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专访916涂鸦社创办人之一朱厚林
发起人:圆圈圈圈圈圆  回复数:2   浏览数:2315   最后更新:2008/07/31 09:31:27 by
[楼主] 圆圈圈圈圈圆 2008-07-30 03:23:16
“豪宅”泛滥

  这几年回国,感觉有些词语被滥用得厉害,“豪宅”便是其中之一。无论是报纸广 告、路牌广告,甚至是附在公共汽车车身上的广告,一律都是无“豪”不宅,是宅必“豪”。一时间,“豪宅”满天飞,倒好像除了“豪宅”外,中国人竟没宅可住了。因为工作关系,自己也常常身不由己,得去看这类所谓的“豪宅”,实在有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痛苦感。这种过度的商业炒作,把什么是一般住宅、什么是豪宅完全混淆了,以为豪宅就是要非常非常的大,还要非常非常的贵。并且老是把中产阶级和豪宅拉在一起,按照美林公司的估计,中国到2010年就有3亿个“阶层”分子了,3亿套豪宅是什么概念啊?

  经济正在成长中的国民最容易追求“豪”,到真正成熟了,就会内敛得多。东西“豪”或不“豪”,有些是可以用绝对价值来划分的,比如汽车、衣服之类。有人把这个方法类比到住宅中来,其实,可不是那么绝对。以价格来定位住宅,就好像以收入来定位社会中的某个阶层一样不可靠。有人讨论什么是“中产阶层”,如果按照收入水准,不少人都已经是属于这个阶层,但是他们的行为、品位却离标准的中产阶层相差甚远。故而比较多的人认为,中产阶层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


  豪宅三大条件

  所谓“豪”,当然也贵、也大,但是单纯贵、单纯大却不一定“豪”。中国以往的豪宅,一般都是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但是依我看,最豪的还是地点隐蔽幽静、园林住宅相得益彰那类,并不一定要大。苏州的顶级豪宅,我看并非狮子林,而是小巧的网师园!

  西方国家所谓的“豪宅”,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首要条件是地点的不可取代性和稀缺性:面对大海,依傍山峦、林中空地、都市文化中心。在地点普通的地方建造住宅,做得再大,装修材料再豪华,也成不了豪宅。“豪”首先在于地点的优秀。李嘉诚有句名言,看房子好不好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一个不大的小木屋,如果面对的是南加州马里布一碧万顷的太平洋,可以贵到千万美元,加上一块山地,值个上亿美元;而一个数千平方米大的住宅,如果放在北达科达州空旷的牧场中,也就几万块钱而已。

  豪宅的第二个条件,是设计的品位,要有很突出和明确的风格可言。时下到处泛滥的“欧陆风”,其实是工业材料模仿石材效果、模仿古典主义的混杂形式,还不如纯正的现代主义风格来得地道。西方在1900年前后流行过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也是西方国家建筑豪宅最常用的风格,装饰细节讲究,建筑材料特别是石料的广泛应用,使这种风格比较难于复制。我们看上海外滩、天津旧租界、汉口的沿江大道和江汉路、广州长堤沿岸的那些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再看看周边企图仿效的新建筑,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原汁原味和廉价商业复制之间的巨大差别。

  西方豪宅的第三个条件,就是社区的成熟。在美国,虽然也有那种位于大自然中的豪宅,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点绝对优秀,但是比较多见的,还是在城市中成熟社区内的豪宅。比如纽约上东城沿着麦迪逊大道和第五大道两边,全是贵气袭人的高级公寓,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两边也全是这种讲究的住宅。那些地方社区高度成熟,不但服务专业周到,附近的公园、林荫道、学校、教堂、公共交通等配套也都十分完备。

  有了这三点,想不豪都难。至于内部装修是否用大理石和进口木材,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沙发:1楼] guest 2008-07-31 18:07:15
都比我那一居强,还是先温饱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