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睿个展“LSR · 深白”9月2日空白空间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245   最后更新:2017/08/24 21:58:54 by 展览预告
[楼主] colin2010 2017-08-24 21:58:54

来源:Hi艺术 张朝贝


艺术家 皮耶里克·索朗




如果你听过以开放思维著称的法国高考题,可要好好了解下这位艺术家了。作为“全息剧场”艺术创作的开创者,他是少数几位被选入法国高考标准内容的在世艺术家之一。他长期作为巴黎歌剧院、巴黎夏特雷剧院及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歌剧编导,作品在巴黎东京宫、蓬皮杜艺术中心、伦敦泰特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等知名艺术机构均有收藏。今年8月,他携小型回顾展“充实的人生1992-2017”来到中国。




《水族箱》120×50×25cm 全息摄影装置 2010



01

以自身为媒介的影像剧场



你或许会被哑剧大师幽默的肢体表演所吸引,又或许会被艺术家充满生活哲思的影像作品所震撼,但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是一种怎样的观感和体验?作为“全息剧场”艺术创作的开创者,皮耶里克·索朗便是这样一位浑身有戏的影像专家。


皮耶里克·索朗出生于法国南特,毕业于南特高等艺术院校,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影像艺术创作,90年代开始了影像剧场的探索。在当时绘画当道的艺术圈,他开创性地将影像技术运用于艺术创作,利用物理原理在三维空间中投射出立体影像,构建出超感知的小型立体场域。



“皮耶里克·索朗:充实的人生1992-2017”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我到达艾米李画廊的那天上午时间尚早,展厅里除了沉睡中的装置空无一物;而当影像调试的开关打开,一幕幕全息剧场纷纷开始形成、上演。索朗在不同的炫彩立体剧场中乔装成不同角色,甚至在同一件作品中一人分饰多角。


现代技术的进步使索朗的创作更加游刃有余,最多的时候他曾在一件作品中,独立扮演过80个角色。那些虚幻的角色与杂耍的歌舞并非单纯的表演,而是通过表演将人与艺术之间的微妙关系转化为视觉影像。就索朗的艺术创作而言,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媒介。

《风中老去的艺术家》 56×39.5×51cm 综合材料和全息摄影 2014

《干邑套装》 59.5×41.5×50.5cm 综合材料和全息摄影 2014 第2版



02

进入艺术家的“视觉陷阱”



当然,以自身为媒介的创作并非简单指涉索朗作为演员的身份,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导演。在全息剧场系列的逼真体验之外,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法式幽默和嘲讽的特点,将观者带入声光电之外的另一层互动式体验。


在体验《门后艺术家》时,你需要通过门上的光学猫眼观看背后那个真假难辨的男人朝你吐颜料;而当你靠近《背后有一幅好画》作品的管道,可以看到画面中的自己正与艺术家互相观看,听到他在对面说:“你挡着我看画了。”这时你才意识到位于背后的那幅“好画”与左侧的摄像头。

《门后艺术家》 影像装置 2017

《背后有一幅好画》 影像装置 1989 第2版



与心理学上的“视觉陷阱”或我们日常中常常听到的“裸眼3D”的奇淫异巧不同,这种互动式的体验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剧场之中。它荒诞而真实,也正因此引起了观者更深意义上的思考。


此次索朗在中国的回顾展名字便取自他80年代末创作的《非常充实的人生》。20多岁的艺术家与大多数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样,对于生活中起床、吃饭、照顾孩子等琐事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做作品还是带孩子?这是一个问题。他将20多屏不同生活的场景在展厅中陈列呈现,并将自己扛着摄像机在其中穿梭录制的视频放大投影在其背后的墙壁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剧场。




《非常充实的人生》 影像装置 1994 第2版



Hi艺术=Hi 皮耶里克·索朗=索朗



03

我更愿意成为一个作家



Hi:什么时候开始的第一件影像剧场作品的创作?有怎样的契机?

索朗:1995年我发现的这个原理,然后开始了这种创作手法。当时是在一个画廊装作品的时候,厨房放了一个电视机,投影了我的头像。天黑以后,临街的橱窗反射了电视上的图像,感觉像是我自己站在街上,其实就是物理上的虚像原理。回到工作室之后,我就继续深入研究了这个方法,后来发现这种方法在19世纪已经开始在剧场中使用了,为了在舞台上营造出幽灵的效果。我最早用的是普通玻璃的反光,后来有人跟我介绍了效果更好的单面反光的间谍玻璃。


《法国魔术师》 35×30×40cm 综合材料和全息摄影 2015

《香皂上的编舞》 55.5×56.5×30.5cm 综合材料和全息摄影 2014



Hi:在数码摄像并未普及的年代,做这种形式的作品会有技术上的困难吗?随着技术的进步,你的创作方法又产生了哪些变化?

索朗: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小而薄的屏幕,零件不够集成,即使是做一个几寸高的人物也需要用很大的屏幕,花费的时间也更长。的确,技术一直给我带来很多新鲜的元素,比如我最早的影像创作从拍摄是自己开始的,然后很快就可以一人分饰多角了。到2000年左右,我在一个短片的画面中安放了80个角色,你乍一看,以为是不同的演员来演的,但看一会儿就知道其实只是装束、化妆变了。所以我觉得技术不一定会带来多新的东西,但它会让你做得更加容易和便利。


Hi:你常常会参与到自己创造的剧场之中,是因为对表演的欲望吗?

索朗:并不是我有表演的冲动,因为演员的职业是去演不同角色的人,而我所演的更多是我自己或者说我自己的一部分,借自己为媒介,来讲述日常的生活。我不是按照电影的逻辑去做的,身边也没有导演、场记跟着转悠,什么都是自己弄。其实我做的事情跟作家很像,通过摄像机来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书写”。我曾经想当一个作家、画家或雕塑家,而不是一个影像艺术家,现在通过这些作品,可能把我以前想做的所有的事情都融合在一起了。




《丢失钥匙的男人》 影像装置 1999



04

排斥油画,但无法不喜欢



Hi:你对绘画或传统艺术作品的态度是怎样的?这次展览中有件喝颜料然后吐出来的作品《内在风景》,是一种对绘画的反叛吗?

索朗:虽然看起来的动作是将颜料吐出来,但法语颜料也可以代表一幅油画。其实那件作品的呈现是很漂亮的,所以吐出颜料,也可以算作对油画地位的肯定吧。我当年读美院的时候,正值学校里那批教师反各种传统观念的潮流,包括对油画、对整天跑去工作室进行“劳作”的概念都非常排斥。从我的内心来讲,一方面受到这种影响比较排斥油画,但看到好看的作品又没有办法不喜欢。



《内在风景影像装置 2017



Hi:你曾和多个品牌进行过合作,包括这次与轩尼诗的合作,如何应对创作中的商业因素?

索朗:当然在进行委托的时候,委托方肯定会规定有一些必须要体现的东西,但同时我也会用合适的方式去讽刺这些品牌营销策略。我从来没感觉到自己因为这些合作而背叛了自己的想法。像是这次作品中展示电视购物里那种不断宣扬自己优于别人的感觉,因为太卖力了,让人看起来很想发笑。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也是辩证来看的,虽然有这样的讽刺意味,但对品牌的形象也是有好处的。


Hi:你的创作很多都与日常生活相关,听说你在前几天吃饭时拿着鸡爪拍摄,我们曾经开玩笑,那会不会是你的新作品?

索朗:不会的,那个就是纯搞笑的。当然,如果多给我点时间,让我深入钻研这件事情的话,说不定能从鸡爪里延伸出一件作品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