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节日——2012-6-27 具象、表象与抽象
发起人:ftc  回复数:1   浏览数:4931   最后更新:2013/05/03 15:09:08 by liuliart
[楼主] 蜜蜂窝 2012-07-13 18:00:17

来源:艺术时代

 

著名的“生普洱”一出场,仿佛给艺术界带来生猛、麻辣的当代艺术“非诚勿扰”。其评论的特点是:匿名、班主任式、斗地主式;作者好像已找到了批评的位置、方向和尺度,终于可以暗地里说些真话给我们了。但可能是因为说话太方便,什么话都可说出口,不久就滑入了自说自话的深渊。

这个深渊,其实是由下面几个对于每一个当代艺术家或批评家或理论家都很难办的问题围成:这个艺术家做得比那个艺术家好,我真的知道吗?做“艺术”,这是在比哪个艺术家更有“创造性”?艺术本来应该怎么搞,去问谁?我们这一向是搞错了,应改正,谁手里拿着图纸?批评与批判自身的出路在哪里?

是现代主义先锋运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错觉:当代艺术应该是攀登科学高峰那样前仆后继的工作,谁走在前面、中间或掉队了,应该一眼看得出;艺术应该且能够自治、自律并自审。但哪怕在康定斯基那里,我们也看到,作品就是一号、二号实验这样做下去;一个作品只是艺术家工作计划里的转瞬:未完成,每天被重新定义。伟大的现代主义艺术家都像玩扑克那样玩图像:图像分在手里的和不在手里的两种;在手里的一把叫作品;拿一张来雕一下,将雕好的,放养到社会中。不是要搞清他的哪一个图像重要,而是要评价他的工作和计划本身、整体是否重要!他不是要创造出更原创的图像,作为艺术家,他像解放者波利瓦尔那样,是在努力使图像之间重新恢复审美平等。

具体说来,我们必须坚持:所有图像、形式、主题、媒材之间的平等;一个作品好,是因为它以全新的姿态更好地捍卫了这一条审美平等原则,而不是因为它自身更“原创”。再具体地点讲:如果这个人画得很坏,如果不是在班里要分出分数的高低必须投票,我们只能说:不错,这真是一次勇敢的努力!

做一个作品,就像是在论争过程中提出一个命题句,对方有提出的平等权利,语文老师可以帮他搞通文理,再多的,就要他自己去负责了!摆出一图像,就像在论争中摆出一个陈述句,来当论据!只能评估它具有的论争相关性,而它的“内在价值”,只有班主任、宣传部长和拍卖行评估师,才摸得出!

评价它的高下,当然仍是可以的,但必须在七人以上的同行小陪审团里进行,有分岐时必须投票,且这也只代表行会意见。

精研艺术史,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像做古文物鉴定那样来判出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就能成为批评大家?这不是我们想做而做不到,而是时代变了,坐标轴变了,做它已无任何意义了。创了什么新,守了什么旧,表面上可以指出来,但也只是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了。参照了何种艺术史框架,用了哪条原则,来指导这种价值判断?唉,我们的艺术史散架了。流动于美术馆到网络之间的图像的量,也实在是太大了。手执鼠标,我们不光人人都是艺术家,也人人都是策展人、评论家了。我们是不得不承认所有图像在展览前的审美平等了。

所以,必须反对“生普洱”式的那种班主任式或斗地主式的批评。在艺术圈,那是一个很普遍的毛病,或者说,幻觉。

[沙发:1楼] guest 2012-07-19 23:44:26
不管是不是幻觉,艺术圈里的生普洱不能缺,不然哪来的躁动劲儿呢!
[板凳:2楼] guest 2012-07-20 09:46:59
当然挺生普尔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