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中国财经报道-当艺术遭遇市场
发起人:ctwell  回复数:0   浏览数:2626   最后更新:2008/08/27 09:38:45 by ctwell
[楼主] art-bon-bon 2008-08-27 09:38:44


《漢字空間>》藝術展

展期:2008/8/23-29
開幕: 08-23日下午五時正
時間: 12:00-8:00 p.m
展場:香港九龍牛棚藝術公社

策劃:潘星磊
參展藝術家:
(香港)杜煥、潘星磊、曾灶財、郭孟浩、王純杰、余大強、黎德威、曾偉恒、黃良鍚、黄蚊知、陳廣華。
(內地及海外)孫平、張雨田、徐一賓、曉鵬、許拯人、崔憲基、李漢洙。

香港漢字藝術的發展,毋庸質疑有其“香港製造特色”,我們發現有以下幾大特徵:

其一:保留了中國繁體字的優良傳播作用。中國本土的簡體字運動是於精選的國際文化對沖中進行的,當時漢字的自我生存能力得到了嚴峻的考驗。香港恰好避開了繁、簡體之爭,無形中為漢字文化留出了迴旋之空間。

其二:於一百來年的殖民地文化期間,抵抗住了英文的嚴密同化政策。如香港社會史上的“中文運動”、香港藝術史上的“中原畫會”等。以下是一則十分典型的本港文字趣聞:比臨間道的列拿士地台,英文名字叫Rednaxela Terrace.而Rednaxela是一個十分難讀的名字。因為原本是紀念某位叫Alexander(亞歷山大)的殖民者,可當時的中文師爺習慣從右至左書寫的關係,因而將Alexander倒轉了變成了Rednaxela.,所以中文名字就變成了列拿士地台,政府至今未有改意,可謂香港一怪。

其三:在中國設計領域香港的平面漢字設計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蔡啟仁、靳棣強等設計前輩是當時重要代表。但香港在“漢字空間藝術”中的創造性活動卻沒有得到完整的展開。

其四:中港臺(日/韓/越)今後在“漢字空間藝術”上存在著重大的合作可能性。
香港曾經是漢文與拉丁文的交兵重地,在這裏的研究工作肯定與他處不同。香港不是文化沙漠,不是文化沼澤,不是東方明珠,也不完全是娛樂天堂。它首先是一個埋藏著豐富考古資源的漁島,然后衍变为全球矚目的優良港灣。挖掘香港文字藝術的歷史,整理本港“漢字空間藝術”的脈絡,就是此展的主旨。

漢字既是舉世矚目的形聲文字,那麼漢字就具有誕生空間結構的潛在可能性。四千年前,倉頡創造了中國文字;一千年前,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今天,我們將漢字藝術推向更加遼闊的宇宙空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