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灿灿 | 不一样的策展手记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223   最后更新:2017/07/18 22:38:28 by 毛边本
[楼主] 天花板 2017-07-18 22:38:28

来源:典藏 文:马玲玲


在现实的真实意义上,无穷尽的定义与方法为其间生存的人提供了无数的参照,在逐步演化成现实主义的过程中,似乎也出现了一条狭窄的道路,而这或许就是艺术家王卫、高倩彤所谓的“逼真主义”(Mimeticism)。

凭借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上幻化出的相似主义,来自大陆内地的王卫与香港的高倩彤展开了一种新的空间对话。“逼真主义”在他们作品的演示中,成为了为这个展览而发明的思想工具,它与现实主义大相径庭。逼真在这里,只是一种让人不断靠近的完美境界,一种技术性标准,是一条非常狭窄的道路,而不是“现实主义”那样可以无尽延伸与后退的。艺术家承担起有关“逼真主义”实践者的角色构建,在靠近这种迷人的完美过程中不断凭借其“灵感”而不由自主地误入歧途,呈现一种可爱的背离状态。

王卫《看到的不是看到的(馬凌畫廊上海)》,2017,马赛克瓷砖,1650.5 x 330 厘米 © 图片由马凌画廊及艺术家提供


两人的作品都借由某种物象的反射,以到达对于生存与现实的再观看。游历展场,在马赛克、镜像、影像等略带冰冷的现实拷贝中,真实的夹缝和边缘被再次被拖曳到观众眼前。王卫的现实质朴和高倩彤的日常焦躁,在他们的个人经验里不断拓展,时代精神状况的处理在某种空旷的冰冷中获得重申。



高倩彤《昨日的世界》,2017,双频道录像© 图片由马凌画廊及艺术家提供


惯于现实主义的学院背景,让王卫对于镜像有着极佳的理解力。在他的叙述中,镜像成为了逼真主义者所追求的境界,而大面积出现的马赛克则更多的承载着语言功能。故而,他所选择的映像往往只是展览现场本来样貌的部分,同时,马赛克拼贴而成的真像不过也只是一个次等拷贝。马赛克墙局部剥落后露出的水泥表面、几何状态的色块拼凑,这些日常生活景观中不被注意的部分,通过大众最直观的判断构成了我们世界的庞杂的非“中心思想”地带,而这便是王卫所落入与思考的那个“歧途”。

高倩彤《太阳花与安全帽》, 2017 数码打印 176.5 x 138.5 厘米© 图片由马凌画廊及艺术家提供


拥挤、紧迫、高速迭代的危机感,这是高倩彤身上的香港痕迹。过往的观察,所有的景观日常,她将所得到的启示动用至意象,现成的广告、涂上保护色的警示灯以及将其替代的新式LED灯。城市角落的奇异和谐,在两台高清电视的介质下,变成了某种略带伤感的“逼真”淘汰或是更迭。功利的“城市进化论”,在近在咫尺的还原中粗暴且直接的反馈了逼真主义道路上的简单的让人满意的长足进步。这些基于生存状态的“灵感”,不过也是某种令人失望的歧途罢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