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孤独获奖?我们和七位艺术家聊了聊如何面对4年的孤独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881   最后更新:2017/02/21 22:27:55 by 愣头青
[楼主] 服务员 2017-02-21 22:27:55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Anna S. Cocks


南极洲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无国界的、保留自然原始风貌最多的自由陆地,为艺术实验提供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文化差异之上的独特场域。在南极,艺术家更能以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我们所在的星球。首届“南极双年展”(Antarctic Biennale)将于3月17日正式开始,无疑将成为今年的艺术焦点之一,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余位参与者将乘坐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进行在地创作。《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国际版CEO及创始人安娜·萨默斯·科克斯(Anna Somers Cocks)作为本届“南极双年展”董事会主席之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为我们揭秘此次非同寻常的双年展台前幕后的故事。


南极景观,图片来源:Antarctic Biennale


作为南极双年展(Antarctic Biennale)董事会主席,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引以为豪的一个头衔。尽管自去年5月加入进来之后有过一些起起落落。我发现艺术世界是个高度敏感、政治正确、需要倍加谨慎的地方,这跟波西米亚式悠闲慵懒的艺术神话相去甚远。俄罗斯人行事凭着灵感即兴发挥,和提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就开始周详计划的北欧人行事方式形成冲突。我们因此在最后关头失去了一个热情的支持者,建筑师哈尼·拉希德(Hani Rashid),还有从数据中获取形式的艺术家马修·里奇(Matthew Ritchie)。然而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60岁的亚历山大·波诺马雷夫(Alexander Ponomarev),这场疯狂活动的明星,也是这场展览的创办人和领导者,让南极双年展成为现实。

卡巴斯基集团董事会主席尤金·卡巴斯基(Eugene Kaspersky)图片来源:Antarctic Biennale

南极双年展创办人之一60岁的亚历山大·波诺马雷夫(Alexander Ponomarev),图片来源:Antarctic Biennale


被朋友们称为“波诺船长”的波诺马雷夫是一名工程师,前苏联海军潜艇乘员,著名艺术家,曾代表祖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也是唯一一个曾驾着潜水艇在大运河航行的人(虽然是一艘漏着水的自制小艇,但终归还是潜水艇)。


把几十名艺术家、学者、电影人和后援人员送到南极的成本超过1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的经费来自尤金·卡巴斯基(Eugene Kaspersky),全球最大私有网络安全公司的负责人(讽刺的是,眼下这场网络攻击恐慌正是俄罗斯人掀起的)。收藏家、中国夜店大亨乔志兵为此也倾囊相助。

南极双年展,图片来源:Antarctic Biennale


就如蝙蝠侠与拍档罗宾,波诺马雷夫的最佳搭档就是青年策展人纳迪姆·萨姆曼(Nadim Samman),他负责组织35岁以下艺术家竞赛。出于某种原因,这个板块惹怒了一些艺术顾问,他们认为其中存在歧视,但是由于“年轻艺术家”这个词在艺术界随处可见,我认为那场风波原因,是某些重要参与人的意见没有被充分地得到尊重。竞赛得以照常进行,有近500人报名参赛,15人入围决赛,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南极馆展出了他们的作品,最后的获胜者踏上了南极考察之旅。

波诺马雷夫为南极双年展预热,图片来源:The Art Newspaper


双年展在美国有一位热心的推广者约翰·布拉夫尔·罗约尔(John Blaffer Royall),去年夏天在罗德岛纽波特,他在热闹的社交季筹办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活动来宣传双年展,并说服布拉夫尔基金会(R.L. Blaffer Foundation)主席埃里克·欧文·阿恩伯格(Erik Owen Arneberg)出资拍摄南极之行的纪录片。影片将由法国顶尖导演德尼斯·德里斯特拉克(Denis Delestrac)执导,他擅长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题材,比如船运业的秘密。

阿卡德米克·谢尔盖·瓦维洛夫号科考船,图片来源:Expeditions Online


阿卡德米克·谢尔盖·瓦维洛夫号(Akademik Sergey Vavilov)科考船于3月17日从阿根廷南端的乌斯怀亚开始为期12天的航行。期间将会面临严寒天气,不过也不算太极端。船将成为一座漂浮的工作室、会议室和展览空间。届时将会有科学讨论、行为表演、诗歌和哲学朗诵以及放映活动。如果你没有严重的晕船,肯定可以参与许多讲座。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存在“梦想家”(visionary)这种职业的国家,可以想象其国民是很喜欢推测和争论的,这个欢乐的群体来自五湖四海,但波诺马雷夫掌握着谈话的节奏。很有可能,在这样的极端气候状况下,领导者是本次考察的8位官方“智囊”之一芭芭拉·伊姆霍夫(Barbara Imhof),他是一名研究火星建造的“太空建筑师”。

南极双年展起讫路线,自阿根廷乌斯怀亚(Ushuaia)至南极玛格丽特湾(Marguerito bay)图片来源:Antarctic Biennale


船抵达陆地后,艺术家会开始创作或布置艺术品,或进行行为表演。“一些人会像海盗一样,”波诺马雷夫说,“他们会威风八面地向前冲,还有一些人则更像研究人员。大家需要感受南极的空间,并且会见机行事。如今的艺术展览中有太多的社交、社交、社交;政治、政治、政治。本双年展必须围绕着空间进行。”

南极景观,图片来源:Antarctic Biennale


我问他最终将实现些什么:“我把这次的展览设想为一种过程、航行、运动和自我发展。我们的生命和艺术中的情境是有精密结构的,就像线格本或手表的表盘”,他说。“我们需要想出新的点子;我希望这次双年展能洗净我们,没有商业,没有国家。我们的双年展是关于过程的。”


精神的纯净,同时也是生态的纯净。鹿特丹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Witte de Wit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总监黛芙娜·阿亚斯(Defne Ayas)的言论令波诺马雷夫大为光火,她怀疑他的双年展可能会造成生态破坏。然而他对南极了如指掌,非常熟悉极地观测站的保护规定,因此整个活动除了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不会在当地有任何痕迹。然而她在没有询问具体方案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宣布了辞职的决定,在筹办初期给项目造成很多损害。

南极双年展策展团队到达南极,图片来源:Antarctic Biennale


波诺马雷夫把天气当作创作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品可以承受严酷的环境,天气会影响布展和行为表演,以天气为侧重点的艺术品主旨是与风、水、冰互动。糟糕的气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和气候问题的重要性。”


在考察之旅过后,展览上将展出电影素材、照片、文本和其他制品,波诺马雷夫和双年展主办人安娜·舍维茨(Anna Shvets)正在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洽谈这些作品的收藏事宜。


在最后,波诺马雷夫引用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话:“我们能体验的最美的东西是神秘。那是一切真实艺术和科学的源头。一个不能停下来赞叹和心生敬畏的人,谈不上活着——他的眼睛是闭着的。


《艺术新闻》专访
亚历山大·波诺马雷夫

亚历山大·波诺马雷夫

Alexander Ponomarev

跨界当代视觉艺术家

第一届南极双年展委员会负责人


Q:潜艇乘员和艺术家有什么不同?

A:很相似。艺术家的生活绝大多数时间也是在水下四处搜寻,发起攻击,时不时升起潜望镜看看外面的世界。展览就像是上岸喝一杯,亲吻姑娘。然后,“闹剧结束”,回到水下。


Q:是什么吸引你去南极?

A:我喜欢一切跟空间有关的东西:水、天、冰、地形、航行。所有的经线在这里交汇,每一个水手都知道,一般的航行技术在这里是没用的。南极没有时间;我们构建了一个新的时间。南极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籍的地方(由于有1959年签订、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这里的统治者不是人类,而是自然、鱼、兽。生命的等级也是不一样的。


Q:在海军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艺术家了吗?

A:我在成为水手前已经在做艺术了。苏联有非常好的儿童艺术教育,我是七岁开始的,每天都在学,到夏天我们会出去写生。不过对我来说旅行是最要紧的,在苏联,你只有参加海军或当飞行员才能实现这一点。但是我一直没停止画画。我就像腓尼基人说的那样,三分之一的人生是在学习,三分之一给了大海,三分之一给了艺术。


Q:你是如何说服苏联海军让你给潜艇涂上有趣的颜色的?

A:这是一种激烈的姿态。我曾经有一个大型作品完成与一艘失事的船上完成的;我让船复活了。在潜艇上,我做的是跟达芬奇相反的事。他在《大西洋古抄本》里画了第一个潜艇设计,并写道:“我不会告诉你们如何让它下水,因为那样你们会开始相互厮杀的”。1991年,我选择了一艘攻潜潜艇,把它变成了一个艺术品,称它为《达芬奇的方式》。


Q:为什么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会办你的画展?当时当代艺术还不属于它的范畴。

A:别忘了它关注的前卫派(Avant-garde)是脱胎于工程学的。比如塔特林是海军出身。策展人可能找到了这种联系。


Q:对你来说,南极更多的是一种实体现实还是形而上的现实?

A:噢,形而上的。我先在自己的梦里航行,然后才是在船上。在船上我是很安静的,坐在甲板上看着海平线。你知道吗,有的人一辈子也没见过360度的海平线!南极会洗净你的眼睛,让你渴望着不断再次回到那里。那是这个星球上最后一块开放的、干净的、洁白的地方。


Q:你本人打算做些什么?

A:我想在水下工作。我带了一艘小潜艇。但是我时间很有限,因为我在和其他艺术家合作,做双年展的工作。(撰文/Anna Somers Cocks 译/经雷


南极双年展

南极玛格丽特湾 | 3月17日至3月29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