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新力量!2016年值得关注的10位千禧艺术家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976   最后更新:2016/09/23 09:15:56 by 愣头青
[楼主] colin2010 2016-09-23 09:15:56

来源:artnet


9月9日,艺术家Marco Brambilla在香港Simon Lee画廊的首次个人展览开幕,该展览重新归纳整理流行文化的百年历史, Brambilla的立体影像装置艺术结合了电影技巧及科技及绘画元素,所运用的技巧及科技打破了传统美术观念以及好莱坞电影的标准。凭著其精确的技术制作和天衣无缝的剪接技巧,Brambilla互联影像和循环视频的多层次混合,呈现除了一个壮阔的视野境界。

艺术家执导的三步曲《Civilization (Megaplex)》(2008)、《Evolution (Megaplex)》(2010)及《Creation (Megaplex)》(2016),均从好莱坞电影中选取精彩的章节,重新展现引人入胜的电影组合。在这三步曲中,艺术家创作了三个独立的电影叙事组合。在前两个章节中,《Evolution (Megaplex)》运用了电影中的标志性人物,并通过战争描述人类冲突的历史。《Civilization(Megaplex)》则透过镜头,展现由地狱至天堂的无尽循环画面。而《Creation (Megaplex)》则以宇宙大爆炸为开端,透过大型的DNA螺旋画面以及胚胎植入概念,带领观众进入螺旋式轨迹,由伊甸园般的幸福直到末日的衰落。

Brambilla以拼贴手法出发,通过混合、重叠影像和插入电影片段,开辟全新的敍述角度来探索媒介的可能性。他集成多个母题线索来完成故事,风格类似于北方文艺复兴画家耶罗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采用的拋物线风格,在主线故事中加插寓言和谚语。《Creation (Megaplex)》的主题围绕着好莱坞的语言和迷思,探讨画面情境和内容情节的相对性。电影以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创作的《Cinderella Waltz》为配乐,在萦绕于心的轻快节奏中批判我们对媒体的错对演绎和着迷,将各种由电子影像混合而成的超自然观景,如星空云雾、草地平原和烈火屠城等画面,卷入在人类疯狂的生产和消费。随着作品的循环播放,《Megaplex》会让观众身陷在难以完全吸收的万千影像中。

Brambilla 在《Creation (Megaplex)》挑战着视觉界限,这部作品是三部曲里手法最为繁复细腻的一部,运用了顶尖的电子技术。在换上戏剧化的红色布幕画廊空间内,Brambilla带来一场引人入胜的检验成果,审视这个年代的消费主义和过度生产,向好莱坞电影大片致敬的同时,艺术家以激发性视觉论点讥讽其文化和人文风景,在循环播放的作品中加入不同类型电影片段、各种华而不实的角色,试图反映影像在人类集体意识中不置可否的存在价值。

Marco Brambilla,出生于1960年,长驻纽约和柏林。他擅长利用已知的影像为基础,加以重新组合和整理,并在作品中运用新技术。

artnet x Marco Brambilla

1.你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哪里?

音乐和书籍,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代表作《海上钢琴师》)的电影配乐和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的钢琴奏鸣曲,我刚刚重新读完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代表作《发条橙》)和唐·德里罗(Don DeLillo,代表作《大都会》、《地下世界》)的书。

2.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正在香港Simon Lee画廊举行的展览。它的看点在哪里?

这是我第一次在亚洲展出“Megaplex"系列作品。当你走进画廊,看到电影片段中的人物从墙上跃然而出,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一般强烈而鲜明。这些3D拼接影像是从电影片段中抽取的—— 400多部电影压缩成仅仅4分钟。可以说,这种高度饱和的高能体验与香港特有的气场有某种契合之处。

3. 迄今为止,你职业生涯里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去年,我的“Apollo XVIII"项目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开幕之夜启动,影像通过54个屏幕同时播放。其中土星5号运载火箭(Saturn V Rocket)“模拟发射"的影像让我叹为观止,高度达到35层楼,我在制作这个作品时完全没想到效果会那么震撼。

4.为什么好莱坞、太空,以及神话如此吸引你?

“Megaplex"的关注点完全是好莱坞电影制作中的视觉过剩现象。我曾经在20岁时执导过一部好莱坞电影,因此我很了解他们惯用的语言。我借用这样的语言来突出视觉奇观与内容之间、意义与可摒弃之间的张力。而在科幻题材中,太空是一个随处可见的题材。

5.你是怎样为你的作品命名的,比如这次在画廊展出的三部曲?

我希望可以通过流行文化的视角,用最直接与爆炸性的方式表达出最史诗级的人类主题。我的三部曲的名字:《Civilization》(文明)、(Evolution)(进化)与《Creation》(造物)正是体现了这一想法。

6. 你是在影像艺术中使用3D技术的先驱。有没有打算去探索更新的媒介?

我目前正在几个新作品中探索虚拟现实VR的一些可能性。在观看时基媒体艺术(Time-based Media)类作品时,观看经验本身已经成为讯息(message)的一部分。正如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60年代时说过的,“媒介即讯息"。通过使用最前沿的技术,它将我们从熟悉感中剥离,并从它自身中产生出一种存在体验。当你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时,这样的感觉往往会一直停留在你的记忆里。

7.在这一年中你看过的最好的展览是什么?

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 Picabia,20世纪初立体主义画家)在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us Zurich)的回顾展。

8.如果你可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件作品,会是哪件呢? 为什么?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的《Learned helplessness in Rats (Rock and Roll drummer)》。我在80年代后期第一次看到这件作品,它是第一件以一种迷人的方式融合了视频、雕塑与表演于一身的作品。

Marco Brambilla:《THEATER》

展期:2016 年9月9日—10月4日

地址:Simon Lee画廊 | 香港中环毕打街12 号毕打行3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