实验到极致的是,一张在美国遭受飓风袭击被水淹过的照片。水褪去后在照片上留下的印迹让他十分着迷,这一自然的过程、时间的变化以及造成的效果都是他一直在实验中所追求的画面流动性、或者说动态的图像。他认为,自然力量对他的作品造成的影响是个人的力量所无法企及的。“洪水或者其它任何事物,任何相似力量淹没一个作品,或者淹没一个景观的效果,是我从此之后非常喜欢的一种效果。”他说道,“我非常喜欢水、或者说光、或者其它力量对一张照片或者一个画廊空间造成的影响。”在他的展览中,一张肖像作品在不同灯光下,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的样子。桑德斯一直使用不同的方式尝试抽离绘画的形象与绘画的物质基础,进而加上灯光等力量的影响,画面中越光亮的地方形象就变得越模糊。在这个意义上,绘画的物质性不仅是给予绘画生命的东西,也是那个让绘画变得暗淡、丧失生命事物的元素

▲ Matt Saunders, Matti Pellonpää, 2006, Painting, 58,9 x 49,4 cm, Oil and silver ink on mylar, framed

▲ Matt Saunders, Hanna and Giancarlo #2, 2003, Painting, 70 x 103 cm (framed), Oil on mylar


抽象与具象的平衡、静态和动态的平衡也是桑德斯在绘画实践中所关注的,他创作作品往往是一系列的,希望观众可以在一个系列作品之间穿梭,然后来回编制自己的观展体验。他的动画作品在展出的时候也会跟空间、作品、景观有互动,像是一种“空间性”的装饰性作品。他在这些动画影片里时常运用闪烁的手法,因为他觉得光线和节奏赋予了作品一种非常坚持的物质性

▲ Matt Saunders, Naomi(#1), 2017,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 Matt Saunders, Tank(Shanghai) #5,, 2017,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 Matt Saunders, Paris 1910 (Verison 1), 2016,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 Matt Saunders, Untitled(Curtain)#2, 2017,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从以上马特·桑德斯对自己艺术实践的阐释,无疑,他的创作打破了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界限。让光线透过绘画使相纸曝光所得到新的图像,变换、倍增、饱和的处理手法都为他的作品赋予了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瓦尔特·本雅明所言述的难以捉摸的“灵晕”。迷失在电影的世界里,是他创作的源泉。“电影中不断变化的时间,我与图像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还有他们生命中无法再现的表演都是基于时间的过程,也正是我创作实践的兴趣点所在。”正如《午餐诗歌》里面的所传达出来的“当下性”,桑德斯对原始素材中静态的画面所进行人为的干预与挪移,介入物质媒介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在数码图像的时代引入了某种带着扁平的时间性的观看体验


展览&讲座信息


▲ 展览海报


马特·桑德斯 / MATT SAUNDERS

艺术家: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

展览时间:2017年9月8日-10月23日

展览地点: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2350号)/乔空间(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


▲ 讲座海报


讲座题目:日光中的霓虹灯

主讲人: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

对话嘉宾:田霏宇(Philip Tinari)

讲座时间:2017年9月4日 18:30-20:30

讲座地点: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一层红椅子报告厅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 讲座海报


讲座题目:「漫过Tank」马特·桑德斯谈油罐项目空间个展

主讲人: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

讲座时间:2017年9月6日 19:00-21:00

讲座地点:衡山和集 Dr.White 3F (上海市衡山路880號)



(图片、视频来自乔空间,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沙发:1楼] guest 2017-09-12 22:02:48

来源:artnet


马特·桑德斯:日光霓虹与竹林梦境

展览现场。图片:致谢油罐项目空间


马特·桑德斯(Matt Sanders)首先是一个画家。“绘画就是用手和材料做出的图像”,当谈及使图像具体表现出来的那种细致而奇特的方法时,桑德斯这样解释道。他使用绘画材料制作自己的“底片”。绘画的过程只是为了达成摄影工序的物理材料:画布、油彩和麦拉片(聚酯薄膜)成为了影像生产的后台,他用绘画的手段,自己动手制作底片,有时也用墨水在塑料片上作画。

MATT SAUNDERS,《Brigitte》,2015,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图片:致谢艺术家,Marian Goodman画廊及乔空间

这是艺术家马特·桑德斯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多件绘画、摄影、还有一件位为空间定制的录像作品。展览在油罐项目空间与乔空间同时展出。当我们面对这些氤氲着梦幻气息的图像时,很难立刻知道正在观看的是什么。流光溢彩的缝隙之间,失焦而模糊的意象,它们看起来虽然是如此暧昧,光线、颜色、晕染的边缘富于流动性,却很难将它们简单地归于“抽象艺术”的阵列。

展览现场。图片:致谢油罐项目空间

展览现场。图片:致谢乔空间

如果尝试对这种作品气质进行归因,我们猜测,在华盛顿塔科马市海边长大的马特·桑德斯,对“水”有着天然的依恋。在一次采访中,他说,“如果不在水边上就会得抑郁症”,的确,当我们观看他的作品时,如果把光影凝固的过程理解为一次“晕染”,其中的确浸透着一种液体般的流动性,尤其是在他的黑白作品中,化学药液的流动痕迹非常重要,它让光线变得充满了时间感。


展览作品被明确的分成了这样三种媒介:绘画、摄影和影像。而这正是理解桑德斯创作的最为直接的线索:对材料/媒介的叠加、递进和反转。在中国,艺术家最为人知的标签,是“不使用相机来完成的摄影作品”。的确,摄影和影像是他创作实践的重点。

MATT SAUNDERS,《Poelzig / The Intricate Alps》,2015。图片:致谢艺术家,Marian Goodman画廊及乔空间


让光线透过绘画投射在相纸上,把摄影变换成绘画,亦或是让绘画成为摄影。在桑德斯的影像创作中,他往往会选择一幅来自电影或是明信片上的图像,首先将它绘制在画布上,接着,把这件画好的绘画作品平铺在感光相纸上,再利用光线,透过画布,曝光,进而在相纸上留下绘画的影像。桑德斯对于“绘画”和“摄影“相合的瞬间尤为着迷。图像“跌落”到相纸上的瞬间,对于这个“瞬间”的形成、图像的确认,材料的特性和互相之间的物理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艺术家所说,他想把这些影像的“瞬间”完全陷入到材料之中,静止的会突然流动起来。

MATT SAUNDERS,《Gaze (#1)》,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Marian Goodman画廊及油罐项目空间

MATT SAUNDERS,《Gaze (#2)》,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Marian Goodman画廊及油罐项目空间

MATT SAUNDERS,《Gaze (#3)》,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Marian Goodman画廊及油罐项目空间

MATT SAUNDERS,《Gaze (#4)》,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Marian Goodman画廊及油罐项目空间


桑德斯做如此影像创作的素材来源十分广泛,文学读本中的人物意象、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或是电影的经典形象,是他喜欢征引的对像。在这次展览中,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的代表——胡金铨的电影是他的灵感来源之一,装置作品的标题“画皮”取自胡金铨1993年所拍摄最后一部电影《画皮之阴阳法王》。竹林的风景如山水画一般,转换着当下空间里的意境;在胡金铨的武侠电影里频繁亮相的女星徐枫是他的图像“缪斯”,徐枫在动画视频中出现,此外还有五幅关于她的肖像。


MATT SAUNDERS,《Zen Forest》,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Marian Goodman画廊及油罐项目空间


从摄影(凝固的图像截取)到绘画,再回归到摄影,这样的两种玩法,就像是“把东西扔在空中。抓住它。再扔……”(艺术家语)。在展览前一次关于作品的讨论上,桑德斯将这样一个意象“扔在了空中”,两个并不属于彼此的事物的相遇,造成了一种意料之外的、过剩的喜悦,正如“日光中的霓虹灯”。


马特·桑德斯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艺术。视频:致谢乔空间

关于艺术家:

马特·桑德斯。图片:致谢乔空间


马特·桑德斯(1975年生于华盛顿州塔科马)在耶鲁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最近在泰特美术馆利物浦分馆和芝加哥复兴协会举办了个展。他还参加过许多群展,例如新西兰惠灵顿亚当画廊的“电影与绘画”;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测试方式”;科罗拉多阿斯彭艺术博物馆的“摄影焦虑”;阿联酋第10届沙迦双年展;加州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承上启下:当代艺术品收藏”;柏林德国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公路阳台”。桑德斯目前在柏林工作生活。


“马特·桑德斯”目前正在上海油罐项目空间与乔空间同时展出,展期至2017年10月23日。


艺术家分享会


北京|9月4日晚6点半@中央美术学院

题目:日光中的霓虹灯

主持人:田霏宇


上海|9月6日晚7点@衡山和集

题目:涌入油罐艺术中心


文:Yali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