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顶画廊最新策划群展“偶发使命”7月15日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997   最后更新:2017/06/25 21:34:47 by 展览预告
[楼主] 聚光灯 2017-06-25 21:34:47


来源:一席


我自己不幸从事了艺术,所以这个问题我也要去面对 | 邱黯雄 一席第485位讲者

邱黯雄,艺术家。


这是美国艺术家布鲁斯·瑙曼用霓虹灯做的一个作品,其实它很简单,就是把一句话放在这边。这句话说的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帮助这个世界去呈现它神秘的未知。



以艺术之名

邱黯雄

大家好。一般碰到陌生人时,他会问我你是干什么的,我的回答是,我是艺术家。如果他对艺术还有点兴趣的话,他接下来会问,你是画油画的?我可能就有点迟疑。他说那你是画国画的?我说也不是。我想了一下,我觉得解释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我说简单地讲,我是做动画的。他们会讲,哦,是不是做喜羊羊那种的?我说也不是。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个有点难以回答的问题。


艺术家这个身份,在今天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比较大的词,但是我们如果追溯它的源头的话,比如希腊时期,他们创造了很杰出的雕塑和绘画,但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是那么高。


在古代,其实艺术家就是工匠。我们知道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在今天看起来,这都是非常高水平的艺术杰作,都是被保护起来的。但是在当时,创造它们的人都是一些工匠。


到了宋代,艺术家的地位得到了有史以来大大的提升,因为有一个艺术家是皇帝——宋徽宗,就是把北宋给搞灭亡的那个皇帝。作为皇帝来讲他是一个很失败的政治家,但是他在艺术上的成就非常高。这是他的一幅花鸟画,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是非常独树一帜的。

不仅他自己是一个好的艺术家,而且他也创立了中国或者说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画院制度,就是政府创造的一个艺术机构,这应该是首创的。在他的影响下,大量非常好的艺术品和艺术潮流都从宋朝开始,比如说我们知道的山水画、文人画。

几百年以后,到了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大家耳熟能详的《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在西方他开始让艺术家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个是《大卫》,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他们就不只是以前的工匠,而是被认为是天才,是可以和诗人、哲学家相提并论的,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


我们看之前这些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一看就知道它是什么。比如雕塑的是一个人,而且我们能感受到他非常高超的技巧,非常逼真,这些大家是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的。


后来的艺术,到了近代,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之后就是现代艺术。从那之后,艺术的发展好像非常快,而且变化非常大。像莫奈的《日出·印象》、塞尚《静物》,这些作品我们还比较清楚,他们都是印象派和印象派之后的一些艺术家。


这个我们也知道,是梵高的作品。他画的《星空》,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但是这已经跟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星空不太一样了。

这是毕加索的画。他画的是一个女人,画的名字就叫《哭泣的女人》。他怎么把这些女人画成这样呢?我们经常说艺术是为了美,那这个人画成这样美吗?

这是康定斯基,他也是抽象艺术的鼻祖。看到这种画的时候,可能对艺术不太了解,或者对现当代艺术不太了解的人,他的表情可能

然后

这个是

这样的画好吗?好在哪里?和小孩在黑板上的涂鸦有什么区别?这幅画是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位艺术家塞·汤伯利的作品。怎么好?我不用描述,我就告诉你这幅画值一千万美金。大家会说“噢。为什么呢?”


行为艺术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了。如果一个人是搞行为艺术的,大家会呵呵,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好像他有什么问题。

这也是一个做行为艺术的艺术家,叫约瑟夫·博伊斯,是德国二战以后一位很重要的艺术家。他提出了一个概念,或者说一个slogan:人人都是艺术家。

至此,艺术家的定义似乎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艺术家是一个什么状况,就好像我们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有极大的创造力,每个人都能去创造新的事物。这听起来是非常乌托邦的一个艺术理想。


类似的,博伊斯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社会雕塑。什么叫社会雕塑呢?他认为整个社会就是我们人类的一个作品,每个人的行为都影响这个社会、雕塑这个社会。也就是说,他把所有人的行为都理解为是一个创造行为。


如果这样去理解,那艺术家就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不是专指某一个特别有艺术天分或者说有天才的人。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或者每个人都有艺术家的潜质。


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这之后有一个美国的哲学家,叫阿瑟·丹托,他是研究艺术的哲学家。他又提出来一个想法,说艺术已经终结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刚才不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吗,怎么艺术就终结了?


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肯定很多人有不同的思考和意见。我是一个艺术家,如果我同意这个结论的话,我可能就非常苦逼了,这个职业就没法继续下去。


伴随着对“艺术家”三个字的迷思,还有更多的是对当代艺术本身的困惑。我们今天是在当代艺术博物馆演讲。很不好意思,当代艺术在我今天看起来,它的确是有一些问题的。首先第一大问题是非常令人费解。


我们看古代的作品的时候,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背景知识和对艺术史的了解,你看到作品本身就能够去理解它、进入它。但是今天呢,比如刚才那样一些作品,它为什么那么重要,为什么价值这么高,你如果没有一些专业的知识会很难理解。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解释和越来越多的阐释。


这是一个好事情还是一个问题呢?


这是一位英国艺术家的作品。大家看了觉得是什么呢?对,它就是一个纸团,而且不是用什么特殊材料做的,就是一张A4纸揉成了一个纸团,然后它就成为了一件作品。

为什么这样一个纸团能成为一件作品?如果揉一个纸团能成为一件作品,而且还是挺好的一件作品,那是不是真的人人都成为艺术家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揉一个纸团。


但你揉的纸团可能就不是一件作品,区别何在呢?他揉的纸团放在了美术馆里陈列,但你揉的纸团揉完就扔垃圾箱里了。这就是唯一的区别。


当艺术发展到这样一个情况,可能让我们有一点迷惑。到底艺术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自己不幸从事了艺术,所以这个问题我也要去面对。对我来讲,我要去创造艺术,我是要给别人带来什么?我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在美院学习美术,刚开始学习素描、色彩,然后有很多塑造技术,还有一些思想理念和艺术史,去了解整个人类艺术的发展。难道这一切归结到最后就是我可以揉一个纸团带给大家吗?是这样一个结果吗?


我自己慢慢从不懂到怀疑到迷茫,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最后可能还是要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不要管它在今天这个语境下是不是很时髦,或者不管它是不是在潮流里面的东西,我要去找我感兴趣的事情。


我找到了《山海经》。《山海经》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用孔子的话说是怪力乱神,都是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

火神共工,人首蛇身

夔牛

肩吾,昆仑山山神


在《山海经》里,这样的东西大量地存在。当然你如果从负面去看,会觉得它就是一个荒诞不经的东西。但是反过来,如果从《山海经》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


在《山海经》那个时代,应该可以说是宇宙洪荒,是文明开始之前的一个世界。那个时候的人看世界,是没有我们今天的知识系统的,没有用我们累积了几千年的知识去过滤这个世界,是一种无知的眼光。这个无知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是充满神奇的,是万物一体的,是万物有灵的。如果是一个蛮荒时期的人到了现代文明来看我们的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大家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古人或者说一个原始人,看到今天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些东西,他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一个机械、一个科技文明的产物。他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怪物。

这是一个汽车,我也按照《山海经》的体例,用古文给它编撰了一个小传,“阿美利坎洲……”,其实就是“America”,这个名字的编撰和想象,不是凭空而来,都是来自于现实。

汽车首先是来自于现实的东西,但是我怎样取一个《山海经》那种怪怪的名字的呢?我叫它“敖驼”,这个“驼”反正有一点交通工具的意思,而且是个生物。其实它是来自于德文,德文里汽车就叫Auto,我把它翻译过来。我就是这样去创造它的名字。


下面这个的灵感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好像是中国的一个生物研究所,在老鼠身上培植人的耳朵。这对我来讲是当时看得非常震惊的一个状态,我也把它纳入了《新山海经》的记载。

这个大家应该知道是什么吧,名字叫亢普,其实就是computer。我们知道电脑有四个组成部分:末厘鼍(monitor)、窠孛(keyboard),还有一个卯鼠(mouse),就是老鼠,所以我直接就把它画成老鼠了。

这个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是什么,UFO。UFO是一个科技神话,很多人声称自己看到了UFO,但是从来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它好像存在在我们的记忆里。

这个其实就是直升飞机,但直升飞机英文太长了,helicopter。我不能叫赫利科普特,这个名字就不太《山海经》。我取了一个比较简短的名字:旋鹎。

这个是我描述了一下疯牛病。疯牛病发源于英国,英国人自己一般都不会叫England,他们叫Britain,所以我就叫布利腾岛。

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导弹。Missile是英文的导弹,我就直接把它翻译过来。

这个是我比较得意的,它的名字叫必图。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吗?对,B2隐形轰炸机,英文叫B2。我把它画成了一个没有头也没有身体的鸟,只有两个大翅膀。这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但是它还可以生蛋,蛋在这儿。因为它是隐形轰炸机嘛,它就往下扔炸弹,就是在空中生蛋。但是它生的蛋很恐怖,掉在哪儿哪儿就被夷为平地。所以说我这儿还是做了一些描述的,就是触地即生雷,所到之处全部化为灰烬。


这些描绘出来的角色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我要把它记载下来。也许过了一千年以后被挖出来,就是一个古籍秘籍。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光是平面的还不够好玩,我就想怎么样可以让它动起来,让它发生一些故事,所以我就用了动画的形式。因为中国有非常好的水墨动画传统,我觉得是不是也可以用水墨的形式来做一个动画。因为这个题材也是中国的一个思维方式,所以想用动画来做。


这个系列的动画的第一部,我主要是探讨了关于能源冲突的问题,因为很多怪兽都是跟能源有关。这里面有抽油打油的机器,有汽车。

这是“9.11事件”,黑天使。

这是一个航空母舰,我把它想象成一个漂浮的岛。这是直升飞机。

这是人类的最终命运。


《新山海经》第一部


很多人看了我的作品会问我,说你对人类的命运是不是非常悲观?我说我也不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但是这可能是一种警示吧。


第一部作品差不多是从2005年开始的,到今年我规划做了三部片子,第三部终于在今年完成了,前后花了12年。


第三部的内容是关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的现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人类的处境,我们如何去面对那样的一个处境?这部片子主要是描绘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个人得非常枯燥地工作,但是到了虚拟环境里他就非常如鱼得水,他有自己的存在感,有自己的价值感。

桃花源在中国一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比较乌托邦的意象,但在我这里桃花源是一个虚假的,它在虚拟世界里的存在是一个安慰剂。


《新山海经》第三部


而未知博物馆是我在2007年左右和一些年轻艺术家一起来做的一个思想实验平台。为什么叫未知博物馆呢?因为其实未知对人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但是我觉得在现代文明下,很多人可能会有一种错觉,认为我们已经全知全能,或者说已经知道太多东西了,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其实不知道的东西是更多的。

艺术、科学,这两者在人类的行为里被认为是有创造力的。这个创造力是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它就是发生在从已知走向未知的这个过程里,所以我们把这个平台称之为未知博物馆。


我们组织了很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活动,有展览,有讨论,有一些讲座,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展开讲了。


最后我介绍一下我刚刚参加的一个项目,叫上海种子。它是喜马拉雅艺术馆的一个活动,它提出来的整个构架跟刚才我介绍的未知博物馆是一样的。它邀请了科学家、艺术家、建筑师、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一起来讨论,然后合作,我也参与其中。


它提出的主题是关于未来的:想象一百年。它的名字叫2116,一百年以后整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大家去想象它,或者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去推断、推测。


当然我是艺术家,我就没有科学家那么严格,我们可以瞎想。我想象的是上海可能一百年以后已经在水下了。这个是一个浮岛,那个时候上海已经在水下了。这儿是上海展览中心,它作为历史保护文物被罩在一个玻璃罩子里,有一个管道可以通到水面上的世界。当然这个是想象。这是一个风力发电机,Google现在正在做高空风力发电机。

这是一场水下的音乐会,乐手是这些鲸鱼、海豚。观众是坐在这儿的。跟咱们今天不一样,观众在中间,表演者在玻璃罩外面的海里游弋。

这是对未来一个概念的想象。我实际上想实施的是这样一个状态:我们把透明的屏幕放在公交车上,这个水下世界就会在屏幕上展开。当你坐在公交车上,透过这个屏幕,整个街景都会像是在水下的一个状态。


后来因为公交公司有非常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我们还在跟他们继续讨论怎样去达成这个效果。这是在展厅里对它的一个模拟,那个声音就是鲸鱼的合唱。这是一只海龟。不过出了一个错误,就是海龟游反了。有点不好意思。

什么是创造呢?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就像科学永远没有固定答案是一样的。


这是美国艺术家布鲁斯·瑙曼用霓虹灯做的一个作品,其实它很简单,就是把一句话放在这边。这句话说的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帮助这个世界去呈现它神秘的未知。

我想它甚至跟科学有一点异曲同工的地方,就是让大家去发现这个世界,去了解这个世界更多的东西,当然科学是称之为真理。我觉得这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谢谢大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