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崭新的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将登入上海
发起人:新嘿  回复数:0   浏览数:2123   最后更新:2007/06/20 03:53:50 by
[楼主] 新嘿 2007-06-20 03:53:50
转218

2007 艺术世界 事件汇集

Events
事件
 
阿巴斯作品中国巡展

世界级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以《樱桃的滋味》等电影让中国观众为之沉醉,除此之外,阿巴斯还是一位杰出的摄影家和诗人。近日,阿巴斯作品中国巡展的第一站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根据记者从策展方得到的消息,中国巡展的下一站将是上海美术馆,时间为明年2月初。
此次阿巴斯作品中国巡展的作品包括纪录片、摄影、诗歌、艺术装置等,领域相当开阔。展出的摄影《道路》系列共有42个作品。在关于阿巴斯对摄影的理解中,没有那种过于观念、过于成熟的摄影知识和理念,对于他来说,摄影只是一种观察的视角,或者是关于观察、关于记忆、关于时间的。阿巴斯从来不记录创作的时间和地点,也拒绝给作品起名字。策展人崔峤说,无论在瑞士的相见,还是在法国,无论身处的地方是竞赛的气氛,还是艺术圈的讨论,在国际媒体的包围下,阿巴斯尤显从容淡定,“与其说是伊朗导演,他更像亚洲文化的代表——一种简单的颜色和光线,一种特别的意义的素朴,一种抽离但丰盛而感人的精神真实之美。”
“与其称阿巴斯是大师,不如说他是一位宽容的诗者。”策展人崔峤如是说。阿巴斯的作品视觉上朴素,但是概念丰富多元,“这一次是阿巴斯27年来的作品展示,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展,而是阿巴斯作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的全面观看,可以看到他创作的营养成分的来源,他的摄影作品与电影创作的关联非常之大,尤其是在他早期创作的那些小短片中体现,可能与个人的孤独感有关。”另据阿巴斯首部中文版诗集《随风而行》也将于下月出版。


十家上海画廊跻身明年国际画廊博览会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已举办三届,第四届博览会定于2007年5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览厅举行。除了画廊部分外,还将邀请6名国际知名艺术家进行多媒体创作,对观众进行更多形式的艺术熏陶。
据介绍,今年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共有96家海内外画廊参与,总成交额突破1.6亿,比上届增加一倍。安迪·沃霍尔的原作《证据》以13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第四届画廊博览会展出面积将达到1.3万平方米,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预计会有120家画廊参与。在国际上处于领导地位的Marlborough画廊将再度参展,并以8个展位的规模展出包括陈逸飞在内的中外知名艺术家作品。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总监王一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0家左右的上海优秀画廊会参与下届国际画廊博览会。”
很多人欣赏作品的同时很难接受多媒体艺术收藏。画廊博览会特设“主题展”,邀请六名国际知名策展人推荐六名艺术家,每名艺术家分配到80平方米的空间,策展人与艺术家以“空间记忆”为主题进行多媒体创作。“这个主题展代表着在学术上的探索和追求,”王一涵表示,“画廊带来的是正流行的艺术,博览会在此之外试图进行概念上的引导,希望在无形中熏陶观众。”


西班牙艺术家明年“创作”长城

明年6月,西班牙艺术家鲁多夫·纳瓦罗将以居庸关长城为框架,完成名为“长城里,长城外”的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巨幅图画。
这种基于历史古迹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被鲁多夫·纳瓦罗定义为“介于造型艺术和几何艺术之间的艺术创作”。此前,他曾经利用自己这一艺术理念在巴黎埃菲尔铁塔、法国枫丹白露皇宫的马蹄形楼梯及德国沃尔夫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创作过几百至几千平方米面积不等的作品。鲁多夫·纳瓦罗最终决定在长城创作,是考虑到长城是中国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建筑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他的创意宗旨相符。
鲁多夫特别强调,“保护长城”是他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看到长城的实体的时候,天啊,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当时我就决定,创作的主题就是要保护长城。”


“卡塞尔50年”移步中国重庆

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立为世界三大艺术展。筹备一年多的“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日前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一活动是对1955年诞生的卡塞尔文献展的总结和梳理,也让中国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个展览所体现的当代艺术半个世纪的变迁。据悉,在重庆的展览结束后,它下一站将是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为了更好地呈现卡塞尔文献展半个世纪的历程,今年9月,卡塞尔文献展举办了50周年回顾纪念展,并开始其世界巡展。世界巡展由德国文化关系学院组织,共设置11个空间,每一个空间中,不但专题陈列历届文献展的文本、图片和宣传材料,还邀请历届文献展上获奖的艺术家或年轻艺术家创作一件与之相呼应的作品。
卡塞尔文献展历届档案文献资料与巡回展览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了“移动的档案馆”,重庆是其在亚洲“移动”的第一站,下月,这一展览将抵达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随后赴新加坡。
受战争重建影响,前两届文献展几乎可以说是在废墟上进行的,第二届的参展艺术家阿诺特·波德曾在荒废的橘园宫前设计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装置,由自立的U或L形矮白砖墙所构成,感觉像剧院中舞台幕后的现代雕塑;为纪念展创作的年轻艺术家凯·弗克勒出生在第二届文献展之后,在他的作品中,他将陈列厅切断,采用自立的L形墙体封接,与几十年前的作品和展览环境相呼应。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此次以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呈现这一重要活动,11个空间按照时间顺序被安置在三层楼内,给观众一种历史纵深感。此次回顾展上,对以往卡塞尔文献展的回顾采用文本等方式,新作品也以平面为多,安静而简单。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特聘教授张奇开表示,回顾展并非为中国度身定做,“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有这样一件事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能够开始了解卡塞尔文献展,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而对于学术界来说,此次活动也为国内双年展等大型艺术活动提供借鉴。


40年前 “先锋”捧金奖

2006连州国际摄影展日前闭幕,年近九旬的香港摄影师蒙敏生以其在连州二鞋厂展区展出的作品《革命的浪漫情怀》获得年度摄影师第一名。
蒙敏生的摄影作品这次在连州摄影节上十分引人关注。蒙敏生在香港一向被归为左派摄影师,1960年代到1980年代,蒙敏生经常往来香港广州,记录了不少广东“文革”期间的社会景象。蒙敏生在“文革”时期的摆拍作品,颇似今天的观念摄影作品,利用表演摆布和背景装置,营造了一个革命乌托邦景象,也是当年香港左派人士向往革命的写照。
“文革”期间,香港左派摄影群体常常搞革命题材的“静物摄影”和“造型摄影”活动。他们与大华、裕华大型国货公司有紧密联系,一旦内地有相关瓷器和雕塑到香港,必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他们以这些瓷器为主体,再加上布景、环境,营造出革命的主题。
连州国际摄影展总策展人段煜婷告诉记者,蒙敏生作品这次是以全票通过了学术委员们的评审,“蒙敏生影像的感染力非常强,学术委员们提出他是中国最早在摄影中使用观念手法的摄影师,而这恰恰是当代艺术家的手段,目的同样是营造一个想象的理想的典型生活空间,给观者以超现实之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荒诞性,也是香港摄影师对于‘文革’的表达方式。就一个摄影师对于影像的把控能力、导演对于场景的掌控能力而言,哪怕放在今天,蒙敏生都是优秀的。”在蒙敏生镜头下摆拍的香港女性,则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优雅优美,带着个人化的温情,和革命理想放在一起,也多出另一种味道。
本次连州摄影展上有十几位摄影师的作品被海外买家看中,其中蒙敏生的作品颇受英国摄影档案馆青睐。


都灵设计展移步宁波

针对2006年都灵冬奥会设计的现代火炬及奖牌、由知名汽车设计师设计的跑车座椅围聚成的小型图书区……包括这些展品的皮埃蒙特都灵工业设计展日前移步宁波老外滩展出。
1991年诞生的“都灵设计”引领着意大利乃至全球的工业设计。此次展览上的约250件艺术品是由200位设计师记录下的设计精髓,同时阐述了都灵所在的皮埃蒙特省在首饰、面料和机械等方面新的设计成果以及工业设计教育方面的工作。
巴米扬大佛有望重建
在众多国际组织的提议下,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有可能重新矗立。阿富汗博物馆(正在瑞士“流亡”的博物馆)馆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一大一小两座大佛是欧洲和东方文化间不可替代的纽带。
巴米扬大佛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2001年3月,在塔利班政府炮轰下,两座具有1800年历史的大佛轰然倒地,只留轮廓在那片荒蛮干燥的岩窟石洞间供人仰望想象。
2003年,联合国将巴米扬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巴米扬大佛的毁灭反而让考古人员得以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个圣物箱,里面有三颗陶土珠、一片叶子、一些陶土印章和一部分写在树皮上的佛经,专家认为圣物箱是在建造过程中,被用黏土嵌放进“大佛”胸膛部位的。通过对遗址碎片的碳元素鉴定,发现“小佛”建于507年,“大佛”建于554年,与原估计相差逾200年。“小佛”原是彩色,“大佛”是深红色,历经沧桑才变得“灰头土脸”。
巴米扬省的官员说:“我们将尝试重建至少一座佛像,但在2009年前,什么都不可能完成。这里许多穷人还住在附近的岩洞里,首要需求是吃饱。唯一能为这儿带来发展的是开发旅游业。”重建项目约花费5000万美元,在这个10%以上人口还吃不饱的国家,这是个政治问题。


博物馆成为英国“出口支柱”

虽然一般意义上认为博物馆对于经济发展大计来说无足轻重,但英国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博物馆也是英国出口支柱”。
日前公布的伦敦经济学院专家调查报告显示,博物馆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就像汽车工业和对冲基金”,每年达到15亿英镑。这个数字使博物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一个外围的消遣和粉饰的花边。报告认为,最近几年中,博物馆的角色有“根本上的改变”,传统的文化和学术类工作被“嫁接了一种健康世界中的冒险行径”,促进了大规模的观光和娱乐事业。
英国众多博物馆名声在外,每年慕名而来的海外参观者带来3.5亿英镑的直接收入,观光客去伦敦之外的博物馆或者画廊的数字也正在每年递增,比如,参观位于利物浦的英国国家博物馆的人数在过去7年里翻了两倍还多。在英国共有1848所博物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