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泰特馆长与中央美院院长一次两小时的论战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1   浏览数:1065   最后更新:2016/11/18 23:38:45 by guest
[楼主] 展览预告 2016-11-18 22:20:57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将于11月19日将推出“地粮:段建伟”个展、“幕间:季鑫”个展以及项目蜂巢·生成第二十二回“矩阵:游迪文个展”。


“地粮:段建伟”新作展

地粮:段建伟

艺术家: 段建伟

策展人: 夏季风

开幕时间: 11.19 16:00

展览时间: 11.19 - 12.19


“地粮:段建伟”个展在A厅举办,展览由夏季风策划,是段建伟继2014年“面目”之后在蜂巢举办的第二次个展,将呈现艺术家近两年的新作。

段建伟 装土豆  2016 布面油画 160×130cm


段建伟1961年出生于河南许昌。少年时期的段建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入学习绘画的状态,在三十多年的创作中,段建伟经历了从带有原乡情感的中原叙事向绘画本体觉醒的过渡,以至走向自觉的绘画性和形而上化的感性形塑。

段建伟 休息 2016 布面油画 130×160cm

段建伟 水库-2  2016 布面油画 180×150cm


在近两年的绘画中,人物形象带有极强的形式感,人物表情大多显得极为神秘,往往只带有幅度极小、不易察觉的细微动态。这种形而上化的神秘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画家对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的深入钻研,特别是乔托、马萨乔、安吉利科等人的肖像语言给予他颇多灵感;另一方面的影响则来源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古代石窟造像和壁画的启示。


段建伟绘画中的人物作为一个完整的形态极为考究,人物与背景的处理都更倾向于一种绝对化的形式逻辑,所有人物都成为永恒的物体。形而上化的脉络愈发清晰,画面形象恬淡平和,恒久,耐看,甚至带有某种意味深长的幽默。段建伟的静物和风景画则显露出民国绘画中的稚拙与通达合一的“逸品”气息。


段建伟 羊 2016 布面油画 60×80cm

段建伟 母子  2016 布面油画 50×40cm


段建伟画面中的人物虽然还是沉默着,却常如圣像画般富于华光,仿佛重现了本雅明所说的“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萎的灵晕”。一切都悬而未决,却又这般坚实,浓重的形而上意味与平静得出奇的情状,都使画面传递出更复杂的观看可能性和更多样的语义。


正如纪德(Andre Gide)所提出的、与《圣经》中的“天粮”或“神粮”相对的概念——“地上的粮食”,这是人类在大地上享用的果实,也象征着人类在大地上谋取幸福的精神食粮。段建伟绘画的转变中的每一点进展都形影毕现,他是如此自知而坚定,仿佛明白自己的“命”在哪里,并乐于在各种具体的限制中求生门。正如纪德的不朽写作,段建伟的创作也源自广袤的大地,这个个人化辛勤播种、耕耘、收获的结果,正是一个优秀艺术家向所有行走在大地上的人们所奉献的精神食粮。

段建伟 秋收  2015 布面油画 100×80cm




季鑫个展 "幕间"

幕间:季鑫


艺术家: 季鑫

策展人: 杨鉴

开幕时间: 11.19 16:00

展览时间 : 11.19 - 12.19

季鑫 归去来兮 2016 布面油画 260×128cm


“幕间:季鑫”个展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B厅展出,展览由青年策展人杨鉴策划,将主要呈现季鑫2015年至今的新作。

季鑫 树林中的女人 2015 布面油画 直径99cm


季鑫于1988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本科及研究生皆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幕间”是季鑫2013年毕业至今的第三次个展。季鑫擅长拾取古典绘画中的元素,古典绘画永恒性的魅力成为季鑫绘画创作的重要背景,带着深层次的感性光芒,季鑫的实践始终朝向对永恒性意义形式的追寻,并以此反复打磨自身独特的语言方式。

季鑫 花鸟 2016 木板油画 38×30cm


与前两年的创作相比,在季鑫的新作中,童话色彩有所减淡,反而是神秘气息更加浓重;与此同时,季鑫的创作推进也是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内在则暗流汹涌。艺术家对经典化风格的摄取并非是风格考古学的工作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是依靠艺术家的自觉和感知切入古典风格之中。


在经营画面时,艺术家笃信直觉,他在画面中安排隐隐闪过的关联性,用缄默挣脱枷锁,让画面闪现出一种迷人而又不可复制的个性,他将自我的感觉和形象转变为沟通方式,消弭人们感受的隔膜,使得隔绝的世界来到我们中间,成为现实。

季鑫 晦暗的房间  2015-2016  布面油画  120×200cm


季鑫绘画中的“感觉与形象”包括其中透露出来的北方文艺复兴、哥特、中世纪或民国的元素与特征,艺术家用绘画性统制了画面的不同元素;与此同时,通过格式各样而的元素创造了一个扁平化的情感入口,以趣味的重叠将观众带入一个统一的情感和风格区间。


另一方面,季鑫为绘画中的人物建立了一种普适化的“面相”,他们都带有孩童化的面部特征,从而建立起属于成年人与孩童共通的、带有普遍性的感知世界,约翰·科林(John Currin) 在绘画当中也有类似逆年龄化的设置,但与之所涉及的对中产阶级批判所不同的是,季鑫意在绘画中揭发观看瞬间的精神共鸣,在一些作品中,季鑫对画布和画框形态的差异化处理,同样出于这一意图。

季鑫  风景-双月  2015  布面油画  30×40cm


此次个展的名称——“幕间”,本意指戏剧演出时场景切换的间隙,在展览中又同时喻指两种时空当中的间隙。季鑫的创作出于这样的“灰度空间”之中,既不是大开大合的演绎和振振有词的说道,也不是冷漠的旁观,运筹严密的推导。


“幕间”在情感上是艺术家所倾向的暧昧区间,具体在作品之间结构关系上则代表了创作线索的互喻状态,恐惧喻于美好当中,同样,美好也喻于恐怖之中。绘画中的感觉与形象在荒诞和悖谬中戏剧性得自我发酵,感知的通道被打开,一切比邻,彼此倾注。




蜂巢·生成 XXII  “矩阵:游迪文个展”

蜂巢·生成第二十二回

矩阵:游迪文个展


艺术家: 游迪文

策展人: 赵小丹

开幕时间:11.19 16:00

展览时间 : 11.19 - 12.19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蜂巢·生成”项目第二十二回展:“矩阵:游迪文个展”将主要呈现“矩”和“矢量操作”两个系列,并辅以部分手稿,这些作品聚焦了艺术家对当代消费和景观社会的思考,两个主线系列在表征层面具有平行意味,在深层次则构成密谋式的对当下的记录。本次展览由青年策展人赵小丹策划,将持续至12月19日。

游迪文 矩系列No.3  2015 布面油画 170×205cm

游迪文 矢量操作系列 No.1 2014 布面油画 40×30cm


游迪文于1988年生于湖南湘潭,本科及研究生皆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15年毕业;曾于2014年赴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曾获罗中立奖学金。


游迪文的创作思考可以从其早期个人生活经验中寻觅到内在的影子,他在成长时期观察到湘潭被钢铁厂占据,将城市建设为工业重镇是宏观政策性的引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渗透至消费社会的日常,这是技术化时代的产品化性质:游迪文在画面中剥离了事物原初的实用性,他在画面中不断覆盖产生看似不完美的画面效果,严谨的构图和平直的线条显示出强烈的理性控制,增强了画面的冷峻感。


相关的思考和绘画演练在近期呈现的一种倾向,以“矩系列NO.4”和“矩系列NO.7”为导向,在文本意义上暗示了更多鲍德里亚对趋于符号式消费社会的阐释。


游迪文 矩系列No.4   2015 布面油画 250×360cm

游迪文 矩系列No.9  2016  布面油画 160×140cm


游迪文“矩系列”当中的家用电器更侧重于机械命运本身,并且试图对当下的社会产生一种反思。如果将其创作的另一个系列“矢量操作”考虑进来,这个问题则更加明朗。机械的生与死,从某种现代性意义上,昭示着两种层面的仪式感。


依据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当中的观点,现代社会的技术工人与早前工匠的区别在于后者对于一件新物件的诞生在全程存在着意义,而前者仅仅是新物件制作过程当中的一颗异化的“螺丝钉”,这似乎是“矢量操作”的内在含义;而关于机械的死亡,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讲,则属于一种由于极大的丰盛所导致的“浪费”。


消费社会在新物件不断诞生的同时,一批又一批被淘汰掉的事物命运几何,仅仅是某些技术操控者不断升级而创造的巨大垃圾场,抑或是源于工业文明而后异化的消费景观?游迪文的“矩”系列像矗立并且安置妥当的一个个墓碑和棺材,其中包含了对于工业化不良后果的阵阵隐痛。


游迪文  矩系列No.8   2016  布面油画   205×170cm

游迪文 矢量操作No.13  2016  布面油画  23×30cm


可以说游迪文早期个人经验的构建是其创作中观点倾向的来源,他的目光转向当下消费和景观社会,并以绘画呈现,这种经验和思考撞击呈现出的脉络变得更加清晰。具体到本次展览,我们试图将其作品的气息传递给观者,从而引发对我们所身处时代的一种思考。对于艺术家本人,这次展览更像是一个梳理。在这样一个游弋的过程中,我们期待着某些内在痕迹的显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