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黯雄:站在文明废墟上,你挖出什么?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335   最后更新:2016/10/10 15:30:45 by 小白小白
[楼主] 点蚊香 2016-10-10 15:30:45

来源:今艺术 文:杨尔宁


2016光州双年展展场一景


在韩国「民主圣地」举办的第11届光州双年展(Gwangju Biennale)于今年9月盛大开展,展题为「第八气候带(艺术何为?)」(The Eight Climate: What Does Art Do?),强调以艺术为本、以光州为中心。自年初起便透过各种深入民间的活动与研讨会,试图跳脱既有双年展讨论艺术潮流、从利用华丽作品吸引关注的地方庆典模式,回到在地内省,并摸索艺术所代表的角色。开幕时更请来艺人玄彬(Hyun Bin)担任宣传大使,藉此拉近双年展与一般民众的距离。


展题中的「第八气候带」概念来自12世纪的波斯哲学家苏瑞瓦尔迪(Sohrevardi)及20世纪法国哲学家柯尔宾(Henry Corbin),以古希腊七大气候带理论为基础进行延伸,所扩充的定义为「只能够透过想像到达的世界」。在第八气候带并不探究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神话间的区隔,强调以更实际与具体的效果为担保,并以想像中的潜在能力为其特性。巧合的是,当代艺术的驱动方式及立足点,便是在「第八气候带」之上。本次光州双年展则由策展人琳德(Maria Lind)带领来自37个国家的101组(120位)艺术家,共展出252件作品,其中由20位艺术家进行现地研究,以「第八气候带」为基础,为艺术创作寻找艺术本质,并重新定义光州双年展在光州的意义。


昔日因地铁交通发展而没落的大仁传统市场,曾在第七届光州艺术双年展的「福德房仲介计画」下,由艺术家进驻而重生为「大仁艺术市场」。该市场于本次双年展亦成为Mite-Ugro和策展团队举办「月聚会」的据点,试图透过对话疏通当地艺文需求,拉近在地艺术与双年展艺术的距离,加深光州双年展的深度。而致力成为亚洲艺文典藏重镇的国立亚洲文化殿堂(Asia Culture Center),以及典藏记录韩国民主化过程的518民主化运动纪录馆(518 Archives),也在近期完成整备,与本次双年展顺利接轨,成为九个「展场外展示场」之一,在空间上也扩展了光州双年展的广度。

朴仁善Park In-Seon│根03 2015


双年展在光州


众所皆知的是,光州不但在日据时期发起反殖民风潮,尔后更于1980年代军政戒严下揭开民主化的序幕。而早在高丽、朝鲜时期,光州便因文人雅士众出,琴瑟词曲不断,被两班贵族们称之为「艺乡」。光州双年展在1995年首次拉开亚洲第一场艺术双年展的序幕,如今已挤身世界五大双年展之一。而双年展成功所带来的涟漪效应,也让韩国政府为光州市挹注一连串偌大的文化经费,2003年起为期20年的「亚洲文化中心都市」建设计画,使光州与艺术更加紧密结合的现在进行式。双年展在光州不但是地方发展的指标,更是光州市民对「艺乡」一词的自豪象徵。正因为如此,光州双年展在提升国际化素质的同时,也时常被放大检视其之于在地城市的意义。


本次光州双年展在「回归艺术、艺术回归」的要点下,少了令人眼睛一亮的惊豔作品,取而代之的是需要时间深入思索的创作,更凸显以光州脉络为主轴的特质。阿旭福德(Doug Ashford)为本届双年展带来的摄影作品《去到韩国曾经发生民主主义运动的场所拿著图画照的照片,以及四个造成某种结果的案例》(Photographs of Paintings Carried to Places where the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South Korea Happened, and Four Examples of what was Produced, 2016)便走访光州及首尔,由当地市民道出对于光州民主化运动的记忆、监禁与死亡的场所,并带著象徵对民主主义热切期盼的绿色纸板,在摄影镜头中完成「民主化过程」,试图透过异时同空的影像,唤起观众心中的共同历史记忆。


在开放式展场空间裡矗立的一间书店,是西班牙艺术家嘉乐夏(Dora García)重现1980年代光州民主化重要据点「绿豆书店」的作品《绿豆书店-为生者、死者、我们众人》(Nokdu bookstore for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2016)。艺术家在驻地过程寻访该书店的创办人金尚荣(Kim Sang-Yoon),以重建店铺细节与陈列史料的方式,重新勾起在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光州市民亦获邀请前来此熟悉的空间,分享当年民主运动的历程。


光州出身的艺术家朴仁善(Park In-Seon),则带来检视都市更新为无数家庭带来失根之痛的作品《根》(Root, 2014-2015)及《漂流》(Drift, 2013)。她认为政府反覆一意孤行进行都市开发所造成的拆迁,造成居民无家可归、漂泊不定,一如建筑被连根拔起般的残忍。她根据家乡因工程建设及城市发展而被拆除的建筑物所做的绘画,令人感到十足的异托邦景象,同时检讨及寻找艺术能够为现实社会事件做的行动。

汤玛斯Christopher Kulendran Thomas│新伊拉姆New Eelam 2016


光州在双年展


呼应朴仁善画笔下的失根之痛,来自斯洛维尼亚的视觉艺术家兼建筑师休斯泰勒婿齐与裵(Apolonija Šušteršiè with Dari Bae),深入光州斗岩洞进行「都市计画,斗岩洞」(Master Plan for Duamdong)。透过地方共同体、居住正义的概念,以由下而上的方式与在地居民在「斗岩洞教室」共同讨论都市开发最本质上的问题,并于今年4月进行了三次研讨会,探讨如何由居民直接以环保媒材进行都市开发的公共计画。在双年展期间于展厅内播出纪录片的同时,并于Nuribom交流中心进一步举办电影上映会、讨论会、工作坊等活动,赋予艺术在地行动的价值。


在光州历史脉络中,1980年5月18日光州事件爆发以来,韩国政府曾经极力封锁消息,试图造成舆论上一片祥和的假象。关注新闻事件、来自墨西哥的艺术团体火山口投资合作社(Cooperativa Cráter Invertido)与此现象产生了共鸣,在记录著1980年代以来光州事件众多史料的518民主化运动纪录馆中展出《雅优奇纳帕学生大屠杀事件中没有面容的活尸》(Faceless living corpse from Ayotzinapa student massacre, 2016),以重合的粗犷线条及物件,暗示墨西哥政府自2014年起便亟欲掩盖阿约齐纳帕学生「失踪」案的真相,提示著历史正在不分时空地不断重演,而艺术则为发声的重要管道之一。


同样是位于展厅外部进行展出的「新伊拉姆」(New Eelam, 2016)长期艺术计画,则由来自英国的汤玛斯(Christopher Kulendran Thomas)进驻国立亚洲文化殿堂複合展示馆之中,结合影像、模型屋、室内设计装潢等多型态的複合装置,探讨在新技术加速化的前卫时代,企业如何得以构成国家(虽然今日韩国已是由三星电子、现代汽车、浦项钢铁等巨型企业所构成)、如何让品牌与艺术家沟通;并想像未来超越国境的网路时代,以往以国家为单位的市民权力,是否随著国境的崩解而更具韧性或更受限制。


由展馆裡外呼应的展示或参与方式得以看出,本届光州双年展将光州城市拉回本位,致力于跳脱以往框架,透过一连串提出问题、寻求解答、预测可能性、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不断地自我探讨。脱离艺术遭受商业艺术市场膨胀、政治工具化等令人担忧的语境,而是将艺术放在双年展舞台中央,超越既有对艺术的观念和理解,摸索艺术所能够代表的角色。

阿旭福德Doug Ashford│去到韩国曾经发生民主主义运动的场所拿著图画照的照片,以及四个造成某种结果的案例Photographs of Paintings Carried to Places where the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South Korea Happened, and Four Examples of what was Produced 2016


光州双年展与双年展们


综观一度犹如雨后春笋冒出,现今即将面临泡沫化的「双年展们」,正面临著「丰年中的困境」。光是在韩国争相举办的双年展,就有清州国际工艺双年展(The Cheongju International Craft Biennale, 1999-)、首尔媒体城市(Biennale Mediacity Seoul, 2000-)、釜山双年展(Busan Biennale, 2001-)、京畿道国际陶瓷双年展(Gyeonggi World Ceramic Biennale, 2001-)、大邱摄影双年展(The Daegu Photo Biennale, 2006-)、昌原雕塑双年展(Changwon Sculpture Biennale, 2012-)、平昌双年展(Pyeongchang Biennale, 2013-)等等。过多性质类似、缺乏公开讨论而草率进行的双年展,不但造成互相竞争、素质良秀不齐,更招来消磨预算的批评。2004年起举办的仁川女性艺术双年展(Incheon Women Artists’ Biennale),亦在2011年开展前因长远规画不明确的理由未能得到国家补助,最终吹熄灯号。


既有艺术双年展因应泡沫化而转型经营的趋势正逐渐成形,例如巴西圣保罗双年展(Sao Paulo Art Biennial),则将活动重心由艺术品展览转移至以演讲与讨论为主的方式,受到舆论相当大的瞩目。而曾以国际宣传为目标的光州双年展,也被长期质疑与地方产生严重脱节。前届(2014年)则曾因讽刺朴槿惠(Park Geun-Hye)总统的画作《世越5月》,遭政治介入后改作及撤展,引发艺术家集体退场的抗议事件,加深了展方与地方艺术界的矛盾。光州双年展因此决定强化与地方艺术界的沟通,以与地方艺术界协同合作的方式,取代以往强调大规模作品陈列的展览。本届光州双年展的一系列论坛中,也邀请光州出身、荣获英仕曼书人国际奖(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的小说家韩江(Han Kang)进行作品朗读会,亦是一促进文学与艺术相遇的尝试。这次光州双年展提出了个「大哉问」,在克服自身某些危机的同时,亦留下了诸多未解谜题,等待艺术界及「双年展们」提出解答:艺术/双年展,何为?


2016光州双年展

第八气候带(艺术何为?)

09.02-11.06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