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多媒体艺术家皮皮洛蒂·瑞斯特首个美国回顾展开幕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2719   最后更新:2016/10/28 21:37:04 by babyqueen
[楼主] 叮当猫 2016-10-28 21:37:04

来源:凤凰艺术




第一届北京·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圆满闭幕

2016年10月23日,由国际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JonasStampe,丹麦/瑞典)发起的第一届“北京·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在经过17个国家32位艺术家为期十天的现场行为表演后,于798艺术区的丹麦文化中心迎来此次艺术节的闭幕。闭幕当天的行为表演展现了当今国际最具前卫性的行为艺术家作品。他们代表着行为艺术不同形式、不同精神层面的丰富表达。


在行为表演中,艺术家将各自的情感付诸于对身体的极度对抗中,传达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其中潜在的不可预测性和互动让每一位观众变成了参与者,带给他们强烈、直接而纯粹的身心震撼。


为期十天的“北京·现场”,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形式,为中外观众展现了国际当代行为艺术多样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不断延展着对艺术理解的边界。以下是“凤凰艺术”的现场追踪。

▲ 14日 1米66,张彬彬,photo by空山

▲ 马瑞茨·提斯特拉MauritzTistel, 瑞典 行为现场

▲ 15日黄锐[中国]行为现场

▲ 15日谢蓉EchoMorgan, UK / 中国 行为现场

▲ 奚建军 UK \ 中国 "拯救“ 行为现场


透过首届“北京·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JonasStampe,丹麦/瑞典)的描述,以及32位艺术家为期十天的行为表演,不难看出这些艺术家不论从年代、表达方式还是倾向性都展示出了极高的国际水准,这也让我们深刻地走出了对身体“需要被伤害”的行为艺术误区。是因为当我们正确、真诚地认识人本身的任何一种感官、心理时,会发现人只有在困境面前才能尝试去打败自己或重新认识自己,而这绝非一种不归属于人类的潜能,只不过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尝试给自己一次机会。

▲ 艺术家段英梅、戴光郁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 艺术家陈宇飞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人和空间”, ”Human and Space”

“空中传送”, ”Signal in the Air”

▲ 16日苍鑫Cang Xin,人体音响 现场


23 日 阿里•艾•费特拉维& 瓦提克•艾•艾美瑞(AliAl-Fatlawi & Wathiq Al-Ameri)荷兰 / 伊拉克


在这种逆境当中,我们真正认识到了行为艺术的“情感对抗性”,以及观众参与的重要性,而绝不仅限于一种“景观”。对于乔纳斯·斯坦普而言,他尤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观众的求知欲,这里有一股强大的渴望,渴望去看、去经历。可以说,中国的行为艺术渊源久远,许多知名的艺术家在早些年都有行为艺术的创作经历。所以乔纳斯认为,在北京集中并高质量地展出国际、国内的行为艺术家作品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23日 乔金•斯坦普Joakim Stampe, 瑞典


既然行为艺术是作为一种既“既定”又“即兴”的身体情感表达,那它必定存在失败的风险。行为艺术的风险就是,你可能会在“既定”面前失败。因为现场表演,会让艺术家时刻面临调整,甚至得到的结果有可能是一事无成,你并没有办法坐在工作室里去修改、添补。但在面对观众,面对失败的可能性时,其中积极的、为之高兴的反而是即兴的偶然所激发出的个体的无限可能,甚至直到艺术家能量的耗尽,这或许更能为我们展现出强烈的、震撼人心的作品。




▲ 23日 《极地》肖鲁Xiao Lu, 中国






肖鲁:


不可确定的东西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

发生意外之后我坚信一种直觉,可能当时也有一种兴奋感,

感觉这个作品一定是很棒的。

可能这种兴奋感让我忘记了危险,疼痛感被冰止住。

其实是作品本身的震撼力在支撑我,把我自己打动,所以坚持了下去。



▲ 23日 《极地》肖鲁Xiao Lu, 中国


这不难让我们深刻地记起在“北京·现场”的闭幕日,艺术家肖鲁在实施行为作品《极地》时,血浸破冰后触动人心的画面。这或许使人感到用身体的真实去造作的极致画面有种种对身体低本钱的挪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与艺术家肖鲁实施行为之前的长时间交谈中,这种高成本的身体代价连她自己都根本没有想到。在设定与偶发面前,我相信她更愿意选择偶发,因为偶发更加真诚地让人哑口无言,然而这就是真正的属于人的“事实”——身体的代价与自我承受。我们也心喜地看到了作品《极地》在沾染血液后所付诸的精彩,耐人深思。


▲ 15日尼格尔·罗尔夫Nigel Rolfe, 爱尔兰 行为现场


这种事实般的“真实”也让我们回想起尼格尔·罗尔夫的行为表演,他的每一个举动、对每一件道具的运用都非常细致。尤其是他用头推动那个盛满水的水桶时,不断慢慢地动作,使我们不禁思考:那意味着什么?让人思考其中的深意。此次“北京·现场”是在现场、观众面前呈现了所有艺术家的强烈概念、情绪。




▲ 23日 约翰•考特John Court,芬兰


可以说,行为艺术中的时间是艺术家们运用的重要元素之一。有些艺术家完成作品只需要2分钟、50秒,有些艺术家可以花上一年的时间。通常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作品,用时会在30分钟至50分钟之间。但在芬兰艺术家约翰•考特(John Court)的作品中,他持续走动和奔跑了5个小时,他也为行为艺术的表演带来了另一个角度。同时持续观看一个人进行某件行为的这个过程也是意义深远,影响深刻的。








▲ 23日 艾莉森•诺尔斯& 约书亚•塞尔曼AlisonKnowles & Joshua Selman, 美国


行为艺术弥合生活和艺术之间鸿沟的能力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它用人类的行为来反映现实。这是真的。就像生活,它不仅仅意味着活着,以及转瞬即逝,它还囊括了时间和空间,此时此地便是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它不是在扮演或是代表什么,它就是自己,真正地存在着。就像激浪派艺术运动先驱艾莉森•诺尔斯(Alison Knowles)在丹麦文化中心制作的超级大沙拉,把与观众的距离拉到了极致,如她所说,“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我所说的话,近距离接触我的作品,关键的是可以看到我。我认为行为艺术有趣之处在于艺术家可以直接地感受到观众的反应。”


▲ 23日 艾莉森•诺尔斯& 约书亚•塞尔曼AlisonKnowles & Joshua Selman, 美国


在这里,观看者与被观看物体之间所产生的异化作用也具体反映在:一个人观看的事物越多,他的生活便越贫瘠;他越是接受和承认他自身的显性需求,越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存在感和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无法找到心安之所的原因,因为景观无所不在。


▲ 23日 路易克•柯南斯基LoicConnanski, 法国


这就是行为艺术作为一种人类艺术的表达,能够在其行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所观看的不是一个物体,而是另一个从事着我们正试图去理解的事情的人。由于它是由另一个个体所创造,也许不能总是为我们所理解。它可能不太一样,可能除了让我们产生思考以外并无任何其他功能,但它是真实的。它是视觉艺术中最高级的现实主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