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无以复加” 对惯性的逃离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079   最后更新:2017/01/31 21:18:52 by 陆小果
[楼主] 蜜蜂窝 2017-01-31 21:18:52

来源:artnet


艺术家曹斐。图片:Deng Xixun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与艺术家与画廊展开了开放式的对话,请他们以不限语言的形式,回顾了过去的2016年,展望已经到来的2017。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艺术家曹斐在当晚获得了年度艺术家奖项。而过去的这一年对她而言更是意义不凡,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艺术家刚刚过去的2016吧。



曹斐的2016年


本土,激流和嬗变下的中国艺术展

2016年1月27—9月5日

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

曹斐与张安定。图片:致谢艺术家网站


在路易威登中心举行的展览重点围绕“本土”与“变革”两个关键词,聚焦呈现12位不同年代出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对当地“本土”和“全球”本土辩证理念的思考。来自中国年轻艺术家们使用一系列源自本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使用高尖端技术的艺术表现技巧,大胆进行互结合或者对照创作,试图揭示变化迅速的生活纷呈的复杂现象。曹斐此次带来的“陌生人”是她的一件大型影像装置,她用视频记录她在网上聊天,通过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


“中国私语”乌利·希克收藏展

2016年2月19日—6月19日

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和保罗克利艺术中心

曹斐,《La Town》。图片:致谢维他命艺术空间


“中国私语”乌利·希克收藏展于2016年2月19日至6月19日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和保罗克利艺术中心展出,并将在2017年巡展至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当代艺术博物馆。此次展览是不仅是继2006年“麻将”希克收藏展后,中国当代艺术再一次惊艳欧洲,同时也是伯尔尼美术馆与保罗克利艺术中心合并后的首个大展。瑞士国家电视台还将其评为2016年在瑞士绝对不容错过的展览。“中国私语”由策展人凯萨琳·布勒(Kathleen Bühler)独立策展,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全球艺术与意识形态倾向这一关系进行探讨,同时按照历史、政治和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形态等不同维度挑选出71位不同类型的中国艺术家的约150件作品,向欧洲艺术界展示了一个更全面的中国当代艺术。


事件的地貌

2016年3月20日—6月26日

OCAT深圳馆

《人民城寨》, 2 0 0 7 – 2 0 1 0 。图片:致谢佳士得


曹斐的《人民城寨》( 2 0 0 7 – 2 0 1 0 )与《帝国时代》参加了此次展览,以“事件的地貌”为主题的本次展览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与土地相关的作品,展现并分析它们和西方主导的美术史中“传统”大地艺术之间的差异,叩问作为文化和行政概念的“土地”在艺术实践中的可能性。“事件的地貌”的展出作品时间跨度从1994年至今,勾勒“土地”概念隐藏的嬗变轨迹。这类艺术创作并不直接冲击建制,而是顺水推舟地揭露土地的认识论架构,在土地中开辟出外在于其自身的新场域。


曹斐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

2016年4月3日—8月31日

曹斐,《谁的乌托邦?》,2006。图片:致谢艺术家本人和维他命艺术空间


曹斐此次的个展由MoMA PS1馆长克劳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nbach)和MoMA的策展人一起共同组织策划。作为中国当今最具创新观念的艺术家之一,曹斐选择了以影像和数码技术作为媒介来探索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生活。他们要在一个生活期望日增、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媒体和网络遭到审查的压抑社会中,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在曹斐的静态或动态图像作品中,中国13-35岁年龄层人群典型地折射出了这个国家颇为复杂的前景,投射出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未来。



2016银川双年展——图像,超光速

2016年9月9日—12月18日

银川当代美术馆

曹斐,《薄雾》。图片:致谢银川当代美术馆


曹斐的作品《伦巴之二 - 游牧》、《薄雾》参加了此次在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第一届银川双年展,并由国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及印度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的创始人之一的伯斯·克里什阿姆特瑞(Bose Krishnamachari)策展,参展的国际艺术家共有73位,来自于33个国家。本次双年展的主题旨在揭示当今世界所面对的一切冲突并通过全球创造力的汇集建立表达可能的主张,包含影像、装置、摄影、绘画、雕塑等种类,代表了全球范围内结合东西方、南北方的全部区域,透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响应现下所面临的社会、政治、自然环境变动及破坏等问题。


artnet x 曹斐


用一个词来描述您的2016年是___


孵化INCUBATE


如果从2016所有的展览与创作中选出一件作品,您会选择哪一件?


MoMA PS1个展,《伦巴》(Rumba),雕塑,2016。媒介:家用扫地机器人。

曹斐在今年MoMAPS1的展览上与Notorious MSG一同表演《DimSum Girl》。图片:Courtesy Cathy Fan.


2016年读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书/文字,推荐给artnet读者?

《电子云层》剧照。


“我们到达了未来,可是我们止步不前。这是苍凉的2017年,近未来末世废土。天空中电子云层广告词下,所有人都会流鼻血。一个民族在蹒跚前行,曾经的尝试被放弃,所有的前景都沦为虚无。世界已被切割分解......”


——《电子云层》,俄罗斯电影,2015


“We have reached the future but we couldn’t move forward. It is a desolate year of 2017 – a dead land of the near future. Everyone under those electronic, up in the sky adverts slogan got their bleeding nose. People are stumbling, giving up the previous attempt. All the prospects are left to nothing. The world had been split apart…”


——Film“Under Electric Clouds” [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2015


2016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展览以及艺术作品?


Omer Fast执导的电影《Remainder》(记忆残留)  ,2016年。

电影《Remainder》剧照


2016 年artnet启动首个数据支持的艺术大奖,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对于从数据收集来得到的奖项应该是第一次,因为现在大数据的时代,有时候对于艺术的评判不一定用学术来说话,数据本身就可以决定其价值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奖项。


2017年有什么期待的大事?

图片:宝马艺术车


#18 BMW ART CAR Project自从2015年11月在古根海姆公布了艺术家John Baldessari和我获得最新一轮的宝马艺术车委任创作项目后,于2016年底John Baldessari在迈阿密巴塞尔博览会期间先发布他的#19辆艺术车,而2017年5月底,我的#18艺术车也终于要迎来在中国的首发仪式。


2017年我们会期待怎样的作品和展览?


我很感兴趣“跨界合作”,一定程度挑战了即有的创作媒介和传播方式,传播环境,以及让艺术家重新考量新的观众、受众群,在和商业品牌合作与沟通上,也比在当代美术系统合作中更具挑战性,并且我认为从这些优秀企业中吸收了很多新知,洞察企业的思维,就是洞察这个世界的其中一扇窗户。


今年我与Google谷歌Tilt Brush合作了VR艺术项目,还有宝马艺术车项目。这两个项目均是尝试用目前的技术媒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来进行实验性的创作,尽管现阶段全球整体的新技术环境还在探索的初级阶段,还没成熟和大范围普及,但它一定程度已经指出了未来的方向,这样的合作和尝试,延续了我以往对新的媒体技术、互联网社交媒介的关注。


另外受瑞士的《PARKETT》艺术杂志委托,创作了的限量版艺术品:《伦巴1:孵化器》(RUMBA 1: INCUBATOR)。《PARKETT》艺术杂志25年前它便开始与艺术家近距离合作,每一期都邀请艺术家为杂志制作限量作品,国内他们曾邀请过刘小东和徐震;和瑞士的GEMS ANDLADDERS艺术首饰项目开发限量版的艺术首饰,最新一期合作的艺术家包括Doug Aitken和谷文达,而艺术首饰将在比如纽约惠特尼(Whitney Museum)等美术馆商店中展示和出售。


2017年想向所有artnet读者提的一个问题?


1965年,又回到了列宁山。

“今天6时正,我们有一个早在7年前就已经约好的约会。”

“不,没有忘记,我们要一定要见面。”

“可是你们怎么能找到我呢?”

“请允许我们以你们的名义——千千万万希望窥视未来的人类的名义……但是,我们想问些什么呢?”


——选自前苏联科幻小说《旅行在1965年的苏联》,1959年中译本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过去,您想向哪一位艺术家进行对话?


如果过去就是未来,未来即过去,在时空概念上,时间是环形的或者折叠的不仅是线性的,那么,我希望能和我成年后的儿子对话,因为我觉得他可能也是一名艺术家。我也想和我的公公对话(我丈夫的父亲),他去逝早,没能有机会见到他,他是新加坡的电影导演,戏剧家,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

[沙发:1楼] guest 2017-02-01 17:07:47
来源:artnet


2016年artnet年度新锐艺术家回顾 | 赵要:精神高于一切


四方当代美术馆创始人陆寻为新锐艺术家赵要颁奖。图片:artnet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与艺术家与画廊展开了开放式的对话,请他们以不限语言的形式,回顾了过去的2016年,展望已经到来的2017。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青年艺术家赵要在当晚获得了新锐艺术家奖项。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艺术家刚刚过去的一年吧。


赵要的2016年


 “无序之美”(A Beautiful Disorder)

2016年6月3日—11月6日

英国卡斯雕塑基金会


赵要作品《很有想法的雕塑》。图片:致谢艺术家与卡斯雕塑基金会


卡斯雕塑基金会举办的“无序之美”是第一次向全世界范围内的华人艺术家委托创作的大型户外雕塑展。展览主题“无序之美”出自耶稣会传教士、清朝宫廷画家王致诚(Jean-Denis Attiret)在1743年写的一封信,这封信当时对英国园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家们以中国和英国园林美学之间源远流长的联系作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引导观众反思中国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与世界的不同关系,同时探索了当下中国的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状况。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除了赵要以外,还包括曹斐、程然、崔洁、宋拓、王思顺、王郁洋、徐震等。

 

山中美术馆

2016年6月5日—10月5日

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


赵要《宇宙黑在旋转》。图片:致谢艺术家和四方当代美术馆

 

“山中美术馆”是四方当代美术馆长期项目“地形学”的第二回,这次展览将目光投向美术馆所在的山区的自然、历史、现实及艺术空间自身。在长达一年的准备工作期间,除美术馆的在地研究外,艺术家们也对这片场所进行了多次游历式的访问。在这个展览中,观者对被传统艺术体制保护的艺术边界线外的实践区域进行了扩展并提出质疑,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参与创作、策展与批评,并由此开启全新的对话。

 

赵要展出的作品《宇宙黑在旋转》是一块覆盖了“宇宙黑”的黑色方块被安放在全自动的双轴太阳能跟踪器上面。从此它将仰望苍穹永远追随着太阳运动。而宇宙黑也是奔驰汽车的191#颜色。

 

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

2016年7月24日—9月4日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主题围绕着2000年以来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进行构思。中国社会发生的诸多变化,出现了各种思潮以及伴随着中国的各种社会性问题,当代艺术对此做出了何种反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展览基于两种“转向”(架上—观念、形式—社会性)概念。同时随着互联网、影视、高科技、新媒体的不断介入,艺术形态方面也在不断推进,不再依赖于艺术自身的创造,而是伴随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与创作的现状,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选取了从2000年以来包括赵要在内的富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试图去阐释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转向问题,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艺术家与社会观念的变迁、以及中国当代社会中的进程和命运。

 

最后一个鸡蛋:赵要个展

2016年8月25日

北京公社


图片:致谢北京公社


“最后一个展览”是赵要在北京公社展出的第三次个展。这些“蛋壳”在展厅墙面的图形,是艺术家选用七张波动性比较强烈的曲线图表组成的。图表来自于各种分析报表,曲线图显示出了人类将一切置于在可控和可预知欲望,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经过理性分析之后所形成的时代节奏感。覆盖在墙面的“蛋壳”,在完全不可控的状态下随机在墙面产生裂变和剥落,露出里面的白色,让白色展墙带有一种很有营养的感觉。


“最后一个鸡蛋”展示了现代人身体里面住着的“两个人”——自然的人和理性的人。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的过程中,人们在潜意识里蕴藏着很多对自然、有机、生命感以及对于理性的精神依恋。展览把鸡蛋和曲线图相结合,也是将自然情结与理性相结合,展示了人类精神层面对可控和不可控的两种情节的结合。

 

精神高于一切

2016年11月23日

青海省囊谦县摩耶寺


图片:致谢艺术家


2016 年 11 月 23 日,赵要最新的大型装置作品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摩耶寺实施。此次作品长 116 米宽 86 米,是赵要 2012 年“精神高于一切”项目的延续和发展。经过两年多的项目筹备和制作,作品已于 10月底顺利运到摩耶寺山下。在寺庙和乔美仁波切的支持和帮助下,与当地村庄里的 100 多个人一起把作品搬到海拔近 5000 米的雪山山顶展开。此次“精神高于一切”选取了《很有想法的绘画》作品里面相同的思维游戏图案,应用藏地大型布贴唐卡的工艺,参照摩耶寺现有唐卡的尺幅(120 x 80m)制作而成。这件 10000 平方米的作品将被固定在山顶,与山谷里的经幡、白塔、摩崖壁画等自然人文环境相呼应。作品将在自然环境里展示整个冬天之后再回收呈现。项目以“晒”为主要线索和当地展开多项目文化合作,并随时记录各种变化。在此期间将不断组织和接受人们的参观和拜访。

艺术家赵要

 

artnet x 赵要


 用一个词来描述你的2016年是___
 

不知不觉又过了。

如果从2016所有的展览与创作中选出一件作品,你会选择哪一件?

自己的作品吗?《宇宙黑在旋转》。

 

2016年读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书/文字,推荐给artnet读者?

《激荡三十年》里面的一个人,四川成都人陈春先。他是中国首批核聚变专家,安徽的那个反应堆也是他当时在中科院的时候主持建造的。但是在1980年他去了三次美国硅谷之后,成为了中关村的先驱。1980年离开中科院开办了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作为一个经营者他是默默无闻的的,2004年70岁的他去世了。知道他的人很少,2008年关于介绍他事迹的网站也因为没人搭理关闭。但是他在他生命的最后却说的是,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他所处时代最要紧的事情去做,他选择了这些一点也不后悔。选择了必定就有放弃。


吴晓波著《激荡三十年》。图片:中信出版社


2016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展览以及艺术作品

一月份看过陆平原“河原温”托梦的个展,四月王思顺“真理”个展,九月是劳森伯格的那个300米的大作品,后来还有王兴伟画的鬼子。在伦敦看了一个博物馆常规展览100年一个房间(1600-1970),忽略掉细节以后里面有一种很明显的认识上的变化,这个是今年感受最深的。


陆平原个展“河原温”。致谢:没顶画廊

 

2016 年artnet启动首个数据支持的艺术大奖,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多情总被无情恼。多情的事情可以无情的分析,是个很期待的事情。
 
2017年有什么期待的大事(更个人化一些的回答,比如旅行计划、人生大事等)?


平淡一点过吧,有一个太大的期待感觉会让时间过的更快。忽略了眼前的很多事情。

2017年我们会期待怎样的作品和展览?

过完冬天,在雪山上的一件作品快收回来了。需要人手有点多,要提前安排一下。
 
2017年想向所有artnet读者提的一个问题?

大家都比较忙,不用给大家凭空添麻烦了。


赵要《奇迹》。图片:致谢艺术家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过去,你想向哪一位艺术家进行对话?

不想回去,应该把以前的大师们都运过来,这样才会更热闹。现在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都在一个很大的转变过程里,这里面的刺激,不是返回过去追寻能找解决的。面对当代面向未来更重要。

[板凳:2楼] guest 2017-02-03 20:45:16

来源:artnet


2016年artnet年度新锐艺术家回顾 | 何翔宇: 探寻身体的地图


何翔宇,《1700g Gold, 62g Protein 1700克黄金,62克蛋白质》, 2014-2015。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会对艺术家的过去一年进行回顾,然后展望刚刚步入的2017年。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青年艺术家何翔宇在当晚获得了新锐艺术家奖项。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艺术家刚刚过去的一年吧。


何翔宇的2016年


“中国私语”乌利·希克收藏展(Chinese Whispers)

2016年2月19日—6月19日

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和保罗克利艺术中心


何翔宇作品《坦克项目》。图片:致谢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和保罗克利艺术中心 


“中国私语”乌利·希克收藏展于2016年2月19日至6月19日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和保罗克利艺术中心展出,并将在2017年巡展至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当代艺术博物馆。此次展览是不仅是继2006年“麻将”希克收藏展后,中国当代艺术再一次惊艳欧洲,同时也是伯尔尼美术馆与保罗克利艺术中心合并后的首个大展。瑞士国家电视台还将其评为2016年在瑞士绝对不容错过的展览。“中国私语”由策展人凯萨琳·布勒(Kathleen Bühler)独立策展,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全球艺术与意识形态倾向这一关系进行探讨,同时按照历史、政治和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形态等不同维度挑选出71位不同类型的中国艺术家的约150件作品,向欧洲艺术界展示了一个更全面的中国当代艺术。

  

新倾向:何翔宇

2016年6月11日-8月9日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新倾向”展览海报。图片:致谢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作为UCCA对新兴的艺术实践保持长期关注的进一步推进,“新倾向:何翔宇”拉开了聚焦中国青年艺术家系列展览的序幕。展出了何翔宇正在创作的“口腔计划”中的365幅绘画。在此次展览中,他进行了唯我论的转变,以高度敏感的绘画语言描绘了深邃的内心世界。在短暂地生活于美国之后,何翔宇发现语言的障碍难以逾越。于是他开始将舌头触碰上颚的突起和凹槽获得的触感翻译成图像。翻译通常以祛魅为目的,但这件作品的翻译过程似乎令对象显得更为复杂。内在空间运动形成的发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卷曲舌头发出“rat”的声音,与”that”相对。这个过程转化为何翔宇描绘的身体地图,通过再次对视觉的中心地位的肯定,取代了口头和听觉的感官。本次展览展出已历经四年的持续项目“口腔计划”中的六组绘画,包括在纸上的水彩、水墨与综合媒介。

 

2016银川双年展—图像,超光速

2016年9月9日—12月18日

银川当代美术馆


何翔宇,《椅子上的人》。图片:致谢银川当代美术馆


何翔宇作品《椅子上的人》参加了此次在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第一届银川双年展,并由国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及印度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的创始人之一的伯斯·克里什阿姆特瑞(Bose Krishnamachari)策展,参展的国际艺术家共有73位,来自于33个国家。本次双年展的主题旨在揭示当今世界所面对的一切冲突并通过全球创造力的汇集建立表达可能的主张,包含影像、装置、摄影、绘画、雕塑等种类,代表了全球范围内结合东西方、南北方的全部区域,透过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响应现下所面临的社会、政治、自然环境变动及破坏等问题。

 

何翔宇:“预留时间”

2016年10月28日—11月24日

日本KaiKai Kiki画廊


何翔宇作品《你不了解我,我不了解你》, 2016。图片:致谢KaiKai Kiki画廊


中国艺术家何翔宇新作个展“预留时间”在位于日本东京的KaiKaiKiki画廊展出。展览的主题围绕着颜色进行探讨,黄色昰一种身体被诱发之后所有的反应,昰一种社会性的隐喻。人的眼睛并没有可以感知到黄色光线的细胞,昰感受红色和绿色光线的细胞受到刺激之后,被大脑判读为黄色;何翔宇被这样的前提所吸引,成为这次他创作的重点。他用有著微妙差距,带有各种不同色调的黄色,刺激著我们的视觉与心灵感觉,并且同时想要找出各种黄色的界线与欲求之间的关连性。另外,连同录像作品,也刺激出“欲求”和“他人”这样的概念,并且投下疑问给观者。

 

“今天重做”

2016年11月7日—12月18日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智慧齿(Wisdom Teeth)》, 2013-2014。图片:致谢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艺术计划,推出三年成果当代艺术展览“今天重做”,该计划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CAF)于2014年发起,并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策展研究活动。《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艺术计划通过邀请当代艺术家与文化传承艺术家展开对话、探讨,拓展对于传统文化的过去与当下情境的认知,并且延伸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家孙逊、梁远苇与何翔宇与传统文化传承艺术家肖光平、柯军进行了深入对话。

 

 “解放的皮肤”(江汉繁星计划2016——青年艺术家研究展)

2016年12月13日—2017年2月9日   

武汉美术馆


何翔宇作品。图片:致谢武汉美术馆


武汉美术馆从2011年开始的“江汉繁星计划”,至今已经是第四届。今年的主题“解放的皮肤”也同样是由策展人鲁明军提出。此次“解放的皮肤”是“江汉繁星计划”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参展艺术家人数以及作品面貌也比以往更加多元。何翔宇用抽象与具象影响并置的方式来探讨个体感知的便捷,并利用了不同城在媒介的特性赋予了图像特殊的的意义。

[地板:3楼] guest 2017-02-04 20:10:13
来源:artnet


2016年artnet年度艺术家回顾 | 郑国谷:这是宇宙允许的


艺术家郑国谷。图片:致谢艺术家本人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与艺术家与画廊展开了开放式的对话,请他们以不限语言的形式,回顾了过去的2016年,展望已经到来的2017。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艺术家郑国谷在当晚获得了年度艺术家奖项。而过去的这一年对她而言更是意义不凡,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艺术家刚刚过去的2016吧。

 

郑国谷的2016年

 

“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2016年2月23日—4月5日


郑国谷,《我和我的老师》。图片:致谢西九文化区

 

此次香港“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新展出了80幅作品。此次艺术展展示的是中国四十年来的艺术运动及稳步发展的中国艺术,描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萌芽与发展。此次展出按作品创作时间分为三个部分:1974至1989,1990至1999,2000至今。郑国谷的作品在第二部分(1990年至199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开始走进城市化及消费主义时代,这种社会变化为艺术家带来新的创作契机,尤其是在国际层面上如何重新自我定位。新的身份认同令艺术家产生文化焦虑,从而激发了90年代中期以来在行为艺术、摄影、录像以及观念等艺术领域出现大量激进的实验性作品。

 

事件的地貌

2016年3月20日—6月26日

OCAT深圳馆,深圳


郑国谷,《栽鹅》。图片:致谢OCAT深圳馆

 

群展“事件的地貌”旨在呈现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与土地相关的作品,展现并分析它们和西方主导的美术史中“传统”大地艺术之间的差异,叩问作为文化和行政概念的“土地”在艺术实践中的可能性。郑国谷的影像作品《栽鹅》(1994)直接以土壤与种植为创作手段,用“ 种鹅”这一符号化的荒诞行为,反思社会激烈转型时农业生产的位置。

 

山中美术馆

2016年6月5日—10月5日

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


郑国谷《金光釆矿区》。图片:致谢四方美术馆

 

“山中美术馆",是四方当代美术馆发起的一个关注人地关系及历史空间的当代艺术研究项目“地形学"的第二回。这一次,美术馆将目光投向美术馆自身与其所在山区-老山山脉的历史与现实,并讨论这一场所中人与物的境遇。参加本次展览的20位艺术家,全部以委托制作的形式,将作品散布在美术馆展厅、湖区、工地、荒野、遗址及山林间,从完全迥异的物理或精神空间出发,给出对这座“山中美术馆”的不同认知。郑国谷用金色的光芒把一个废弃采矿区的意识场拉宽,来展现一个艺术家在大自然中心想事成的能力。通过重新修复一个金色能量场,试图与另一个金光闪烁的混沌世界接轨、并重合。

 

 

郑国谷:能归何处?

2016年6月8日—7月23日

Chantal Crousel画廊,巴黎


郑国谷“能归何处”展览现场。图片:致谢Chantal Crousel画廊

 

此次郑国谷在Chantal Crousel画廊的展览透过茶叶这个媒介,将其看做一个生态、一段时间、和一块能量。此次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条以退为进的脉络,这种退指的是注重修身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正如艺术家所讲的“品茶”——茶作为修复和净化身体的媒介,使饮者气归元神。这也是他对东方传统文化中主张内化的自省式精神的解读。

 

故事新编

2016年11月4日—2017年3月10日

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


“故事新编”展览开幕现场。图片:致谢 Lye

 

阳江组以三位成员所生活的南方沿海城市阳江市命名,他们分别是郑国谷(1970年生于阳江)、陈再炎(1971年生于阳春)和孙庆麟(1974年生于阳江)。艺术家小组阳江组的作品对博物馆四楼侧翼的环形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他们不但把空间转换成一个茶室,还能从内部空间内观赏到中国庭院的环境。

 

artnet x 郑国谷

 

用一个词来描述您的2016年是___

 

不好意思,我很难找到一个词来形容2016年。我的2016年太丰富了!

 

如果从2016所有的展览与创作中选出一件作品,您会选择哪一件?

 

我们阳江组参加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览《故事新编》群展的互动装置作品《无法不破》。


阳江组参加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览《故事新编》群展的互动装置作品《无法不破》。图片:致谢古根海姆美术馆

 

2016年读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书/文字,推荐给artnet读者?


听到一个词“这是宇宙允许的”。这是我和侄子在做“脑神经线”系列的时候,打开了宇宙时空的总体记忆的时候,在人体内部出现的声音。这个印象比较深刻。如同身体里边会听到一个声音,就像幻听一样。


脑神经线(盘古)No.1,绘画,2016年。图片:致谢艺术家郑国谷

 

2016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展览以及艺术作品?

 

肯定有印象深刻的展览或者作品,但是我一时想不起来。该深刻的,就很深刻。

 

2016 年artnet启动首个数据支持的艺术大奖,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挺新鲜的一个奖项。让艺术家所作所为,用大数据整合起来,让艺术家轨迹特别清晰。这个奖的出现很有意义。估计也是宇宙允许的吧!

 

2017年有什么期待的大事?

 

期待的是我们阳江组有一个跨年的展览,在韩国首尔国家现当代美术馆(MMCA),展览是分三次来完成。


阳江组的作品在首尔MMCA的展览现场。图片:致谢MMCA

 

2017年想向所有artnet读者提的一个问题?

 

不想增加读者的问题了吧。艺术观众没有问题才是最好的状态,也就是无需问,就任何人都知道。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过去,您想向哪一位艺术家进行对话?

 

我挺喜欢过去能够留下来的艺术家,每个朝代都有一些突破——突破了传统的束缚,穿越整个过去,到现在都还能看到的。也就是符合了宇宙的规律,不受时间朝代的限制,没有时空的阻隔。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至我们的时代。凡是艺术史留下的艺术家,都值得我跟他们去对话。

[4楼] guest 2017-02-05 10:17:16

来源:artnet


2016年artnet年度艺术家回顾 | 刘韡: 全球动荡下全面景观化的迷思


艺术家刘韡。图片:致谢艺术家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会对艺术家的过去一年进行回顾,然后展望刚刚步入的2017年。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艺术家刘韡在当晚获得了年度艺术家奖项。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艺术家刚刚过去的一年吧。

 

刘韡的2016年

 

本土,激流和嬗变下的中国艺术

2016年1月27日 – 5月2日
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法国


刘韡《无题》。图片:photo: Marc Domage ©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 Marc Domage / Liu Wei Studio


包括刘韡在内的12 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不同代际的艺术家在巴黎的路易威登基金会参与展出展览“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展览的核心概念为“本土”——就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该术语并不指向“民族性”,而意指对话的概念,试图就身份认同的普遍性、争议性话题反思所谓的“地域性”与“全球性”。参展艺术家运用包括高科技手段在内的不同技术与媒材,着眼于本土的传统与文化,使传统与现代发生融合与碰撞,展现了处于持续变动中的复杂社会图景。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下的经济、生态、身份认同的现状,特别体现了城乡关系的转型状况。

 

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2016年3月14日–7月16日
阿尔里瓦克展览馆,多哈,卡塔尔


刘韡作品展览现场。图片:Liu Wei Studio


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委托艺术家蔡国强作为策展人,历时三年构思、策划大型群展《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通过展示15位/组中国大陆出生的在世艺术家作品,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艺术态度、创作观念、方法论、表现手法的创造力之探索。


刘韡展出的作品为《大狗》,他一直在尝试使用新材料,把狗咬胶做成城市的混合体,强调当代大都市的“狗咬狗”本质。整个展览空间充满狗咬胶做成的虚拟城市,棕黃色的骨头模仿出多哈附近的沙漠景观,摩天大楼、商店和酒店,可能会被错误判别为世界上许多地方新修建的城市。

 

事件的地貌
2016年3月20日–6月26日

OCAT深圳馆,深圳,中国


刘韡、陈浩宇(秦思源),《谢土》,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及OCAT深圳馆

 

在OCAT深圳馆举办的大型群展“事件的地貌”,由刘秀仪策展,展出作品时间跨度从1994年至今,包括刘韡、曹斐在内的12位艺术家共同勾勒“土地”概念隐藏的嬗变轨迹。展览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与土地相关的作品,展现并分析它们和西方主导的美术史中“传统”大地艺术之间的差异,叩问作为文化和行政概念的“土地”在艺术实践中的可能性。

 

刘韡:全景

2016年4月28日 – 8月14日

PLATEAU,三星美术馆,首尔,韩国


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与三星美术馆


作为博物馆项目的闭幕展,首尔PLATEAU三星美术馆将推出刘韡的个展“Panorama”(全景)。展览全面回顾了刘韡近20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从具有争议的早期作品到他根据场地创作的全新作品。全景,象征着包罗万象和完整的景观,暗示着一个关于人类不可能的欲望即同时视觉控制和体验一切的矛盾。此外,展览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家独特的视角通过截然不同的个人立场探讨了城市化的全球性问题。

 

山中美术馆

2016年6月5日– 10月5日

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国


刘韡,《暗物质》。图片:致谢艺术家及四方当代美术馆


“山中美术馆”是四方当代美术馆长期项目“地形学”的第二回,这次展览将目光投向美术馆所在的山区的自然、历史、现实及艺术空间自身。位于四方当代美术馆的背后的装置作品《暗物质》是艺术家刘韡创作的,他在山区中因地制宜建构有着环境艺术及大地艺术特性的干预性装置作品,以三组绿色的支架支撑,以铁皮为主要质料,在模拟巨大商业广告行为的极端展示特性的同时,直接关注社会现实、自然现实以及作为某种虚幻、突兀外来者的艺术实践之间的特殊而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5

2016年6月25日 – 8月22日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刘韡作品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5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5”现场展出106位年度选入年鉴著录的艺术家的2015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包括36位艺术家的原作。年鉴展力图系统性体现中国当代艺术2015年的年度整体成果,以呈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向。作为“颜色”系列的延续,刘韡在这些装置中利用了“白银”的反射特性,纯粹地反射、呈现当下的本地现实。刘韡善于利用工业材料,使之直接转化成具有独特意义的艺术作品,这种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发人深省。

 

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

2016年7月24日– 9月4日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刘韡,《丛林4》,2012


展览的主题围绕着2000年以来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进行构思。中国社会发生的诸多变化,出现了各种思潮以及伴随着中国的各种社会性问题,艺术家对此做出如何回应是重要关注点。展览基于两种“转向”(架上—观念、形式—社会性)概念。同时随着互联网、影视、高科技、新媒体的不断介入,艺术形态方面也在不断推进,不再依赖于艺术自身的创造,而是伴随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视觉表达方式。

 

爱知三年展:彩虹商队驿站创造者之旅

2016年8月11日– 10月23日

爱知县,日本


刘韡,《绿地》,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爱知三年展


爱知三年展是一个将美术,影像,音乐,表演,歌剧等各种当代艺术形式尽量融合在一起,稀有的‘复式’国际艺术节。展览中,刘韡所展出作品《绿地》在全球动荡影响下指向了一种有关全面景观化的迷思:在当下,新式的、超越了意识形态对立的、不可见的“柏林墙”再次崩塌,“不可见性”已经消失,但一切事物未能组成一个无缝、流畅的整体,反而在内部日益异质化的道路上愈加分裂。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我织我在

2016年8月25日– 10月25日

杭州,中国


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空间与时间的大维度范围内从纤维艺术的角度进行关于历史、人文、生活、环境、网络、科技的全球性对话。包括刘韡在内一共有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50未艺术家展出,展览的主题是“我织我在”,以编织这个最日常、最朴素的语言连接起地方、产业等相关社会领域。刘韡的用军绿色包裹的巨型装置《绿地》,错落有致地放置在展厅内,建立了流畅的空间。

 

开始之前结束之后II

2016年9月17日– 11月27日

长征空间,北京


展览现场。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长征空间


2014年,长征空间群展“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借用了T. S. 艾略特经典诗篇《四个四重奏》作为引子,引发另一种观看——即对作品中所蕴含或潜藏的时间性的探究。2016年,长征空间推 出“开始之前结束之后II”,展出13位/组艺术家极为少见或是从未面世的装置、影像、 绘画作品。


刘韡于2016年年初在PLATEAU三星美术馆展出了浸淫式总体装置《全景》 (2016),在长征空间的此次展览中,他将发展后的单件装置作品《无题》(2016)带入展场,新的材料,如彩色亚克力板、UV印刷被加入到作品中,而材料互相堆叠和重构的关系又指向一种新的观看方式——互为异质的物质对彼此关照。

[5楼] guest 2017-02-06 18:54:47
来源:artnet


2016年artnet年度艺术家回顾 | 杨福东:有时若即若离,有时异常尖锐


艺术家杨福东。图片:Image courtesy of Rolls Royce Motor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会对艺术家的过去一年进行回顾,然后展望刚刚步入的2017年。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艺术家杨福东在当晚获得了年度艺术家奖项。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艺术家刚刚过去的一年吧。

 

杨福东的2016年

 

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

路易威登基金会(法国巴黎)

2016年1月27日—5月2日


杨福东《蓝麒麟(精选)》2008多屏装置艺术。图片:致谢艺术家


杨福东作为艺术家之一,参展了在路易威登基金会于法国巴黎举办展览“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12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不同代际的艺术家作品。本次展览的核心概念为“本土”——就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该术语并不指向“民族性”,而是意指对话的概念,试图就身份认同的普遍性、争议性的话题反思所谓的“地域性”与“全球性”。这一概念对于理解中国当今的艺术家、策展与学术至关重要。参展艺术家运用包括高科技手段在内的不同技术与媒介,着眼于本土的传统与文化,使传统与现代发生融合与碰撞,展现了处于持续变动中的复杂社会图景。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下的经济、生态、身份认同的现状,特别体现了城乡关系的转型状况。

 

 

杨福东个展——我感受到的光

大邱美术馆(韩国)

2016年6月11日—10月16日


“我感受到的光”展览海报。图片:致谢大邱美术馆

 

此次展览是2016年度韩国大邱美术馆最重要的国际特展,也是杨福东在韩国首次大型个展。展览根据大邱美术馆的空间进行了特别的设计,以“电影装置”的思路展开,呈现了杨福东近年来就影像语言在时间、空间等线索之中所做出的不断尝试与创造。


本次展览首次在亚洲地区展出了杨福东于2014年与挪威Salt合作项目呈现的大型户外影像装置《我感受到的光》,这件将杨福东宏大、缓慢而诗意的影像语言与北极风光以非比寻常之方式完美融合的作品,第一次在韩国大邱美术馆宽广的大厅中得以重现,那些充满未来感的观影装置与感性、唯美的画面仿佛连同北极圈清爽、自由的空气一起,带到了韩国。

 

“工作室”群展

乔空间

2016年9月8日—10月21日


“工作室”群展海报。图片:致谢乔空间

 

2016年秋天,乔空间举办了“工作室”群展,除了杨福东,这个展览还邀请到了丁乙、贾蔼力、刘建华、刘韡、刘小东、毛焰、徐震、严培明、曾梵志、张恩利、张晓刚,共十二位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通过艺术家自己的视角和镜头,呈现各自的工作室以及工作状态,展示艺术家的思想来源,使得艺术家及其作品独有的个性变得可感可触。


“有时若即若离,有时异常尖锐。”—— 杨福东

 

“愚公移山”杨福东个展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ôP)

2016年12月13日—2017年1月5日


《愚公移山》电影截帧。图片:致谢艺术家

 

2016年年底,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呈现了杨福东全新影像艺术作品《愚公移山》,这也是劳斯莱斯艺术项目与这位艺术家新近合作成果。


《愚公移山》的灵感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人称“愚公”的老人毕其一生力图移走大山。在视觉层面,杨福东受感于徐悲鸿在20世纪40年代初创作的水墨作品 ,使《愚公移山》在某个光影瞬间还原了作品画面的内容,同时呈现出徐悲鸿画作中所蕴含的坚忍精神。这部长达46分钟的黑白影片重新解读了这则有关毅力和信念的中国神话传说,将我们自幼熟知的古老故事与现代精神融合、碰撞,试图引发新的思考。母亲的精神同样是这部作品的核心,这一角色由知名演员万茜倾情演绎。

[6楼] guest 2017-02-14 17:32:08

来源:artnet


2016年artnet年度艺术家回顾 | 徐震:过去一年是 “享受”


艺术家徐震肖像。图片:© Thomas Fuesser

 

按照artnet每年新春伊始的传统,我们与艺术家与画廊展开了开放式的对话,请他们以不限语言的形式,回顾了过去的2016年,展望已经到来的2017。

2016年11月的上海,artnet颁发了首届年度艺术大奖。这是全球史上首个靠数据说话的艺术大奖,是一次对建立新价值体系的大胆尝试,更真实系统地反映出了艺术生态的选择。青年艺术家徐震在当晚获得了年度艺术家奖项。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艺术家刚刚过去的一年吧。

 

徐震的2016年

 

徐震超市

2016年4月8日—4月29日

愚园路,上海


徐震超市,上海市愚园路1386号,没顶公司出品。图片:致谢艺术家

 

“徐震超市”源于其2007年创作的《香格纳超市》,虽然这间超市曾经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北京尤伦斯艺术当代中心等艺术展与机构展出,但确是第一次走出艺术机构,正式亮相上海的社区之中。在这间超市中,你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只不过他们都是空包装。商品内的使用价值被掏空,那么观众所购买的是其品牌,是艺术品还是作品的概念?这次超市开在街道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体验,引发了更广维度的讨论。

 

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

2016年7月2日 – 8月28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徐震,《彩虹》,1998,录像截屏。图片:致谢艺术家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分为三组单元,重点梳理和回顾过去三十多年以“录像艺术”为创作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华人活动影像艺术作品。徐震在1998年创作的反复抽打后背的录像作品《彩虹》在第一单元“录像初生”展出,曾经在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亮相。第一单元介绍了“录像艺术”是如何在华人区域中发生,以及如何形成一种自主的艺术媒介与文化命题的。

 

徐震

2016年9月8日—10月8日

James Cohan 画廊,纽约


展览现场。图片:courtesy the artist and James Cohan Gallery

 

在James Cohan画廊展出的徐震个展是艺术家自2009年以来在纽约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展览。展出的作品审视了人类经历的疼痛、乐趣与欲望以及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展览呈现了《永生》,《彩虹》,《天下》等徐震代表性作品。

 

开始之前结束之后II

2016年9月17日—11月27日

长征空间,北京


图片:致谢长征空间

 

2014年,长征空间群展“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借用了T. S. 艾略特经典诗篇《四个四重奏》作为引子,引发另一种观看——即对作品中所蕴含或潜藏的时间性的探究。2016年,长征空间推出“开始之前结束之后II”,展出了13位/组艺术家极为少见或是从未面世的装置、影像、 绘画作品。徐震所展出装置《涂鸦》(2012)把切割后的桑塔纳汽车薄片和一盏警灯的切片组装成一副类似于线条涂鸦的作品在白墙上固定并呈现出来。

 

徐震专卖店

2016年11月6日—12月30日

没顶画廊,上海


徐震,《永生》,2013,没顶公司出品。图片:致谢艺术家

 

徐震品牌的首家专卖店亮相没顶画廊,店内销售由“徐震”品牌创造的多种类型的艺术品,店内所售包括大型雕塑《永生》和《进化》、绘画系列“数据运动”、限量作品、服装、地毯、桌椅家具等,满足各个层面的精神需求。“徐震专卖店”是全球首家艺术品专卖店,它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的全新文化形态。

 

artnet x 徐震

 

用一个词来描述您的2016年是___


享受

 

如果从2016所有的展览与创作中选出一件作品,您会选择哪一件?


《永生-唐俑》+《沉睡的缪斯》

 

2016年读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书/文字,推荐给artnet读者?


艺术家陆平原的故事

“《独眼湖》在湖边,有人做了件行为艺术作品。他当场摘出了自己的一只眼珠,朝湖中心扔去。从此以后,只要闭上剩下的那只眼睛,就能清楚地看见湖底的景像。”

 

2016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展览以及艺术作品


上海双年展,徐震专卖店开张

 

2017年有什么期待的大事


女儿9岁,儿子6岁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