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斯丁·舒尔德:异生物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489   最后更新:2016/12/05 08:58:58 by 毛边本
[楼主] 叮当猫 2016-12-05 08:58:58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花家地小区9号楼 五单元 602 上楼就吃瓜


这里没有宽阔的空间,没有高端的展墙,更没有专业的射灯,但有一个专业的“双年展”,“花家地双年展”。作为Individual实验艺术项目的第四回,同时也是第一届花家地双年展“吃瓜!吃瓜!”今天上午正式开吃。

▲发起人卢征远(左)、段少锋(右)

五十平米的空间,展出了100余件作品,更有荒木经惟、安东尼·格雷姆、徐冰等国际热门艺术家的共同参与。


▲展览开幕当天加入的艺术家正在即兴创作


此次展览从12月1日的八十余位艺术家到今天参加的共有一百余位,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据说海报都改了不少遍),这些活跃在当代艺术界的参展艺术家,他们中有中国本土艺术家,港澳台艺术家,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艺术家。说起来,这个信息量巨大的双年展与我们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空间组合在一起究竟会带给大家怎么样的观展体验呢?

花家地,一个对于北京艺术工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之一,也是北京一个再普通过的小区居民楼之一。这就是“花双”的诞生地。


一方面,早期的艺术群落到现在中央美院为核心的毕业生大多在附近居住,是一段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记忆。另一方面,居住空间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尤其在北京,据悉,从2008年以来迅速上涨的房价开始,地产变成了一个不变的热点,具体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的小区居民房,一间五十平米的居住空间在房市上售价从2000年的五六千每平米上涨到了现在的四万多每平米。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这个国家的变化,当代艺术的变化,在这个城市十年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花双”与其说是展览,它更像是一场游戏,每一位参展艺术家与来参观的人都参与其中,也是关于藏和找的游戏(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藏在房间的每一个地方,观者则需要去寻找去发现作品),说是藏到不如说融入更为贴切,“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艺术融入完全日常化的琐碎细节中,而观众的观看方式更像是一个寻找、发现的游戏过程,这是一场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游戏,是艺术作品和生活空间之间的游戏。

▲这看起来很自由

“吃瓜!吃瓜!”,“吃瓜”原本是一个直白的生活用语,慢慢逐渐成为一个网络热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新旧交替的今天,“围观”这一现象也从线下走上线上,齐齐围观。


据悉,观众在观看“花双”时每个作品的展签将有一个随机的编码,在观展前观众将收到“看上去得像个双年展”组委会发到手里的作品清单,观众根据清单来寻找作品,并填写每个自己找到的作品的编码填写,找到所有作品的观众将由本次双年展组委会颁发最佳观众奖。


寻找一个真正认真看完一次展览的最佳观众


(你只有一周的时间)

▲部分作品清单

还没进馆,一股“双飞”的气味扑鼻而来

▲头顶也不要漏掉






▲拆了你就得买

▲会不会放不下


(电脑中的文件夹要好好检查)



▲贯穿空间的一条线

▲是洗衣机还是搅拌机

▲二十位烟民与艺术家的共同创作

俗话说的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艺术展上不分内外的“围观”群众比比皆当代艺术更尤为明显。就双年展而言,国际上有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国内有上双、银川双年展等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积极关注(“围观”)。而此次花家地双年展是一个艺术家布展的有趣程度远大于展览本身的展览,是一个只是叫做“双年展”的展览。


▲扫不出来的二维码?




▲罗马湖的水

▲炮弹所制



▲海尔兄弟穿衣服?






▲据说找齐6只有奖














▲黑桥的灰



















▲头发?

▲双喜

▲地书




▲白酒挥发器




▲很长的头发

▲小心头顶


“花双”是一个可以被仔细寻找观看的过程,与以往的呈现方式不一样,项目提倡的是新的展览和观展方式。鉴于展览场地特殊,是一个日常的居民生活空间,为了避免打扰周围邻居,展览参观需预约,预约请联系“新青年艺术沙龙”公众微信后台。


Individual项目第四回

项目名称:“第一届花家地双年展”


主办方:自画廊

展览总监:卢征远

项目总监:段少锋


执行策划:谌彧

项目助理:李子蜜

项目支持:新青年

北京菌丝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