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画廊将于11月正式搬至西岸新空间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406   最后更新:2016/09/21 22:24:09 by 服务员
[楼主] 天花板 2016-09-21 22:24:09

来源:今艺术


「2016台北双年展」展场一景。(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2016台北双年展」展场一景。(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2016台北双年展」展场一景。(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本届台北双年展现场,相较过往几届显得「简单」许多,少了大型木作展台,与大量体的装置作品,其中一方面原因是本届有极大比例属於不直接在展场中陈列、而為现场演出型的作品,包括即将到来的各场论坛与演出。馆长林平在记者会中谈到此次策展人狄瑟涵(Corinne Diserens)以少量木作与隔间的方法释放美术馆本身的建筑空间,令展场空间回归单纯,而展览也将随时间不断增加内容。对狄瑟涵而言,这样的平台应是一种「款待」(hospitality),款待各种工作、各种类型的创作、不同的经验交流,并期待想像力得以释放、显现观眾与作品间的关键亲密感(critical intimacy)。


本次展出范围最广的作品,為一楼陈界仁的《残响世界》、《风入松》、《不洁者、非法者、非公民与被在地流放者们折射出的异声》,作品以三间相连展间,由黑室至冰硬光亮的空间,渐变式的阐述其作品所论及的题旨纵深。户外则為陈宣诚与吴雅筑以七百片防弹盾牌组成、用以反映近年台湾公民运动个体与体制衝突的《共感群体》。王虹凯的多媒体装置《不肖之徒》拆解日殖时期「匪徒刑罚令」条文,作品所使用的空间则是平日在北美馆展览中不曾打开的角落内室。以展览空间安排的作品对语,则在二楼李旭彬与芮克特里夫(Jo Ractliffe)两两相映的摄影作品中最為鲜明,前者「灾难风景」系列记下2009年八八风灾带来的「天灾」,后者以南非為主题的影像则呈现种族隔离政策与内战下的「人祸」。而阿里斯(Francis Alÿs)的小尺幅绘画与张腾远以圆形萤幕呈现的一百则介绍地球生存方法的简短动画,则以散点式的展陈在场中与观眾不期而遇。


展览即是一场有机的变化:一楼作品精选


慕连Jean-Luc Moulène|39个罢工物件ˉ台北市立美术馆出版(两万册) 2016 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慕连Jean-Luc Moulène|39个罢工物件


「我感兴趣的是产出本身即为冲突位址的作品。」进入一楼主展场前,慕连的《39个罢工物件》以目录手册的形式堆叠於通道空间,创作题材来自1970到1990年代法国罢工者在停工期间產出的物件。位於手册第50页中一件取自Novacore库存布料、概念来自当时抗争期间由员工製作而成的灰底西装,亦為本届台北双年展的主视觉。而这个隐藏於册页之间的档案,以及该作品将在展期间因观眾拿取而改变形状数量的状态,也让此作成為本届双年展的前缘导聆。


塞瑞培格纳Pen Sereypagna & 旺莫利万计画The Vann Molyvann Project|旺莫利万计画──前巴斯德研究院 图稿 420x280cm 2015 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塞瑞培格纳Pen Sereypagna & 旺莫利万计画The Vann Molyvann Project|旺莫利万计画──前巴斯德研究院


战后的柬埔寨现代建筑融合了国际现代主义风格、吴哥窟的华丽石造风格,以及因地适宜的平民住宅设计,尤其旺莫利万的设计更被认為是开发中国家后殖民建筑代表作,但1971他被迫离开祖国后,其设计图几乎全部被销毁,二栋重要代表作品也在2008年接连被拆除。「旺莫利万计画」研究并记录活跃於1950至1960年代的柬埔寨建筑师旺莫利万作品,并关注其作品及设计草稿急速消失的景况。


许家维|神灵的书写 双频道录像装置 9分45秒 2016 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许家维|神灵的书写


《神灵的书写》以单屏投影屏幕双面投影,在一面绿幕中,呈现许家维藉由「扛乩仪式」,与青蛙神「铁甲元帅」沟通展览及作品计画的纪录片;另一面则以动态捕捉(motion capture)技术,将问乩中神轿剧烈摇动、撞击神桌的动态,转化為3D动画,并依据元帅描述的片段庙宇残垣,自虚拟中建构出元帅原於中国武夷山,后摧毁於文革的祖庙。


费瑞拉Angela Ferrira|倾向遗忘 现场装置 2015 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费瑞拉Angela Ferrira|倾向遗忘


本次最大的装置作品,為费瑞拉的《倾向遗忘》,作品造型复製自前葡萄牙海外部档案室的建筑外观,内容围绕1960至1970年代因研究北莫桑比克族群马孔德人為名的人类学家豪尔贺和玛葛(Jorge and Margot Dias)。在费瑞拉的作品中,除了两位学者的成就外,同时也指出了该调查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目的、人类学与殖民主义、权利与知识生產的关系,提醒观眾重新检视殖民时期的论述以及现代性的阴暗面。


莫弗肯 Santu Mofokeng|佛教徒闭关修行,邻近彼得马里茨堡 摄影 100 × 150cm 2003 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莫弗肯 Santu Mofokeng|佛教徒闭关修行,邻近彼得马里茨堡


自1980年代进入非洲担任摄影研究员,莫弗肯便持续以摄影故事集(photographic essay)的创作形式,拍摄南非农村生活、家族史及种族隔离政治。近年拍摄对象转為具有歷史表徵及共同记忆的「地景」,强调地物景象的文学、心理学、宗教及口语上的象徵与转喻。作品中的白马暗喻了佛教传入中国「白马驮经」的典故,暗指画面外「闭关修行」的佛教徒。


档案的复写、再述:二楼作品精选


朴赞景Chan-Kyong Park|公民森林 三频道录像、黑白、有声 27分鐘 2016 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朴赞景Chan-Kyong Park|公民森林


1974年,韩国诗人金洙暎写下《巨根》,批判固守成规的传统;1984年,韩国画家吴润在未完成的《冤鬼图》中,描绘了韩国现代化过程下的歷史事件(东学农民运动、韩战、光州抗争等)下的牺牲者容貌。朴赞景在《公民森林》中则是延续了上述作品的精神,以鬼屋长廊般的放映空间,对应影像中那些隐喻著传统形象或已被人遗忘的抗争精神幽灵。


任兴淳Heung-Soon Im|北汉山/北汉江 双频道录像、彩色、5.1声道 26分33秒 2015/2016 摄影/林怡秀


任兴淳Heung-Soon IM|北汉山/北汉江


山与江对南北韩人皆有重要意义,在南韩是休閒与疗癒,在北韩则是攸关生活与生死。朝鲜半岛於南北韩战争后分隔两地,任兴淳此次将《北汉山》、《北汉江》两件作品同时呈现,左侧《北汉山》跟随著一位脱北者攀登北汉山的步伐,倾听其在北韩生活的过往,与在南韩面临到工作与生活上的艰苦。右侧的《北汉江》则以带有触觉感的影像,呈现脱北者自北韩经中国进入南韩的过程。


林珉旭(Min-Ouk Lim)作品展览现场一隅。(摄影/林怡秀)


林珉旭Min-Ouk Lim│假设的承诺_洞穴


林珉旭以数件作品,将二楼展场末端的展间换置成一处映透著红光的空间。此间作品的陈列方式,某方面回应了本届双年展释放美术馆空间的想法,观眾可以随著不同作品的引导,找到藏於展柜后端、通常做為美术馆工作人员修缮作业与仓储所需的夹层通道;而空间所散出的红色光线,犹如试图在不干扰内容的状态下,呈现档案显影工作所用的暗房安全灯。


塔巴塔拜&艾菲斯比Nasrin Tabatabai&Babak Afrassiabi|吸入 文字纸本、铝框、3D动画 2016 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塔巴塔拜&艾菲斯比Nasrin Tabatabai&Babak Afrassiabi|吸入


展览现场蒐集了数篇伊朗小说中,描写吸食鸦片的情景与人物动作的文字篇幅,追溯鸦片在现当代小说与极短篇故事中,与人物角色情节交缠的各种化身。在一旁的影像装置作品,透过比利时FLUIDDA公司的「功能性呼吸道成像」技术,用3D动画模拟吸入鸦片烟的肺叶动画。作品展现了鸦片存在於文字、於模拟病理学,於社会史发展的多种档案指涉与未来性。


苏育贤|先知 双频道同步录像装置 彩色、有声 22分35秒 2016 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苏育贤|先知


《先知》為台湾前卫艺术家黄华成1965年编写的剧作,描述一对夫妻在观赏舞台剧时,二人从耳语閒聊,逐渐演变為激烈地口角争吵。原剧本為夫妻演员坐於观眾席上,望著只有光影颤动的舞台红幕演出的戏中戏「后设剧场」(metatheatre),但未被採纳。时隔50年后,苏育贤以双频同步录像,对立呈现红幕与演员,以数位影像再现了关於歷史与戏剧的后设情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