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穆令下的伊朗裔美国艺术家——Tala Madani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8615   最后更新:2017/02/21 11:05:35 by 蜡笔头
[楼主] clclcl 2017-02-21 11:05:35

来源:artnet


爱丁堡现代电影学院策展人亚历克斯·赫瑟林顿(Alex Hetherington,左二)、邓迪大学“倒带文献库”研究员亚当·洛克哈特(Adam Lockhart,左三)、郝亚冬(左四)。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6年12月17日,“CURRENT:苏格兰当代艺术展”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展,也是“苏格兰当代艺术展”的第二期,承接了2015年中文题目为“不合时宜”的同系列展览,并且将从罗兰·巴特“所谓同时代就是不合时宜”中提取的“同时代”概念进行深化。由此,“CURRENT:苏格兰当代艺术展”将重点聚焦在了苏格兰地区的影像及新媒体艺术领域中。


展览分为“REWIND丨倒带:英国70及80年代录像艺术”及“>>FFWD|快进:苏格兰当代移动影像”两个单元,以时间为主要线索梳理了影像作为艺术呈现手段在苏格兰地区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过程,30余组关注趣味与呈现形式均有极大差别的作品将观众引向了关照历史与现实的本体思考,正如策展人郝亚冬所说,“通过移动影像中的‘倒带’和‘快进’来把握‘当下’这个焦躁不安的能量”。

(从左至右)亚历克斯·赫瑟林顿(Alex Hetherington)、艺术家莎拉·弗罗斯特(Sarah Forrest)、艺术家伊莱恩·歇尔米特(Elaine Shemilt)、亚当·洛克哈特(Adam Lockhart)。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策展人郝亚冬进行导览。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REWIND丨倒带:英国70及80年代录像艺术”衍生自同名的艺术文献研究项目,受到英国艺术人文研究委员会(AHRC)的重点支持。策展方从中选取了六位英国影像艺术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George Barber, David Critchley, Judith Goddard, David Hall, Stephen Partridge, Elaine Shemilt)创作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作品,为中国观众勾画了影像艺术在苏格兰最初20年的发展面貌。

“REWIND丨倒带:英国70及80年代录像艺术”展厅现场。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REWIND丨倒带:英国70及80年代录像艺术”展厅现场。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伊莱恩·歇尔米特(Elaine Shemilt)是英国早期女性艺术及多媒体装置艺术的先行者,目前正主导“欧洲女性录像艺术”(EWVA)的研究项目。她的作品体现着天然的敏感:一方面,她尤为关注个体化感知以及“我们应如何理解身体并处理与其的关系”等问题,由此,人的躯体作为一个可供再现的“创作素材”,被艺术家“当成羊皮纸一样进行书写”。同时,影像手段的运用使她的早期作品更添加了跨媒介的分析通道,她对于外在形式与内在自省的辩证思考得以通过记录性手段被保留。另一方面,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在经济危机的应激反应下出现风起云涌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思潮,这对于女性及其他普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女性觉醒意识在这一时期逐步崛起。艺术家创作于1979年的参展作品《分身》就试图表现这样的双重概念性结构——首先,影像中“我”作为女性的在场就蕴含了宣示自身价值的平权性纪念碑感;其次,古典艺术史中常用的镜像手段与影像媒介的结合更营造了一种千回百转的观看路径,观者直视画面中艺术家与镜中像的同时呈现,并且开始思考我们自己是否也生活在如电影《两生花》中一般的、存在着“另一个我”的平行世界中。回想作品的创作年代,这无疑是苏格兰地区经济政治生态影响下作为社会个体的创作者最本能的反映。

Elaine Shemilt,《分身》(Doppelgänger)视频,9mins,1979-81。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David Hall,《电视干预》(TV Interruptions, TV shoot-outpiece),视频,2.4mins,1971。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FFWD|快进:苏格兰当代移动影像”则呈现了24位苏格兰新锐艺术家在本土创作的移动影像作品,时间限定在21世纪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单元采取的展陈方式是将所有作品按不同主题分为四组(四周主题分别为:“注视和姿态:身体的双重秩序”、“声音和雕塑:历史的透明度”、“方法和演绎:叙事的追求”及“描述和距离:时间的重叠”),这个推进顺序将多样的作品放置进由个体及至外部的策展逻辑,作品与当下社会的连接更趋紧密。

“>>FFWD|快进:苏格兰当代移动影像”展厅现场。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FFWD|快进:苏格兰当代移动影像”展厅现场。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这一单元的参展艺术家莎拉·弗罗斯特(Sarah Forrest)表现出更强化的个体意识:她的参展作品《罐子》是近期创作的影像作品中节选的片段,凝视陶罐塑造过程的镜头配合叙述式的旁白,早期苏格兰影像作品中强烈的普世性价值被消解,艺术家本人的私人化经验被放大——她确实也认为“我”才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雕塑专业学习的背景使她更关注“我”与创作的实际交感,影像在这里的创作功能退位,更多承担的是将这件看似平铺直叙的事情“记录下来”的任务。此外,艺术家还坦承未来有用其他记录手段(如写作等)进行表达的可能,将其作为个案我们不难发现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影像艺术创作者与使用其他媒介的艺术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后现代语境中极端个体意识的强调已成为如社会潜意识般存在的思维内核。

Sarah Forrest,《罐子》(The Pot),视频,5min10s,2015。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Katy Dove,《十月》(October),视频,3min42s,2011。图片:致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同时,本次展览的落地也与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在影像保管与修复技术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影像手段从机械化到数字化的过程中,完整地转换与保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承载了时代的影像通过技术手段得以持续传播,“重塑现实”的终极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实际上,对比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诞生的中国录像艺术,苏格兰地区起步更早,本次第二期“CURRENT:苏格兰当代艺术展”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举办正为中国的当代影像提供了参照系: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认为“影像叙事是在对时间的极端尊重中被消解、革命或实验。它拥有的只是时长,是时间和运动之外的视觉说明书”,由此,作为独立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像在苏格兰和中国的落地生根中共同经历了与各自本土语境的二度结合,而它拥有的特殊表演属性和天然的观众指向性更决定了这种基于传播的艺术媒介注定是投射社会缩影的镜子,凝固过去、启示未来而永远存在于“当下”。


文:余雨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