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自述:我不太相信当下,也不相信未来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435   最后更新:2016/09/30 18:09:01 by 蜡笔头
[楼主] 之乎者也 2016-09-30 18:09:01

来源:798艺术 文:石玥


文章转载自《侨福词典》


罗兰·艾格(Lorand Hegyi),现任圣埃蒂安现当代美术馆馆长,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是世界当代艺术领域重要的评论家和策展人,是将东西方文化艺术有效融合的推动者。他生於布达佩斯,先後在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担任现当代美术馆馆长和策展人。他对世界当代艺术的展开全面地观察和深刻地评论,为欧洲的现代艺术理论研究和公共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014年,罗兰·艾格在法国第二大公共美术馆圣埃蒂安现代美术馆为王鲁炎举办了大型同名个展《王鲁炎》,这是他第三次为中国艺术家举办个展。前两次受邀到圣埃蒂安现代美术馆参展的艺术家分别是严培明和曾梵志。近日,罗兰·艾格来到北京侨福芳草地,首次与《侨福辞典》聊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艺术观点。


《侨福辞典》:圣埃蒂安现代美术馆的学术标准是什么?


罗兰·艾格:圣埃蒂安现当代美术馆拥有二十世纪至二十一世纪期间的现当代艺术馆藏,包括新媒体艺术和设计作品,总计超过18000 多件作品,是法国第二大公共现当代美术馆,仅次於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我们的展览核心是希望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向世人呈现当今的社会现实。我们曾在2005 年做过一个展览,名叫DOMICIL-PRIVATE/PUBLIC,在展览中,艺术家们在公共与私密的关系中去探讨“家”的概念。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二者之间的现实里。有时候是完全的私密空间,比如在你家里的床上,比如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私密对话,这只发生在我们两人之间。但是我们的对话也会被刊载在大众媒体上,就又转变成了一个公共行为。我们现在这个访谈是在一个咖啡厅里,它是一个公共空间,旁边的人甚至能够听到我们的谈话内容。在他们看来我们在做私密的交谈,而事实上我们只是处於私密和公共的中间状态。很多人都在建立私密与公共之间的平衡,而且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你周围的环境某种意义上就是你。你每天随身带着很多东西,你的记忆、感觉、情绪,这些也是私密与公共的范畴,通过你的打扮,你传递了某种信息,但你同时也隐藏了一些感受。你可以选择表达,也可以选择隐藏,最後在私密和公共之间达到某种平衡,这也可以说是生命中隐藏秘密的内在世界与开放的外在世界之间的平衡。事实上,这个展览非常精彩。虽然话题有点宏大,但它也是开放的,重要的,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DOMICIL 来自拉丁语,意为HOME,也可以说是HOUSE,HOME,家,意味着你从哪里来。


我的一生曾在五个国家生活过。所以我的DOMICIL 在五个国家,我说五种语言,这意味着语言也是“家”的一种。你说的语言越多,你能够理解的就越多。你的阅读量越大,你的人生体验就越加丰富。这是私密与公共更加外延的讨论。

王鲁炎在创作圣埃蒂安现当代美术馆展览作品


《侨福辞典》:您担任美术馆馆长德时间超过了30年,您认为什么才是好的艺术?


罗兰·艾格:我认为好的艺术,或者说“真正的艺术”总是在诉说人内心的感受。我不在乎这个艺术家用了什么媒介,我只在乎这个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技术的革新的确看上去魅力四射,新型飞机、新概念汽车等等,但那些不是艺术。艺术是运用这些新技术做的事情,“新”本身不是艺术,而只是实现艺术的一种手段。我希望在艺术中找到人类心智和思想的蛛丝马迹。比如韩国艺术家李禹焕(LEE UFAN)和李康(LEE KANG SO),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够与历史对话,与某种当地的现实对话。但是在很多艺术展上,你可以发现非常年轻的艺术家们,他们娴熟地运用各种艺术媒介,无论是电脑、影像或是新媒体,但是你感受不到他们对人类现实的触动。


艺术建立了一种形式,艺术家掌握了情感的结构,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让人们重新获得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艺术品是经验的概念化。艺术家必须要有丰富的人生体验,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把这种体验抽离出来,结构化,以隐喻来表达。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是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是过去40 年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在20 世纪60 年代,那时他刚刚拿起画笔,他画了三英尺的风景画,画面呈现一片狼藉的景象。


被烧毁的房子、折断的树、身子沉重的行人。事实上这些都源自於巴塞利兹对於战争的记忆。巴塞利兹生於二战时期,那时他还是个孩子,後来他回忆说“整个国家就像一片荒漠。”那时的战败国德国,所有的东西都毁了,不仅是物理上的摧毁,更是精神上、道德上的崩溃。这一切对於巴塞利兹来说,是无法忘却的深刻记忆。那时的德国非常穷,60%的德国城市在战争中被摧毁,他们失去了大概1500 万人口。不止如此,他们还失去了信念,失去了思想,深感内疚。成千上万的德国人都有同感,但只有一个巴塞利兹。他能够创造出非常强烈的画面,慢慢地,你会发现在他的作品中,观者总能窥到历史和人类的主题。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另外一个非常棒的艺术家,安东尼·戈姆利(Anthony Gormley),在上世纪80 年代初制造了一个群像雕塑展。他亲手做了4000 个陶塑小人,把他们放在地板上,这4000 个人仿佛在看着你,这些作品的内在情感非常复杂。一方面,这是一个密集的、混乱的群体,正暗示了我们的社会,同时,他们每一个都有些许不同,姿态迷茫,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到底是一群人还是一群动物?这些小人本身在向你发问,所以这件作品能够带来很强烈的个人情感冲击,我非常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作品触动了我。他的作品离他本人很远,他赋予这些作品生命,而这些作品又通过继续与观众的交流而延展出更加丰富的意义。所以他的作品有很长的“寿命”。艺术家的工作,一开始是创造,之后是在不断给与。

《侨福辞典》:简单来说,您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罗兰·艾格:做为一位重要的艺术家,首要的是开放。他应该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并第一时间吸纳到内心当中。这是毫无私心的去观察,而不是去算计应该用什么媒介去表现。事实上艺术手法或媒介的运用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并不需要艺术家主观地去选择。第二,艺术家应该了解其它艺术家的工作,并且了解自己所在艺术领域的历史。第三,艺术家必须是诚实的。他不能过早地太出名, 也不能在技术的革新中迷失自己。艺术是一种转换观念的符号。


当我所说的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他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其实要做到这些,非常困难,凤毛麟角。维米尔(Vermeer)是17 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只创作了21幅作品。另外一位艺术家威廉姆·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 他在南非出生,投身於动画和电影艺术,他创作的最美当代艺术作品之一讲述的就是南非地区的种族歧视问题,如果你了解那段历史,你会理解他的作品,如果你不了解,或许就看不懂他的作品,但是你却能大体了解他想表达的感情,那是人类的痛苦。他20 年前创作的这件作品依然能反映当今的社会现实问题。至今,成千上万的难民仍然流离失所,过着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活。肯特里奇并不是在为南非、叙利亚或某个地方的难民申诉,他在为全体人类申诉。他像戈姆利一样,创造了非常生动、震撼的人类生活景象,并传递一种感觉。艺术非常简单,就是诚实地描述深埋在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或事情。某种程度上,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艺术家,但艺术家要不断地向人们倾诉。

《侨福辞典》:您在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书《NEW SENSIBILITY-CHANGE OF PARADIGM IN CONTEMPORARY ART》现在30 多年过去了,您怎么看如今的当代艺术?


罗兰·艾格:事实上我正准备再版这本书,把这30 多年来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写进来。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我写的最好的一本,因为从今天看来,这本书在当时是开创性的,是欧洲第一本详细梳理、评论当代艺术的著作,而且它是诚恳的。我在匈牙利撰写、出版了这本书,当时刚一出版就一抢而空。我1981 年开始写这本书,1982 年完成并出版,当时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所有我谈到的艺术家,他们重新发现和解读了历史、文化。事实上我所关注的艺术家他们某种程度上都创造了某种形式来对历史做出新的解读。由於历史是当代的一部分,因而当代艺术也绝不会是历史、传统的对立面。


我会观察80年代的艺术如何对历史和社会现实做出重新解读,以及艺术界呈现了哪些新的景象。当然,新一代艺术家出现了,比如巴塞利兹。同时当代艺术要放到市场中去理解。这些年来艺术市场在创新,但基本的艺术内涵并没有什么创新。另外还会讨论20 世纪末新媒体在艺术中的作用。虽然新媒体为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景象。但我仍然认为最基础的是艺术的内涵与历史、人类和社会现实的关联性。我新的观点与书中的观点不会有任何的断裂。文:石玥 摄影:罗立午(loveinlove.cc)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