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视频系列】Richard Serra讲述如何亲手锻造四米高钢铁装置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34   浏览数:4846   最后更新:2017/07/30 22:13:44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7-04-18 22:12:25

来源:艺术世界杂志


拼贴:玩纸牌的人

Collage: The Cards Players


在 20 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运动与宣言背后,拼贴以颠覆性的方式改变了创作者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艺术家如同玩纸牌的人,随机抽到来自视觉与知觉体验的“纸牌”,并透过不断重组,使之成为创作的来源。而对于策展人而言,每一位艺术家以及他们所带來的作品,亦使得整个展览成为一个更复杂的拼贴作品。


展览共呈现 18 位中国、欧洲艺术家的拼贴作品,当它们相互并置之后,则跨越人们对拼贴的常规认知,并从平面延展至空间、光影、虚拟场域甚至概念化。


倪有鱼

逍遥游 6

老照片拼贴

20 × 60 cm

2016 - 2017

倪有鱼连续数年在世界各地搜集风景黑白老照片,以巧妙的方式选择、裁剪,最后拼合为一幅完整的风景。所有照片都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无名摄影师,共同构成了一部未知创作者的摄影集。


尚一心

线索

3 M胶片投影机,水泥墩子,干树杈,墨水手绘于玻璃

尺寸可变

2017

尚一心选择了一根偶然拾得的普通树杈,想象它曾经可能的生命面貌。他在 2 台幻灯机玻璃板上,根据树杈在墙面上的投影延展绘制繁茂的枝桠。实物的影子与幻灯机上树枝的影子拼合为一株既在空间中,也在平面上的树,完成一种光与影的拼贴景象。


徐冰

背后的故事:庐山图

通过调节光线所完成的综合媒体装置

120 × 600 cm(画芯尺寸)

2015


从正面看这是一幅描绘在玻璃上的张大千经典巨作《庐山图》,然而玻璃背后却揭开谜底:批麻皴法勾勒的细部源于杂草、麻杆的轮廓,大片彩墨是各色塑料袋被光线穿透、因距离远近投下的或浅或深的彩影。徐冰在这件作品中身体力行地探讨中国绘画与自然的特殊关系,事实上,徐冰不仅将自然物、人造垃圾的阴影拼合成一幅山水画,每次展出时还会就地搜集材料,重新组合,也就是说,虽然每一次图像相同,但背后的故事并不一样。


马灵丽


绢本绘画,绘画装置

197 × 62 cm

2017

马灵丽将绘好的绢画剪碎,封入不同的亚克力薄板,再将薄板固定在画框内,制造微妙的空间距离。在艺术家看来,画面的存在是为了构成影子的图像,她的创作时常从影子出发,反过来决定表面的拼贴与混搭,以不可见引领可见,营造隐趣。


吴笛

9

综合媒材装置

尺寸可变

2017

吴笛迷恋宗教绘画中浓重的仪式感,发现画面主体被覆盖、抹去之后,仍然保持神秘感和精神性。她先用金色颜料涂改经典图像,拍摄后投影在墙面,一块置于墙面前的大理石残块也被染上色彩,耀眼的 LED 光带穿插其间,吴笛对此进行再次拍摄之后,最终再将这幅错落奇异的图景印制在纱帘上。吴笛在宗教绘画的拼贴作品上叠加夺目的灯光、三维物体、声音和时间向度,意在构建具有仪式感的剧场氛围。


徐累

叠象系列 16 - 3

版印

30 x 45 cm

2015

徐累的《叠象》系列来自于某个偶然的时刻,旧作的图像因印刷错误叠印在一起,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无法控制、理解和鉴定的新空间”。


Tal R

拉姆迪,拉姆迪,拉姆迪

纤维板及布面纸质拼贴

202 x 601 cm

1989 - 2013

丹麦艺术家 Tal R 在大量手稿涂鸦中选择有趣的图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拼贴。经年累月的手稿在画布上重重叠置,令人联想起 Tal R 其他画作,被遮蔽的部分勾起人们窥探的欲望。


尹秀珍

电视塔 -火箭

装置,穿过的衣物,不锈钢,布

高:1300cm,直径: 250 / 100 / 100 cm

2005

尹秀珍将衣物视为承载主体经历和时间的“第二层皮肤”。衣服与人体的亲密关系,以及与个人记忆的融合,使她的媒材不同于西方定义的“现成品”,带有真切的温度,引起共鸣。2005 年尹秀珍受到法国蒙彼利埃双年展邀请,在地创作了这三座介于电视塔和火箭之间的丰碑,诘问媒体话语权对个人生活的暴力控制。


郭鸿蔚

无题(北方),1993

140 x 110 cm

数码照片上拼贴

2017

在制作织物拼贴之前,郭鸿蔚已经实验了多年平面拼贴。他挪用西方艺术的图像,不做增减,仅以几何形制篡改、错置原有结构,似在一首格律严谨的叙事诗中,忽然添入几行达达式的音节。在逻辑的错层中,诗性空间豁然开朗。

洪浩

后之一

彩色照片,铝塑板装裱

120 x 205 cm

2008

2001 年开始,洪浩日复一日地扫描日用消费品,并将图像以原大扫描存档。第二年,当记忆和主观经验已与物品疏离,洪浩再用 PS 将这些图像拼贴在一起,组成一幅密集排列的影像。


刘月

缓坡

尺寸可变

现场装置

2017

刘月随路捡拾废料,再将形状近似的材料分类,在空间中逐个相接,接触面相互约束,保持微弱的平衡。这是一件自然生长,发生在空间中的拼贴。


姚朋

我们依次穿越时间 5

收藏级艺术微喷,铅笔,丙烯,书

90 x 70 cm

2016

姚朋从网上搜寻不带任何情感的寻常老照片,这些照片中人物都像道具般精确凝固在自己的位置上。同时,他从早年出版的翻译文学中随机选择具有明显译文体的对白,将之与人物相连。仅凭着一条毫无关联的细线,这张“平庸”的照片被无可逆转地改变了。


陈彧君

亚洲地图  081010

纸本综合拼贴

240 x 120 cm

2008

陈彧君的作品在形式上十分接近传统意义上的综合材料拼贴,但在观念上却指向复杂的跨文化错层交融的主题。他的拼贴从填涂马赛克开始,时而添入手稿,时而贴上纸片,就像一扇门,通往看不到的地方。


徐冰

地书剪贴本

收集本

尺寸可变

2005 - 2012

徐冰最早从收集航空公司机上安全说明书开始,航空公司的安全说明书以识图为主要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说明一个复杂的事情。于是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标识,并开始研究数学、化学、商标等专门领域已相对成熟的表达符号。后来,随着电脑符号语言的发展和丰富,这个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


高磊

屏风 - 玛拿西之锯

木板,刀模,激光雕刻

200 x 100 x 3.5 cm x 4

2016

《玛拿西之锯》来自《旧约》中先知以赛亚被犹大王玛拿西施以极端残酷的锯刑的故事。作品以现代工业式的刀模手法制作,以祭坛画与屏风并置的形式,对旧约事件进行纪念与重构。


林科

宇宙文件夹

长宽比 16:10

时长 04’06’’,无限循环,表演视频

2010

林科的拼贴没有实体,也没有使用蒙太奇,甚至未借助高超的技术。他只是复制许多电脑文件夹,将它们相互嵌套、关联、摆放成新的形状,并用录屏功能记录下来。鼠标的移动轨迹揭示林科即兴的肢体参与,像一出不遮幕不化妆的拼贴表演。


庄辉

庄辉个展:图库 A57104563

摄影

2014

《庄辉个展》是整个展览中最不可思议的“拼贴”作品。在第一部分里,艺术家将几年前的数件作品用卡车载至戈壁无人区,留下然后离开。第二部分发生在距戈壁一千公里外的小镇废墟,艺术家将 1990 年在这里拍摄的照片画在残垣断壁上。第三部分发生在展场内,只有几张客观记录沙漠中的雕塑、残垣断壁上的壁画的照片。


杨·罗威斯

海之歌变奏曲

Video

2007

比利时艺术家杨·罗威斯(Jan Lauwers)最初学习绘画,后来逐渐成为欧洲先锋戏剧的代表人物,被喻为弗兰芒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罗威斯说“任何事物都是图像,但只有穿越时间,烙印在记忆中的才是真正的作品”,他称之为“边界图像”(Border Image)。

短片《海之歌》(C Song)用一个令人窒息的长镜头,拍摄两个孩子在沙滩上打架,两位父亲像教练一般围绕他们散步,直到其中一个孩子被打死。影片一秒产生 24 张图像,于是艺术家以每秒 24 张图像的方式,把从《海之歌》到《龙虾餐厅》的故事彻底打碎,拼合在 8 分钟里,穿过闪烁交错的图像,观看者惊讶地发现,某些图像深深刻印在脑海中,不知不觉中连成一个故事片段,成为烙印在记忆中的“边界图像”。


权五祥

新加坡(新)

木框,喷绘印刷

150 x 101 cm

2013

平面(The Flat)系列是在二维与三维之间游走的一次跃进式实验。艺术家将 Wallpaper 杂志上裁下的物件图像以铁丝支撑,经过三维化重现之后,又以摄影的形式再次将它们二维化,平面与立体、真实与虚幻、记录与再现,边界被反复削弱又再次确立。


展览信息







拼贴:玩纸牌的人

策展:Xⁿ OFFICE


艺术家 :陈彧君  | 高磊 | 郭鸿蔚 | 洪浩 | ·罗威斯  | 林科 | 刘月 | 马灵丽 | 倪有鱼 | 权五祥 | 尚一心 | 塔尔·R  | 吴笛 | 徐冰 | 徐累 | 姚朋 | 尹秀珍 | 庄辉


展览时间 : 2017.4.1-6.3

地点 : 外滩三号沪申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