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贺新年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3   浏览数:1122   最后更新:2017/01/30 08:19:18 by guest
[楼主] 天花板 2017-01-28 22:12:15

来源:凤凰艺术


▲ ART21 制作的詹姆斯·特瑞尔特辑《Second Meeting》,视频来源:ART21


詹姆斯·特瑞尔


2017年1月21日,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中国首个大型回顾展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涵盖了特瑞尔五十年来的艺术杰作,包括其代表性的灯光与空间装置和精选的摄影、版画作品。艺术家根据龙美术馆空间设计建造的全新场域特定作品也在展览中重点呈现。


▲ 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


詹姆斯·特瑞尔在龙美术馆的中国首个大型回顾展中,最博人眼球和发人深思的莫过于“光”和“色彩的空间”,这也使得詹姆斯·特瑞尔走上了模糊其真实与人工之间界限的歧路。作为归结于这一切发生的窗口“眼睛”,它是一套极其精密的光学仪器,而80%以上的大脑信息来源其输入的视觉,同时大脑意识对图像的辨识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开幕现场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嘉宾合影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开幕致辞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佩斯画廊总裁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开幕致辞


从视觉到心理的传输过程,仿佛像照相机完成一次按下快门获取光源的瞬间,正因有了光,才有了对世界的揉杂想象,甚至在有光与无光之间缔造种种间断的心理空间。光作为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有着巨大作用的元素,所以,很久以前欧洲的建筑就很看重光在室内空间的作用,并且教堂也正利用光成为了教徒感知上帝的仁慈与恩惠之地,对教徒产生心理影响。光不仅感于教徒,对于每一个人都能直达内心的精神深处,正如詹姆斯·特瑞尔利用封闭空间将观者包围,以控制观者接收光线的程度:以他所铸造的“Skyspace”装置进行探索,你会遇见苍穹,随之也为人们打开了“感知”之窗。

▲ 开幕现场

▲艺术家展望在展览现场

▲ 艺术家向京在展览现场

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观众排队



▲ 人们在欣赏 “Skyspace”装置


詹姆斯·特瑞尔认为约克郡的魅力之处,在于它海蓝色的天空,它会让人想起,英国其实是在海上。其美丽的云层和特别的灰度,也都令他着迷,他终于可以获得一方天空,并赋予它应有的蓝色。尤其加之鹿园下沉式的建筑结构,塑造出室内空间的感觉,让人能从底下,向外看天空。这种为向外观望而进入内里的方式,和贵格会幻想形式(向内迎光)很相似。人们以不同于往常的方式观察周遭的一切,有时候他们会闭上眼睛,但视线总是会回到那块正方,这种聚精会神的凝视似乎蕴含着力量,甚至你渐渐会适应沉默的环境,语言和非语言的想法漂浮着,并被这空间的寂静所吸引。这也正是詹姆斯·特瑞尔所说的:“我觉得我的作品是为了一个人、一个个体而创作。你可以说那个人就是我,但这并不是事实。这是给一个理想中的观赏者。”

▲ 全域装置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全域装置 展览现场


▲ 装置作品

▲展览现场


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作为过去五十年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位忠实于以空间和光线色彩为创作素材的当代艺术家。在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特瑞尔既不利用物品,也不借助图片,而是运用光线和模糊空间来扩展和增强观众对世界的“感知”。他的灵感来源多样,涵盖了天文学、物理学、建筑学和神学。


谈到“感知”,这是由“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产生出的一种行为,在詹姆斯·特瑞尔的作品中感知的客体是其“光线色彩”,但在视觉行动的循环反复中,客体也可以转换成主体的位置——其“光线色彩”也是感知“现实”的手段,以此色彩就充当了主体位置。色彩的感知可以向我们展现空间、歧义、短暂和不稳定,而且色彩也是神话和情感的表现手段。这正是詹姆斯·特瑞尔经过长时间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他作品中空间最有力之处在于它的简单,在一开始并不起眼,但这种印象逐渐在你的身体上扎根,放下杂乱的思绪。



▲展览现场


往往色彩的简单方形或变形空间,会在极简的绘画中频繁出现。在经过研究和不断的实验发现,自古以来的色彩观念被一成不变的保留下来:首先用线条勾勒出一个图形,然后再涂上颜色,就好像色彩是附加在图形上似的。当年的印象派、点画派、野兽主义画派和表象主义画派都已面对色彩现象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态度。但是,某些建构主义者和创立了抽象艺术的艺术家们却重新强调了“图形与色彩”的关系。在这里,詹姆斯·特瑞尔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方面对于色彩的概念,还包括了物理学、化学、视力解剖学、图像复制、色彩摄影和光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哲学和人文学对于色彩感知现象的论述。


詹姆斯·特瑞尔被认为是“南加州光与空间运动”的先驱与代表艺术家。特瑞尔善于使用“光与空间”作为媒介,来表现与探索人们对于感知、感官刺激、空间转换的视觉与心理反应。他最早的光投影与光建筑作品能从看似非物质中唤起观众对物质的感知。1977 年至今,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佩恩蒂德沙漠西方的一处死火山遗址上,特瑞尔创作了其史诗性的作品《罗登火山口》——既是大地艺术的纪念碑,也是巨型的裸眼天文观测台。通过精密的运算和巧妙的设计,该作品在人类的知觉领域内,具象地呈现出宇宙的广袤无垠与变幻莫测。

位于亚利桑纳州的罗丹火山口

詹姆斯·特瑞尔《阿尔法(东)隧道》


1967 年以来,特瑞尔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超过160场个展。如今,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特瑞尔不断追求超乎想象的视幻体验,拓展人们的感知边界。他的作品被众多世界顶尖博物馆收藏,包括龙美术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王薇对话“凤凰艺术”

▲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


Q:像此次回顾展的艺术家James Terrell,他的作品是以一种很极简的方式进行呈现,那你觉的其“极简”,与绘画中的极简方式有怎样的不同?


王薇:其实我也收藏过几位美国极简主义艺术家的绘画,但James Terrell的作品尽管有同样的“极简”性,但表现出的光影却很难,且内容非常复杂:包括制作和设计的内容,以及对灯光极高的要求。此次展览真正调光时间为15天,这些灯光都不是外面所能买到的,都是特制的,是从很多国家汇在一起制作而成,最终产生出这样的光源。所以,对我来说James Terrell不单单是一位艺术家,他还是一个科学家。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就非常震撼,他是用想象力去创作一种光源的艺术。出此原因,我一定要在中国做他的回顾展,这也是我今天做这个展览的初衷。


Q:除了在James Terrell的作品中,能体会到视觉的感受,还能产生非常强的身体感,甚至能感受到光的物质,对此你有同样的体会吗?


王薇:有时候,James Terrell的作品是用光源与人的心理产生对话,并产生共鸣。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感受其中的光源时,你的心理似乎渐渐超越了艺术的形式,甚至超越了感觉,非常有力度。就像他的作品《罗登火山口》,以及为后人留下的一些巨作,都使我对这个艺术家表示敬佩。

▲空间投影装置

▲  詹姆斯·特瑞尔,Gard(浅蓝),1968,角落投影,尺寸可变,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致谢佩斯画廊


Q:如果站在中西文化的角度进行比较,国外很多观众可能有较高的起步,经常会欣赏到这类作品,但像中国观众就很稀缺。那你觉得今天做这样有视觉性和高难度的展览,对引导中国观众的艺术感染力有怎样的作用?


王薇:尽管JamesTurrell艺术中的灯光好像看起来很平常,对观众的要求也不高,但每个观众在他的艺术氛围中能体会到光的神奇和力量,甚至一种超乎想象的感知。此次展览的13件作品表现出光的多样性,包括用的屏幕、弧形的玻璃、直射、墙角的反射等形式。对我来说,他是一位“光”艺术大师的先驱,通过他的艺术创作,能让年轻一辈的艺术家得到很多启示,包括艺术家埃利亚松也是James Turrell的下一辈,他就是用光的形式,其中有很多东西也跟James Turrell有点相同。


像James Turrell这样的展览,对于培养大众的艺术感染力,起步会更低一点,为什么?因为非艺术专业的观众,去感知James Turrell的作品光影时,能启示他们去了解光能创造出如此神奇的意境。

▲ 无题 (XIX L),2007年2月,反射全息影像,60.3 x 41.3 cm,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Ellen Labenski 摄影,致谢佩斯画廊


Q:从整个展览的策划到布展,能看到分了很多区块,有的是小区域,有的是大区域,那面对龙美术馆这样的大空间,你们是如何去协调整个现场的呈现理念的?


王薇:James Turrell根据我们提供的3D空间,一直跟设计师共同探讨他的感受,最终特意为龙美术馆,把之前50年创作实验的过程用这13件作品呈现出来。其中有的作品是开敞式的,有的是要经过一部分暗的通道再进入作品,暗到你无法看到任何东西。艺术家就是要让你的眼睛处于此种状态以后,再到达最里面那一层,让神奇的光源呈现在你心里,从心理感受上得到一种你对James Turrell艺术的境界。你会看到他的13件作品,分别用光的不同形式带给观众很多神奇的感受。

▲ Raemar Pink White, 1969,摄于洛杉矶郡立美术馆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洛杉矶郡立美术馆摄影

▲ 青柠, 1994,摄于洛杉矶郡立美术馆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版权归属詹姆斯·特瑞尔,洛杉矶郡立美术馆摄影


Q:通过龙美术馆举办的这些展览,能看出你对当代艺术有特别尖锐的判断力,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喜好,更表现出你对当代艺术判断、挖掘的线索,对此你能谈谈你的展览策略吗?


王薇:很多人说,王馆长你有策展人吗?我说就是我自己,为什么?当然很多策展人的水平肯定比我高很多,对美术史也有足够的了解。如刚才我所说,当你看一个私人美术馆所呈现的私人收藏作品时,你就能看出这个收藏家的心理。首先这离不开我个人对龙美术馆的判断,从龙美术馆第一个馆的开启到第二馆,你能逐渐感觉到其中强烈的“国际化”变化。再强烈的“国际化”之前,我需要把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先做起来,我觉得徐震能撑得住。那么,我发现让徐震来策划展览,另外一个国外策展人与他对话的一个展览,会是一种很新颖的模式。后来为什么又做埃利亚松的展览,其实在三年前,我就和埃利亚松有过约定,现在又做James Turrell,今年还有安东尼·葛姆雷,当然这中间还有展望的个展,为什么为这样选择?我都有自己的一个概念和评价。包括为什么先做他们,之后做向京的展览,再做国外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和年轻女性艺术家的联展,这就是我的一种策略。包括去年我们做了亚洲展览,在2019年还要做全球的收藏展。先从亚洲再到全球,这就是我的一种策略。


此次展览涵盖了特瑞尔五十年来的13件艺术杰作,包括灯光与空间装置《空间投影装置》、《曲面玻璃》、《反射全息影像》,以及大地艺术作品《罗登火山口》的资料展示等。艺术家根据龙美术馆空间设计建造的全新场域特定作品也在展览中重点呈现。


全域装置

通过巧妙设计,艺术家使空间内充满有形光物质,造成无限空间的错觉。观者将无法识别地平与维度——就好像飞行员在云雾中穿行,或在暴风雪中体验雪盲。


▲ 展览现场


高玻璃

柔和的光线透过墙面上的长方形开口缓速向内或向外变换着色彩。而互补色之间的微妙作用,更丰富了视觉效果,让作品1平面的维度与深度不断移动,仿佛有着呼吸一般的韵律,带来冥想状态的体验。


▲ 展览现场


电视装置

早期小型装置作品。艺术家在墙面上打造了一个电视机屏幕大小的开口,并在内部放置了一台老式电视机。电视机频道的改换会使开口呈现出不同的光线与形态。带有几分讽刺意味的是——电视节目嘈杂的画面竟然可以转化为如此微妙,纯粹和沉静的光。

▲ 展览现场


楔形空间

于1969年开始创作,由浅空间装置与墙角装置进一步发展而来。呈角度的墙体分割了空间,墙体及其背后隐藏的光源在黑暗的室内形成一道道透明的“光幕”。身处其间,观者可通过观察“光幕”的位置来判断空间结构。每个人将从错综复杂的光影中寻得对空间独道的理解。


▲ 展览现场


空间投影装置

早期奠基作品之一,其灵感来源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作品共有三十六种不同形式,分为两大类:角落投影和单墙投影。特瑞尔用投影仪将光束以特定的角度和形状投射到黑暗房间的角落或墙壁上。角落投影中,观众会看到一个发光的三维几何体悬浮在地板上方的角落里;而在单墙投影中,观众则会对被照射区域周围墙体的深度发生感知错乱。



▲ 展览现场


墙角装置

与投影装置相似,墙角装置相当于浅空间装置在角落空间的衍生版本。在外凸墙角一个开口,置入荧光光源。在黑暗的空间中,投射出的荧光天衣无缝地镶入开口中,似乎变为一块悬浮于墙面的三维实体。

▲ 展览现场


浅空间

特瑞尔以其投影装置的艺术理念与手法为基础,于1968至1969年间创作了浅空间装置系列。其形式感与投影装置相似,带来的空间感却恰恰相反。光源被安装在观众正对墙体的背面,造成墙体悬浮或内外翻转的错觉,将三维空间塑造为二维平面。




▲ 展览现场


曲面玻璃

柔和的光线透过弯曲墙面上的圆角矩形开口缓速向内或向外变幻着色彩。而互补色之间的微妙作用更丰富了视觉效果, 让作品平面的维度与深度不断移动,仿佛有着呼吸一般的韵律,带来冥想状态的体验。

▲ 展览现场


投射光

此作品采用了全息摄影,即记录被摄物反射光的全部信息,并通过胶片再现光波形成三维立体影像的技术。该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被摄物并非实体,而是光线本身。随着视角的转换,观者会在影像底片中看到光斑形成的立体维度,如同镶入了一块彩色玻璃体,变幻着色彩与形态。



▲ 展览现场


罗登火山口

罗登火山口是特瑞尔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宏大的作品,综合呈现了他对光、空间与感知的深入思考,被视为其艺术生涯的巅峰。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特瑞尔开始计划地景艺术的创作。1974 年,他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佩恩蒂德沙漠中发现了罗登火山口。之后的四十多年间,特瑞尔在其内部设计建造了厅室与隧道,将这座死火山口改造为了裸眼天文台。竣工后,罗登火山口将由 21 个观测室和 6 条隧道组成。置身其中,观者可欣赏光影变幻、探索天象奇观,在有限空间内体验宇宙的广袤无垠。




▲ 展览现场


反射全息影像

此作品采用了全息摄影,即记录被摄物反射光的全部信息,并通过胶片再现光波形成三维立体影像的技术。该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被摄物并非实体,而是光线本身。随着视角的转换,观者会在影像底片中看到光斑形成的立体维度,如同镶入了一块彩色玻璃体,变幻着色彩与形态。






▲ 展览现场


空间分割

特瑞尔于 1976 年开始制作空间分割装置。该作品由两个大小类似的相邻空间构成,分割两者的墙中间有一个长方形开口。较亮空间的光线沿着内壁渗入观者所处的较暗空间,使整体达到微妙的平衡。观者需要在黑暗的通道中摸索前行,步入内部空间,展厅墙面上呈现长方形像是发光平面或单色油画的开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观者对黑暗环境的适应,体积和深度的感知满满恢复,画面会呈现和初看不同的视觉感受。

▲ 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中国首个大型回顾展

展览时间:2017.1.22—5.21

展览地点: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