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黑人的阳光”格伦·利根 Glenn Ligon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0   浏览数:1213   最后更新:2017/06/20 21:46:15 by 天花板
[楼主] 另存为 2017-06-20 21:46:15

来源:artnet


皮埃尔·于热,《未来生命之后》,2017明斯特雕塑展。图片:Ola Rindal

将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媒介的明斯特雕塑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今年首次将明斯特之外的城市——周边小城马尔(Marl)纳入到了展览场地。

除了将展览扩张到其他的地区之外,今年的展览特色之一就是脱离传统:首先,公共空间的雕塑定义被延伸到了影像和行为艺术。另外,这个展览的艺术总监、著名的德国策展人Kasper König在正式场合出现的时候,总是坐在一个轮椅上。不过在常规时间外观看展览的时候,他总是会以正常、健康的状态示人。

今年的展览当中有一系列非常出色的作品,非常值得你去城市的郊区走(或者乘车)一遭——即使一些作品很难找到。虽然作品具备接近性这一点很有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直接从卡塞尔看完了至今为止最为压抑的一届文献展来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2017年明斯特雕塑展没有与政治相关的内容。比如Oscar Tuazon位于码头附近、有着烤箱功能的《烧毁这个模架》(Burnthe Formwork);Ayse Erkmen沉入水中的、将工业港口两岸链接在一起的桥梁《水上》(On Water)让观众们可以在上面(湿鞋)行走,却封住了这一部分运河的航运功能,并由此提出城市的一部分至今为止都不对行人开放的议题。

展览当中最有政治意义的主题,除了对欧洲难民危机的“探讨”、“议论”以及“深入”,明斯特雕塑展还组织了各种语言的导览,其中包括阿拉伯语、土耳其语、达里语/波斯语、以及为德语初学者提供的基础德语,这亦反应了当下德国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如果这个展览会因为某件东西被大家铭记的话,那么它必然会是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的活体装置《未来生命之后》(After ALife Ahead)。


▶ 皮埃尔·于热,《未来生命之后》

皮埃尔·于热,《未来生命之后》(2017),2017年明斯特雕塑展现场。图片:Hili Perlson


第13届文献展技惊四座之后正好5年,于热在明斯特呈现的作品是一个巨大的生物体,但并非像2012年在卡塞尔那样处于开放式空间,而是在一个已经有着破旧外观的前滑冰场内展开的。

于热参照智商测验所使用的3D模型在水泥地上营造了一个泥泞的景观。空间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土柱子其实是蜂巢;当有光的时候,滑冰场两端的玻璃窗户里会爬上来两只美丽的孔雀。

一个使用可开合的黑玻璃制作的鱼缸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变得透明,并且随着空间里的温度与湿度变化开合。实际上,这个大厅里的一切环境都是根据人类宫颈癌细胞在孵化器中复制扩散的环境进行控制的。如此看来,这件呈现控制自然变异的作品有些让人生畏。

▶ 格雷戈尔·施耐德

《N. Schmidt, Pferdegasse 19, 48143明斯特, 德国》

格雷戈尔·施耐德,《N.Schmidt, Pferdegasse 19, 48143 明斯特, 德国》图片:©Skulptur Projekte 2017。摄影:Henning Rogge


今年早些时候在波恩的联邦德国艺术与展览馆Bundeskunsthalle的大型个展之后,我们一直就在期待德国艺术家格雷戈尔·施耐德(Gregor Schneider)在2017年会迎来如何的职业生涯转变——因为脾气问题,他在8月”大爆发“曾造成了戏剧性的影响。

想要在开幕周看到他在明斯特雕塑展的作品的话,观众们需要至少排队90分钟,但是对于那些熟悉这位艺术家冷静的作品——核心精神是Spießigkeit(德语中直译为妆模作样、矫矜之意),这个用于形容那些道德有着缺陷的德国中产阶级的词语——的人来说,这绝对值得排队。

在博物馆顶楼,施耐德构建了一个属于N. Schmidt的公寓——门铃上写着这个名字。观众们只能单独进去观看,进去之后就会立刻闻到走廊里的空气清新剂的味道。进入“公寓”之后,每个空房间都有着不同的灯光,细节才会透露出房间的功能。每个房间也都有特别的气味。

通往浴室的门散发着消毒清洁液的味道。但是有东西出了问题——水从龙头里流出来,淋浴喷头漏水,看起来似乎有人忘了冲厕所。怎么办?

▶ 科西·冯·博宁与汤姆·伯尔

《奔驰 博宁 伯尔》

科西·冯·博宁与汤姆·伯尔,《奔驰 博宁伯尔》,图片:©Skulptur Projekte 2017. 摄影:Henning Rogge


展览里也有轻松的作品,以及足够多的笑料,尤其是有一件作品拿明斯特雕塑展的起源开涮。


在博物馆外,正在举办汤姆·伯尔(Tom Burr)展览的Kunstverein入口处前面,这位美国艺术家与自己的好朋友、德国雕塑家科西·冯·博宁(Cosima von Bonin)一起为明斯特雕塑展合作了一件作品。他们把一辆奔驰的大卡车停在LWL博物馆和Kunstverein前庭的人行道边上。这辆卡车挡住了安放在那里的亨利·摩尔的雕塑;车上还放着一个似乎用来装雕塑的大型木箱。是不是要把它吊起来运走?

据当地人说,这件合作作品是拿1977年的首届明斯特雕塑展开玩笑,当时的明斯特居民以为自己要迎来一场平淡、优雅的摩尔作品展,但却在突然之间看到了一大堆观念式、极简的作品。


▶ 芭芭拉·瓦格纳与本杰明·德布尔卡

《再会,德国!生命的旋律》

科西·冯·博宁与汤姆·伯尔,《奔驰博宁伯尔》,图片:©Skulptur Projekte 2017. 摄影:Henning Rogge


艺术家双人组Wagner /de Burca的影像作品被放在了70年代的迪斯科风格舞厅“大象酒吧”里,作品的讨论对象就是德国代表性的软流行音乐风格Schlager。这对来自巴西的艺术家使用了上一届展览时在明斯特各个公共场所留下的雕塑景观为这些流行歌曲拍摄了影像片段。

影像中有一对当地夫妇——他们是翻唱德国明星们的Schlager热门歌曲的职业歌手——表演的这些通俗流行歌曲串起来。这件作品成功地拓展了公共雕塑的定义,包括前往俗气俱乐部的通道,以及有着很差翻译的路牌(比如,本应是“无自助服务”的标志被翻译成了“无自我消费”)等素材,种种这些都构成了空间的雕塑元素。


▶ “热线”,马尔城

马尔城的市镇厅,图片:©Skulptur Projekte 2017。摄影:Henning Rogge


你可以在明斯特看到很多内容,除了今年的35件场域特定作品,大部分参观者也都想要去看一看遍布各处的老作品。再去另外的城市听起来似乎有点吃力,但是不要错过参与“热线”(The Hot Wire)导览的机会——这是2017年明斯特雕塑展延伸至周边的马尔城的项目。

这里的地方特色与明斯特可谓大相径庭:二战期间被炸毁的城市在重建后布满了现代主义及战后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这座城市本身看起来就像是一座野兽派纪念碑。曾经有着繁荣的煤炭工业的马尔城现在正在经历人口下降,很多由20世纪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都空置着。

展览期间,一些以往明斯特雕塑展的作品被搬到了这里,其中包括了阿奇瓦格(Artschwager)的《自行车停放架》(1987)。托马斯·施特(Thomas Schütte)在1987年展出的樱桃柱子成为了这个大展的logo,因为不想破坏原作,所以他为马尔城做了一件新的作品,这个新作比原来的略大一些,只不过这次上面有三块西瓜。

“热线”主展场是Glaskasten博物馆,并由此延伸到附近的公园以及空置的学校,这里面分布了众多的珍宝。博物馆展出的是多米尼克·冈萨雷斯-福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的《明斯特的罗马》(Roman de Münster),这是一件为2007年展览创作的作品,呈现了历届明斯特雕塑展的雕塑作品微缩复制品。在博物馆底层,观众们还可以看到以往历届展览当中,那些完成或未完成项目计划的模型。

明斯特雕塑展将持续至2017年10月1日。


文:Hili Perlson

译:Joe Zhu

[沙发:1楼] guest 2017-06-21 17:45:01
[板凳:2楼] guest 2017-06-21 18:40:02

[地板:3楼] guest 2017-06-22 06:28:4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