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K新展“夏……已至”NOW IS THE SUMMER OF OUR [DIS]CONTENT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119   最后更新:2017/07/13 22:54:05 by 展览预告
[楼主] babyqueen 2017-07-13 22:54:05

来源:artnet


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凯旋艺术空间

“切入——李关关个展”和“悬浮——王濛莎个展”正在艺·凯旋艺术空间展出,本次展览由李兰芳策展,王萌担任学术指导,展出了17幅李关关的绘画作品和13幅王濛莎的绘画作品。李关关和王濛莎两位女艺术家通过人文气息强烈的创作,对外呈现了各自的艺术视角和表达方式。

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凯旋艺术空间

李关关本次带来的是以马和树为题材的作品,展出作品的名称均已“二分之一”为首,似乎向观者传递了她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视角感”是李关关作品给观者的第一印象,李关关选择不同的观看角度和切入角度去“构成图像”,这在她本次展出的两个题材的作品中均有显现,“切入”也因此成为了本次李关关个展的主题。

李关关,《二分之一踯躅》,绢本水墨。图片:致谢艺·凯旋艺术空间

在李关关的绢本水墨作品《二分之一踯躅》中,出现的仅有马的局部特写,其余的是较大面积的留白;对此,李关关介绍,这样的画面处理源于她对“远景”关注,她试图从局部出发,展现万物有灵的思想,并以工笔的手法发挥中国画中诗意化的空灵意境。

李关关,《二分之一眸No.2》,绢本水墨。图片:致谢艺·凯旋艺术空间

而在李关关的《二分之一木》系列中,“切入式”的视角,在客体转换的“切入逻辑”中完成了局部对整体的替代,在这个系列作品中,李关关更少地去使用线和染,更多考虑的是“光感”和“质地”,刻画对象的“纹样”成为一种对象表现的意志。李关关将事物放大,让作为对象的“木”进入特定光度的视觉逻辑,形态、纹样、质感和结构成为“切入”的方式,图像在这种观看的凝视中显现为独特的画意。

李关关,《二分之一木》,绢本水墨。图片:致谢艺·凯旋艺术空间

与李关关的艺术风格不同,参与本次双个展的另一位女艺术家王濛莎通过作品完成了一次当代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狂欢。王濛莎的画作看似遵循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画面结构,实则更像是一幅幅个性化的当代“浮世绘”,她用一种“写意化”的手法表现了一些当下的文化现象,比如在画中重现被大众视为流行图案的外文词汇。涂鸦般的形象和符号是王濛莎作品中极为抢眼的元素,比如爱侣、仙桃、莲花、瓷瓶、福寿纹等,这些形象和符号自由地排列在画中,像是叙事又像是在表达情绪,王濛莎向artnet介绍,这些无章序的形象和符号不具有传统意识上的“线性的叙事”功能,想要表现的是形象和符号的一种“悬浮”状态。

王濛莎,《绿如蓝》,纸本设色。图片:致谢艺·凯旋艺术空间

作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创作群体,女性艺术家对世界有着细腻的认知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为女性艺术家的李关关和王濛莎在艺术上有着怎样的个性?对此,本次展览的学术指导王萌表示,李关关在水墨媒介、图像切入和绘画本体之间建立了一种打开的机制,并回归到了艺术家个体的精神维度。她提取水墨精神的特定元素,将气质、意态、诗性、远境带入创作的语境,也将图像方式的光感、质地、角度等视觉因素与其衔接,传递出安静与个性的气息,在图像如何散发气质的课题中提供了一个视觉切入的文本,这是一种选择性吸收但不沿袭既有作画方式的选择,艺术家在今天“切入”艺术的个人角度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

王濛莎,《彼岸花之三》,纸本设色。图片:致谢艺·凯旋艺术空间

王濛莎作品中的形象和符号则跳出日常理性八尺之外,代表了用感性知觉去发现日常秩序下被遮蔽的可能性,是在日趋同质化的世界中摆脱被他者同化命运的一种自我救赎。因此在这样的“构图”之中,“悬浮”成为王濛莎反对固化从而通向精神自我实现的一种视觉语法,王濛莎的每件作品都富于幽默地散发着出乎意料的效果,率真与怪异、雅致与甜美在画中达成默契,画面既荒诞不羁又不乏文人气质。

王濛莎,《蓬莱四屏》,纸本设色。图片:致谢艺·凯旋艺术空间

除了本次展出的作品外,值得关注的还有展览空间的策划,本次展览以不同颜色的展墙为划分工具,用展墙的色调呼应作品的主题。展览中,李关关的作品被陈列在由黑色展墙围成的展区,以少量的灯光照射,通过视觉上的提示,引导观者进入一个沉静的空间,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王濛莎的作品则分布在由红色和绿色展墙组成的展区中,衬托出作品活泼欢快的基调,暗示观者大胆联想。

“切入——李关关个展”“悬浮——王濛莎个展”

展期:2017年6月10日—2017年7月23日

地点:艺·凯旋艺术空间 / 北京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A05

文:张舒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