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导艺术空间3月展览 "闫一的无聊玩意"
发起人:小青年  回复数:0   浏览数:1684   最后更新:2008/03/21 02:37:51 by
[楼主] 眼镜兄 2008-03-21 02:37:51
1 你的“大家来找碴”系列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

2005年.

2 为什么要创作“找碴”,是为了好玩吗?

当时我在给中国艺术三年展投方案,想做一批不同于普通意义的绘画的作品,其实是把它作为针对绘画的观念作品来做的,兴奋点在于拿绘画本身开刀,也算是件好玩的事吧。

3 你应该是第一个以此(找碴的形式)为题材创作的艺术家?是什么让你有灵感创作此系列作品?你的灵感是来自于早年的街机“找碴”吗?

是借用了这个游戏的形式,因为这个游戏比较符合我想要的作品的气质:貌似不动声色,其实暗藏玄机,有点偷偷地使坏,可以解构宏大叙事。谈不上什么灵感,应该是和当时看的一些东西有关,比如马格里特的观念绘画实践,比如博尔赫斯的多重时间观,都影响到我的“找碴”。

4我发现你的新作品已经升级为四张一组,已经区别于之前的两张一组,这是为什么?

因为新作品不是“找碴”,而是另一个系列“互毁而同一的像”。这个系列是这样:先画两张画,在颜料没干的时候面对面粘合,颜料互相溶合,再分开后就变成了互为镜像的两张画。在印刷品上很难看明白,其实每一组的左边两张是粘合前的状态,右边两张是粘合后的状态。另一个更新的系列是“合成的灰”,粘之前的两张画好象正片和负片,粘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块灰色。

5 这次在美国展出大概多少件作品?

七件绘画和一件“绘画装置+录像”。

6是什么机缘让你和DF2画廊合作的?这次美国之行是你在国外的第一个展览吗?

DF2画廊和北京F2画廊是合作关系,他们共同促成了这个展览,在国外办个展是第一次。

7此次新作中自己最满意的是那件作品?

最满意的是《山与丘》那一组,我把珠峰和好莱坞山粘合在一起,一个是自然界的绝对高度,另一个代表世俗中的尊贵和荣耀,有一种价值观的冲突在里面。

8你的作品主要向阐述的主题是什么?

首先是一种绘画本体的实验,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唤起人们的经验。这次的作品人为地加速了形象的毁灭和虚无,主要想让价值观的分争被时间的虚无感替代。

9《COLLISION IN THE AIR》的名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碰撞或冲击吗?

展览的中文名字叫“生于虚空”,“COLLISION”是“碰撞”的意思,“IN THE AIR”是“在空中”的意思。这个题目一方面符合这批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我觉得“虚空”是一个脱离现实事务的场所,是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场所,实际上是我们所必需的,是我们反观现实的所在。

10你觉得自己现在成熟了吗?相比之前的创作?

我觉得现在所做的还是在建构,在一个广度和深度上走,所谓的成熟可能是这种建构所带来的附加价值,需要假以时日。

11这次的新作《乒乓》,是利用一个乒乓球台,你在上面分别画上中美两国地图?通过两幅作品比对,你想表现出一种什么?

实际上这个作品主要是一个行为,就是在画有地图的乒乓桌上打球,录像记录了整个过程,因为颜料是湿的,所以球会带着颜料跑,打了两个小时以后,两边的地图上布满了像弹痕一样的颜料痕迹。中美历史上有“乒乓外交”,这个游戏体现了一种交换与对抗兼有的关系,游戏的双方总是互相施加影响于对方,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互毁而同一”的过程。

12乒乓球拍上也画上了中美两国的国旗,这又代表什么?是一种地位平等的暗示吗?

这算是给游戏设计的细节吧,游戏的双方地位当然是平等的,模拟现实中的政治是游戏的专利。

13 在《混合武器》(MIXED WEAPON)中第二幅中的导弹为什么向下飞?是为了画面更有意思吗?还是其他的?

那是向下掉的炸弹,火箭是向上飞,这是两种不同的争夺和扩张,合在一起后两种方向的运动拉平了,变成了悬浮状态,我觉得悬浮比无谓的运动要好,更平和也更神秘。

14 你觉得你这次展览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跟第一次个展比,这次展览的作品之间关系更密切,并且更多地考虑了画廊的空间,展览本身更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

15 接下来会将“找碴”到底吗?

“找碴”这段时间没怎么做,但也有一些新想法,还是会继续做的。

16 这次美国展览的反响如何?有超出预期吗?

观众还挺热情的,我用三脚猫英语在那勉强对付着,谈不下去了大家就眉来眼去的,秋波收了不少。比较重要的作品画廊都推荐给了美国重要的收藏家像Kent Logan等,超出预期的地方是画廊在现场还安排了一个讨论会,做了一个发言。

17 你觉得你美国之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检验了我的美国想象。

18 新作中自己最得意的是哪些?为什么?

刚画完的时候会比较得意,被画面颜料撕拉的效果刺激的。《山与丘》、《纪念碑》、《交尾》都比较满意。

19 新作中不是特别满意的有吗?为什么?

《双子塔》、《混合武器》效果单薄了点。

20 看过你的画册,我觉得你的新作充满着更深的挑逗抑或是暗喻,你怎样看?

挑逗和暗喻是我比较喜欢的方法,因为大家都有思想,没必要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告诉人家,给人家一张寻宝图,想要找宝的人自己就去了,艺术家做到这点就够了。

21 在我印象里你更像是一个无厘头喜剧导演,因为你的作品让我看完不光觉得好玩,还有一些思考在里面,你觉得你和周星驰有相似之处吗?

我觉得星爷属于典型的艺高人胆大,并且颠覆传统。类似的像昆汀我也很喜欢,他们可以把那些坏品位和非专业的东西发挥得很好,并另辟一种美学,在这点上星爷基本上到顶了。

如果要我说和他有何相似,我想在对恶趣味的兴趣和对宏大叙事的解构上可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我觉得这可以是规避一种真正的媚俗的方法。

22 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恶搞吗?你怎样理解恶搞二字?

那要看你理解的恶搞是什么。我理解的恶搞肯定是好的,日常生活很烦人,主流话语也很烦人,再没有恶搞就太无聊了。恶搞主要的手段是戏仿和嫁接,它可以乾坤大挪移,把严肃的词汇拿到恶作剧的语境中,把下三烂的词汇拿到正统的语境中,揭示了价值间的冲突,所以主流的价值观可以以恶搞为鉴。高级的恶搞有益,低级的恶搞也无害,所以很好啊。

23 我最喜欢你2006年在F2画廊展览的《镜子》那张作品,而且我一直把那张作品视为你的代表作,你觉得新作中有超越那张的作品吗?

我觉得新的作品在绘画本体的实验上走得更远了一些,这种形式上的修炼对我很重要,做十年可能也不够,十年之后再谈超越也许更合适。

24 这次你的作品似乎有关注国际的成分,比如中美关系,通过《乒乓球》来暗喻。(不知道我说的是否对?)少了之前的那种校园感觉,感觉比以前更主题化,更深入化,也更有力了。

这个展览因为是在美国,要让美国的观众明白我这种绘画实验的意义,就要能唤起他们的经验,比方我如果拿以前画过的“墓碑”系列去肯定不会生效。那么有两种东西可以生效:他们熟悉的中国题材和我熟悉的美国题材,选择后者是觉得难度大一点,并且可以获得一种检验。

25 接下来会以美国的风土人情创作作品吗?

不会,我在美国也就是瞎逛。

26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忧郁还是轻狂?

我也不清楚,貌似忧郁实则轻狂?

27 你的爱好是什么?是拿着相机走哪儿拍哪儿吗?

现在最大的爱好好象是旅游,走哪儿拍哪儿,然后在博客上发发照片。

28 你最喜欢别人怎样夸赞你?

目前听过的最受用的夸我的话是:“你是个很神奇的人。”

29 你最不愿意听到什么话?

不知道。

30 以后还找别人“碴”吗?o(∩_∩)o…

还是找自己的“碴”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