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伦斯夫妇:我们为什么收藏中国当代艺术
发起人:大粽子  回复数:5   浏览数:2322   最后更新:2008/07/30 09:19:42 by
[楼主] 停云 2008-07-28 02:55:14
转自金锋blog



日常语言、艺术语言或其它 //王冠

邱志杰从索绪尔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中借用知识结构把艺术从新的角度解读了出来,认定“艺术语言的实验”为艺术家的主要工作。在不断的新的艺术语言的生产中否定旧语言,“旧”是因为曾经的艺术语言被吸纳进了日常语言之中,从而成为了僵化的语言,束缚住了人们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因此,艺术家要保持艺术态的鲜活就要不断地进行新的艺术语言的开发与实验。并有别于那种具体的思想的观念的批判和纯粹视觉享受的形式主义,成为“批判形式主义”。在邱看来,这种批判是根本性的批判也是艺术的批判,即在大家纷纷表明自己对具体问题的观点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你们可能都错了,至少都有错的成分,因为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是僵化的,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对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艺术语言不断对日常语言进行破坏,并使其重新产生焦虑是对任何一种心安理得的反问,是一种思考之前的准备工作,即“前思考”。

在这种理论的支撑之下,作品中是不能表达任何的观念的。因为首先,只要艺术家表达了某种观念(思想、含义),那么其作品的陌生化与焦虑感的成分就会随之减少,影响了观众去感受作品(接受新的刺激)。其次,正因为艺术家使用的是艺术语言(全新的语言),所以艺术家是不可能在作品中加注含义的,因为新的语言还未被语言系统所接纳,因此它只能让人产生焦虑感而无法使用其作为表意的手段(功能不足)。

但是,能否用日常语言与艺术语言去划分艺术的形式语言呢,还是仍存在着其它的区域?用作品传达观念真像邱所说的那样没有价值么(邱在文章中说如果要表达观念用嘴直接说出来会更合适,谢德庆的观念艺术只要听说就可以感受到全部的力量),还是有着其它的更全面的可能?

如果日常语言指的是艺术系统之外的生活中的形式语言的话,那么是不是只有在艺术系统中的绝对新的语言才能构成这种批判?我觉得因为生活的形式是远远滞后于艺术的(至少在我所生活的广大的平民阶层是这样),所以要对生活中僵化了的形式进行批判则用不了这么超前的艺术语言,艺术发展到后现代的各种出现过的形式足以对大众阶层不断地产生冲击,从而迫使他们进行对生活可能性的反思与追问。而如果是对艺术系统之中的已被精英们接纳了的语言(日常语言)进行批判的话,则这将是一种极为艰难的精微的艺术语言的实验。之所以说其艰难,是因为当艺术史步入了后现代之后,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被打开之后,各种形式早已被艺术家们想尽、玩光。有没有那种真可以在形式语言上对人们进行冲击的新形式是不好说的,或许所谓的新不过是一种花样而已,或许要等到科技的再度发展。(我这样想可能是一种想象力的悲观主义情节)那么,这样一种形式(不是绝对新的)是可以用来传达观念的。

那么有没有这么一种情况,即“日常艺术语言”。我们在作品中加注了一定的观念(思想、含义)使其针对了一些现实或性而上的问题。但我们使用的是艺术史中已经出现过的形式语言,这种语言仍可对观众产生陌生的感觉、焦虑的心态,从而实现了“批判的形式主义”。而另一方面这种表达法的一定时间的焦虑过后,观众开始试图思考作品中的含义,并使试图理解他(观念的批判)。而这种批判由于是艺术家的行动造成的(如谢德庆的自囚),是观念的视觉性造成的(如金峰的秦烩夫妇站相),因此会让观众的印象和思考更加深刻。使其定会比“用嘴说出来”更有效些。

艺术界中关于当代艺术意义的思考,似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懒得有人再去思考的地步。而像邱志杰这种不断地创造新作品否定自己的艺术家更是少之又少,只是邱的一些作品并不像其所说的没有传达观念,有一些在形式上也不是绝对的新。这可能是由于其所从事的工作方向的难度所决定的。前几两天去798长征空间看了几件邱的作品,其中那件在石碑上刻字拓印的挺有意思。有一句好像是——邱哥,美妈很想你,看了之后觉得很温暖(没有焦虑)。



……………………………………………………………………

……………………………………………………………………

我的一些话//老金

你的思考我一直在关注。

这篇文章的思考总的来说你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人一但坠入某个概念或者说局部的逻辑之中,人判断上的局限性也就出来了,看问题也就很难通透。其实你最后的总结部分还是把疑虑说出来了。只是说服力不够。焦虑只是个说辞,在论证中把心理或情绪的东西带进去,本质上就不是论证了。论证是排除感情色彩的。这样问题也就显出了。也就是说,我们究竟针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究竟想表达什么?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即便我们试图在纯粹的理性与论证层面上弄清楚一个概念,我们所用的分析方法,已经把自己给割裂到边上去了。因为,分析的方式是现成的,专业的,许多更专业的人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言说。所以,你要表达的东西,可能原本是能表达清楚的,自己的观点也是明确的,但结果由于用的言说的方式是自己不习惯的,这样反倒把问题说糊涂了。

其实你想说的是:1、艺术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的关系;

                2、观念是否要进入作品?

                3、所谓语言的新,怎样理解?

问题1,我觉得艺术的日常化已经是一个很无聊的话题了,太多的人在形式上做类似的作品,最终作品是作品,日常还是日常。艺术语言与日常语言我觉得只有统一在艺术家的生活之中,这中间的批判(自我批判)才是有效的,这个有效仅是对艺术家个人来说是这样。假如要专业地在语言系统中谈语言,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早已经摆在那里了。

问题2,这个问题我记得已经跟你讨论过了。我的观点是,纯粹的观念进入作品,也就是为观念而观念的作品,中国已经生产得太多了。我比较在意的是“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观念进入这样的一件作品之中”,假如要进入,为什么?不进入,又是为什么?

问题3、为新而新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可以连同问题2合在一起思考。你要进入作品的那特有的东西到位了,合适了,对你个人来说,我觉得,不新也新。

你是由于老邱的文章引出了思考,但我没有直接在你思考点上说话,所说的这些,只是供你参考。


……
[沙发:1楼] guest 2008-07-28 09:20:49
还是试图想把王冠带到老金的思维里去
[板凳:2楼] guest 2008-07-28 10:00:25
很头疼这两个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