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陈侗→一个有活力的美术馆应该是怎样的?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681   最后更新:2016/11/08 21:27:25 by 毛边本
[楼主] babyqueen 2016-11-08 21:27:25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11月4日推出了“征兆:邬建安新作展”。此次邬建安在美术馆的大型个展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前波画廊协办,并由巫鸿担任策展人。


艺术家邬建安导览现场



在邬建安早期的作品中,他通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中西方神话和哲学进行了具有个人风格和当代文化想象的诠释。而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其最为熟稔的创作媒材和风格的作品,同时他也将主题和媒材涉猎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巫鸿介绍道:“邬建安的想象力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他的作品也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刺激和扩展人们的艺术想象。他游走于文字和图像之间,在抽象与具象之上又加上一个叙事维度。他摆脱单纯的视觉和观看,因此引入了声音和演出。他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在瞬息间带往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他跨越媒材和风格:绘画、雕塑、剪纸、装置提供给他多样的语汇,但同时激起跨界、综合、打乱、超越的欲望。”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现场

此次展览以“征兆”为题,展出了艺术家邬建安的四组不同形态与媒介的艺术作品,从历时4年所作的“标志性”的大型彩色剪纸拼贴作品《大河的诞生》,到从内容上与剪纸作品发生互文关系的装置作品《三王冢》。从运用黄铜镂刻的语言对10年前的作品进行“再创造”的《白日梦的树林》,再到最新的“跨界”艺术实验——由9件仿真动物标本组成的互动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征兆》。


展览通过建构一种复合性的视观,一方面呈现艺术家围绕中西方神话和社会现实中有关“征兆”的观念与现象所进行的“主题阐释”,另一方面也是对邬建安十年来艺术实践经历的一次“隐性”回顾和线索梳理,为学界和公众了解他的艺术思考理路和创作的方法论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邬建安与张国龙

中央美术学院的同学们和艺术家邬建安、吕胜中合影


▲什么叫人气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开幕现场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主持开幕式


从左依次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北京民生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李文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艺术家邬建安、前波画廊负责人茅为清。

▲来自美国的视频连线



巫鸿对此次展览的主题进行了诠释。“《征兆》是神秘的:一些奇异现象出现了,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大事件,或是天降灾祸或是朝代变换,甚至是人类和地球的终结。‘征兆’的思维逻辑超越文化和地域的分野,隐藏在古人的科学推理和政治哲学之中。


但无论怎样它总是对未知和对将来的想象。在这一点上征兆与艺术——特别是与当代艺术有着值得思考的内在关系,因为艺术总是有关想象的,而真正的当代艺术总是为了通向未知和未来而创作。”


此次“展览因此提供了一个连接神话世界与当代思考的契机。其中四件作品的主题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中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根源:这里有“与天地争神”的无头巨人刑天,有《山海经》中身发异声的奇形动物,有“眉间尺”传说的惨烈结局,也有由汉代“摇钱树”化出的“白日梦树林”。


犹如文化的基因, 这些故事与形象在这个展览中被邬建安的当代艺术作品再次激活。”相信此次展览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邬建安跨越古今的当代艺术创作所蕴含的视觉能量。


现场部分展出作品


《征兆》与《白日梦的树林》


《征兆》,九件动物标本,抱过大象、犀牛、虎、马、梅花鹿、山羊、绵羊、鹅与公鸡。每只动物都有点异常之处,你们发现了吗?这九只动物就像《山海经》中记录的动物征兆,他们因为身体的异常而承载了窥见未来的神秘信息。


九件标本同时又是乐器,在各自发声时,他们就像是兼具形态与声音的完整“预兆”。

▲《象》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四牙大象

▲《虎》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九头老虎,就像《山海经》中的昆仑神兽开明

▲《犀》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你的独角好像长反了吧?

▲《马》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你的花纹真漂亮

▲《梅花鹿》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炯炯有神,但是位置好像有点不太对

▲《山羊》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你是关公吗?胡子这么长

▲《绵羊》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长了一只虎眼的羊

▲《鹅》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你的脖子有点长

▲《公鸡》 仿真标本 乐器  铁板 2016

木棍的好朋友



《白日梦的树林》,十七棵黄铜雕镂的树状雕塑。


据艺术家邬建安介绍,每棵树状雕塑都分为了两层,每一层都是一个单独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来自艺术家2003——2004年北京“非典”疫情严重期间创作的一批剪纸作品,邬建安称之为《白日梦》。这些形象就像是那个时期伴邬建安度过恐慌的梦幻朋友,也是抽象的个体精神体验对灾难性的现实危机的一种回应,于是他们构成了另一种虽不可见却又“活生生”的真实。











《征兆》与《白日梦的树林》的布景就像梦中断断续续的泡影呈现在观者的眼前,梦醒后我们似乎记清楚的记得它们,却又说不出来。


《大河的诞生》

▲《大河的诞生》 背绢彩色剪纸拼贴 2016


12幅2.5米x1.8米的剪纸拼贴画,连接拼组成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些连绵的山形似桂林山水,能够引发象形的联想。组成群山形象的是无头的“刑天”和其他来自《山海经》中的神袛,如句芒、丹朱等等。刑天与这些神袛形象视乎都在群山间疯狂的呼喊或舞蹈,试图找回其失落的头颅。

▲邬建安 《大河的诞生—总角》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大河的诞生—好逑》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大河的诞生—理水》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大河的诞生—阀异》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大河的诞生—向背》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大河的诞生—杀机》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群山—断首》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群山—山藏》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群山—猛志》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群山—南面》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群山—奇珍》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邬建安 《群山—众里寻》  剪纸  250 x 180cm  2016


《三王冢》

▲《三王冢》石膏 人发  共三件 尺寸可变


三颗一样的石膏与人发制作的“头颅”摆放在《大河的诞生》下方,与《众里寻》那个找头的故事产生一种对应的暗示关系。

原本分属于敌对者的三颗头颅在同一个鼎里被煮成白骨,意味着身份的混淆与真相的遗失。就像人们一直试图找到刑天那颗藏于群山之中的头颅,想要借它去证明曾经存在的“理想世界”,但理想或者真相总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真正的理想状态或许从来没有存在过。


《兆》


爬梯时间!

这次演出是小河与艺术家邬建安的一次合作,小河将联合波普音乐人熊熊作业与香港独立音乐人潘君杰,三人支配九只动物标本,通过演奏安装在动物身上的打击垫、吹管、琴弦等乐器,操纵多类型声音的组合与变幻,以呈现某种沟通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寓意。

此次表演的主题为“ 兆 ” ,在中国语境中,“ 兆 ” 的涵义非常广阔,它是一种计量单位,也是古代巫者占卜时烧灼龟壳所形成的裂纹,由此衍生出“征候”的寓意。

“ 兆 ” 是邬建安《征兆》展览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源于邬建安与小河二人有意图的跨界交流。任教于央美实验艺术系的邬建安一直在尝试包括绘画、雕塑、剪纸和装置在内的多媒介表达,小河也在民谣、即兴和实验等多类型音乐中探索声音创作的边界。这是两人在声音装置上的第一次合作,邬建安团队负责仿真动物标本的制作,小河团队则负责声音内容制作和乐器的指导安装。

过去的两个月里,在对动物如何发声以及发什么声的巨大好奇的驱动下,声音团队(小河领头,成员包括上述两位独立音乐人和一位执行统筹)干过的事情包括:讨论不同动物适用的不同音色,吹管、效果器等声音物料采购的询价议价,试验无线耳机与蓝牙耳机的使用区别,试验单件乐器在动物身上的发声效果,改装乐器,熬夜,吐槽国产电池,以及在微信群里声明组织纪律性对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出于对创作的热情,我们完成了一件从无到有的事情。最后,在贴出这次展览演出的详细信息之前,我们还有两句致谢的话要说:感谢艺术;感谢电商,它的出现才让声音器材的采购如此便捷高效。

看邬建安的作品,不自觉会瞪大眼。我猜,邬老师炯炯的大眼珠,就是在做这些作品时成就的吧。感谢他和这些壮观地作品,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界”与“皮”。这个名为“征兆”的展览,我们作为声音设计参与其中,当我置身这些标本中演奏它们时,跨越、模糊“皮”与“界”的行为本身,便成了“征兆”的实相。

——小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