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伟一个质疑知识的知识分子
发起人:一堆烂牙  回复数:2   浏览数:2438   最后更新:2007/06/04 06:20:13 by
[楼主] 牧羊人 2007-06-03 11:18:46




[









[沙发:1楼] 牧羊人 2007-06-03 11:44:13
    28日,一场以80年代出生的艺术青年为主力的艺术展览"果冻时代",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一个月时间。 

    60位参展者用350件作品诠释着他们的"果冻"生活。在展览现场,以作家郭敬明为模特的系列肖像画引起不少观众驻足,作品标题分别为"奶油2号"、"奶油3号"、"奶油5号"。而《重建宇宙计划》则是用一些类似云团的装置,和美术馆墙壁上的绘画,表达出对未知世界的遐想。 

    除了大量充斥漫画元素、波普风尚的绘画之外,展览中也不乏一些关注社会现实的艺术作品。事实上,绝大多数80后参展者的作品一直都是在民间展出,这次是首次登堂入室,进入美术馆。 

    "这些作品在我看来有些不同寻常,有些作品显得怪诞,让人不断反问自己,什么才是艺术,透露出类似西方青年的气息。"来自美国的观众娜索塔西亚这样说。 

    上海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张晴介绍说,"果冻"象征着"80后"艺术家们的状态。从1985年第一条果冻生产线被引入中国到现在,果冻在中国历时22年,与198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共同发育成长。此外,果冻还形象地展示了未来这一代青年艺术家"自由而孤寂、开放而自我、纯粹而贫瘠"的精神气质。


出处:北京青年报
[板凳:2楼] 牧羊人 2007-06-03 11:48:18
把六一节改成果冻节吧

马非马带我见了大胡子张晴。上海美术馆定于2007年5月28日举办主题为“果冻时代”的展览,展览为期一月,策展人就是这个大胡子。
上海的媒体人七七八八坐了一圈。我冒充上海的媒体人也坐在中间。
展览旨在全面考察中国1980年前后出生的艺术家,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创作倾向及创作特征。
所有的措辞里面我独独对“果冻”这个词感兴趣。
果冻原为西方的一种点心。从1985年第一条果冻生产线被引入中国开始,在中国历时22年,与198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共同发育成长。除时间上的吻合之外,果冻的形态、性质也与1980年前后生人有种种不谋而合。
童年短暂,如一个来不及品味就吞下喉咙的果冻;成年期却格外漫长。这代人在羽翼未丰前就开始想要挣脱儿童这个称呼,却又要不断回头以儿童的身份回避成年的压力。
果冻时代出生的人奉行非线性无章法的拼贴哲学,是一个混沌没有界限却融为一体的果冻;不过很多果冻人又有非凡的天赋,绽露情感的波澜及心灵深处的感悟。如同剥去外壳的果冻闪闪动人。

就像SHE唱的《我不想长大》。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

据说果冻人的标志是说话嗲声嗲气,包包里可以随时翻出玩具。就像果冻的颜色,粉粉嫩嫩好像一个小白痴宝。
果冻人的另一个标志是很会耍,耍人,耍赖,耍自己。
有人因为自闭跑到智障学校找偶像,因为对方比自己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心服口服。
有人因为想不出老板给的题目在地上打滚,说不干了。
如果你和他们谈责任,等于鸡同鸭讲。
可是你和他们谈哲学,谈一切有关艺术、性爱等行而上的玩意,他们都OK。

果冻愿意和你交往的前提是你必须容忍。大胡子张晴说诀窍是他们飞刀的时候你盾牌,而他们盾牌的时候你就飞刀。
但是他同时又提醒,千万别被滑不溜手的果冻给噎着。汗。。。。。。。。。
不容易,不容易,搞这么个展览不容易。
可以想象得出他们是一群后理想主义和后英雄主义的“白痴宝贝”。

如果可以,我建议六一节可以改成果冻节。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以互相抛掷果冻取乐。
做一个
永远都笨又傻却很自在的果冻。


转自  我在二堂喧哗
[地板:3楼] xxxxxxxx 2007-06-03 11:52:41
超设计2.0幼齿版
[4楼] guest 2007-06-04 11:01:23
上面大姐的屁屁,能加我小弟弟吗,好想
[5楼] guest 2007-06-04 14:33:22
你管的着吗,张馆长从小家境不好,吃不上果冻,现在好在混个大策划还不逢六一国际儿童节之季
与天下小朋友大吃一顿,吃个果冻英雄人物出来,其不快哉,在搞个果冻双年展,看谁吃的多,
冠军有张馆长发果冻英雄奖,顺便招开英雄事迹报告会,其不乐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