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车间后门:今天的艺术实践是在硬着头皮往下装?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3299   最后更新:2012/01/13 14:08:03 by 橡皮擦
[楼主] 雷锋 2012-01-13 14:08:03

这是一个与2011年在上海的"桃浦大楼"艺术活动和"未来的节日"论坛同步进行,同步展示的系列纪录片项目。在"桃浦大楼"活动将近四个月时间的进程中,纪录片也在不断地更新,增补,修改,实时记录大楼里往来的人和发生的事。
专辑地址: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6924898.html

YouTube地址: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78E104C63EF5BFF
[沙发:1楼] 雷锋 2012-01-13 23:54:09
不同意未来的节日的举手!



2011年1月25日,“未来的节日”第一次会议。
“未来的节日”是由生活在上海的艺术家们在2011年1月发起,每周一次和哲学老师陆兴华一起,长期持续地观察,讨论当代艺术的流动论谈。
“未来的节日”这个主题取自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艺术家的任务是为未来的节日作准备”这一句。这一说法暗示当代艺术行动的一种逆转,表明参与的艺术家们正从批判和实验转到邀请、结集和嬉游等等的新的行动姿态上。它表达艺术家对于未来政治的积极、乐观态度:放弃,出离,冒险、嬉戏和欢庆。
[板凳:2楼] 雷锋 2012-01-13 23:59:05
脚手架


本片记录桃浦大楼项目一期活动的筹备花絮,同时每周一次的“未来的节日”论谈也在持续进行中。
[地板:3楼] 雷锋 2012-01-14 00:01:19
展示


“桃浦大楼”是一栋大楼,也是当代艺术活动的发生现场。
2011年7月到10月的四个月时间里, “桃浦大楼”陆续推出几十个艺术文化活动,
涵盖所有的文化领域: 艺术、文学、戏剧、电影、音乐、哲学;
全部的展示形态: 展览、表演、声音、影像放映、论谈、艺术旅馆、田野调查等; 以及各种文化身份: 艺术家、建筑师、诗人、音乐节、哲学研究学者、导演等。
7月3日-8月3日,"桃浦大楼"第一期向公众全面开放。50余位著名当代艺术家陆续在桃浦大楼内进行创作、讨论、展示等全方位的艺术实践。
[4楼] 雷锋 2012-01-14 00:04:40
反刍--未来的节日


本片节选了2011年7月6日-27日“未来的节日”在桃浦大楼四次讨论的现场。
[5楼] 雷锋 2012-01-14 00:07:06
桃浦二期开幕


2011年8月6日-8月14日,“桃浦大楼"第二期活动升级!全新推荐三个年轻艺术家群展.同时继续为公众展示不断在更新和创作中的第一期活动中的部分艺术家作品。
[6楼] 雷锋 2012-01-14 00:09:02
反刍2--未来的节日


本片节选了2011年8月3日-17日“未来的节日”在桃浦大楼三次讨论的现场。
[7楼] 雷锋 2012-01-14 00:10:20

更多内容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8楼] guest 2012-01-14 15:42:31
四楼精彩!
[9楼] guest 2012-01-21 03:20:13
非常期待呀,听到老陆的言论。顶一个!
[10楼] 橡皮擦 2012-01-22 16:37:12
继续啊 还有吗
[11楼] guest 2012-02-05 00:16:58

[12楼] guest 2012-02-13 13:53:02
mark!
[13楼] guest 2012-02-13 19:00:41
马克思说了人人是艺术家,妈的乐死了.
[14楼] 雷锋 2012-02-23 14:49:59



桃浦大楼三期-海报展
2011年9月5日是“桃浦大楼”的第三个开幕日,“桃浦大楼”以往所有的展览和艺术项目全部撤出,让位于一个主题与形式都极为鲜明的超大型展览——《海报展》,参展艺术家多达近60位,包括部分国外艺术家,每位艺术家设计制作1至5张海报。大杂烩式的“桃浦大楼”一变而为一个清一色的“海报展”。

艺术家们为什么要做海报?为什么想要重新捡起艺术的宣传功能?“桃浦大楼”组委会表示,海报展并不追求一个标准化的划分,也不是一个意识形态宣传工具,而是一次对乌托邦记忆的集体回访,是在当代情境下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表达。

海报,是意识形态最常使用的一种宣传方式,给予自身以“立场、真理、标准”的象征,并在公众的集体记忆和个人经验中、在行进的历史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一种传统的、没落的宣传媒介,海报面向大众,往往有明确的主题表达诉求和明确的立场,具有标准化的可复制性。然而,几十位艺术家的“海报展”,必将呈现出一种非标准化的、各自发声同时又铿锵有力的“多声部”。它既是一场集体的、强大的宣传,又针对“宣传”本身,它追问当代艺术面对的对象和针对的敌人,同时希望借助“海报”这一充满力量感的形式,对集体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精神版图进行一次集体猜想。

在“桃浦大楼”这样一个充满了乌托邦氛围的艺术项目里,采用“海报”这种最传统的宣传方式,展示一场个人化的、非标准的意识形态表达,将在当代公共空间建立起一种异质的乌托邦短语库、符号库和图像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