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 x 叶凌瀚:时间和物像的变化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977   最后更新:2016/07/22 22:02:28 by 陆小果
[楼主] 橡皮擦 2016-07-22 22:02:28

来源:艺术世界


王兴伟,《王华赏 No.2》,

布面油画,200 cm × 200 cm,2012


王兴伟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1969 年生于沈阳

毕业于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美术系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王兴伟是一名画家,无疑,他的创作不拘泥于风格,王兴伟之所以成为王兴伟来自于他不断创造的图示。每一个了解他的人都成为佩服他的人,每一个不了解他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位让人捉摸不定的画家。


首先他的绘画依靠于草稿,他的思考落实于纸本的摸索。我揣摩,起先是一个他感兴趣的想法或者图示,这里面一定包含了象征,他的草稿就是让这些图形、图示或图像服务于绘画的逻辑。他罗列出色彩,排比出空间的划分,其中或许包含着对于美术史经典的戏仿。但是,这一次我想走入王兴伟绘画的私密,这是一次窥探。我在画家仅有的资料中搜寻能够察觉出他个人情绪、情感的隐秘图示,剩下的都是我的揣测。


这有些猥琐。


但抛开猥琐,抛开王兴伟的花样,抛开他对于美术史、个人、社会、政治等等一切的隐喻,我找到他完全没有任何额外声响的作品——没有象征,无关想象,仅仅是风景,像塞尚一样对照风景进入绘画语言的探索,这样的作品极少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也许这才是王兴伟最为王兴伟的一面。


我们,作为观众,走入一个画家的内心世界,正如王兴伟自己所说:“绘画是一种最卑微的,最不值得一搏的,没有身份,也没有地位的职业。一个艺术家总是很难摆脱要表达和给予的寒碜和尴尬,但依然要对观众无条件地敞开。”


画家的尴尬在于此,那么,这一次我试着走入画家的尴尬。


ArtWorld:

你的作品都有草稿吗?包括风景?我认为画家分两种,一种是有草稿的,一种是没有草稿的,这两种导致画面完全不同,你认为呢?


王兴伟:

是的。我大多是有草图,有的详细、有的简略,有的只是在脑子里。开始前就要计划最后完成的效果。这有点像设计房子,要先有图纸再盖;也有的艺术家主要用另外的方式,不用先计划好完整的布局,从一些局部先开始,一边进行,一边调整和选择下一步,有点像下棋。当然两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也没那么绝对,很多时候都是混合运用。

王兴伟,《毛焰(草图)》,

纸上铅笔,37.5 cm × 26 cm,2009


ArtWorld:

如你所说画家是尴尬的,这在于很难摆脱表达和给予,而且依旧要无条件地对观众敞开,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绘画背后具有画的成因,这些秘密隐藏在画中,这所谓的秘密并不拒绝被人发现,我所感兴趣的就是你画中所隐藏的秘密。怎样才能是“无条件地敞开”呢?你很多画作的题目也很有意思,画名是不是也算你给观众的一个线索?


王兴伟:

秘密是很难设置出来的,秘密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你的小聪明能安排出来的。“无条件地敞开”也可能是指放弃自我的傲慢和成见,听从事物和感觉的指引。别太夸大这些文学化的表达。


题目我凭感觉起,只要和我的感受匹配就可以。有时候是画面情况的直接介绍,如《白岩松》;有时候是像歌曲、小说或电影起名字的方式,如《我的美好生活》,这种近些年用得比较少;还有一些无题。我一般不会只用无题,我会后面加个括号,括号里标识出画面内容。比如:《无题(花盆老太太)》。说题目是线索也可以,只是线索的性质有所不同。无题也是线索,提示你别往深了瞎想。

王兴伟,《无题(男抱树)》,

布面油画,163 cm × 136 cm,2006

王兴伟,《无题(护士抱树)》,

布面油画,135 cm × 135 cm,2006


ArtWorld:

你早期的作品中有一张男女依靠在桥上,男人,也许就是你穿着黄色的衬衣,两个人很惬意的望着对面的风景,你跟我说过那块黄色你画得特别好,对面的风景是默画的,这张作品我非常喜欢,你还说过这颜色以后调不出来,我觉得我对于绘画是迷信的,你那句“调不出来”是否也带有这样的意味?


王兴伟:

某种颜色调不出来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你会失去某种情感状态、情感浓度。有些情感是不可再生的,消耗了就没有了,这有点迷信,当然也是普遍的事实。

王兴伟,《我的美好生活》,

布面油画,180 cm × 240 cm,1993 - 1995


ArtWorld:

你曾经说你的绘画是对习惯的视觉经验的逆反,也打破人的心理定势。这里所指的逆反是对自己还是看画的人,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这种心理定势敏感,并在生活中观察提炼?创作是否也会从电影和摄影作品里寻找灵感?


王兴伟:

打破陈规主要不是要看作什么思想觉悟,而是一种绘画本身的专业性要求。绘画不允许观众对它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不打破一些陈词滥调就会造成视而不见,观众没有不安全感、新鲜感就会停止观看。我和大部分人一样,不会故意想着观察生活这件事。我看的电影不多,就是看看,没试图在里面吸收点什么,摄影对我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它能提供一些比较可靠的原始素材。


ArtWorld:

你曾经做过装置,而且你的装置很精彩,我曾听一位藏家赞叹你做的一个弯曲的条案,以后会更多尝试其他媒介吗?你认为绘画在你思路的表达上会有哪些是其他创作媒介无法替代的?


王兴伟:

绘画的哪一部分其他媒介都无从替代,不论是模仿现实,还是叙事,还是结构性,还是理论性,这些都是绘画总体性的一部分。和其他媒介的共享性是一种优越,可以共享不等于可以替代。再有,对于我没有一个先于媒介存在的表达,媒介不是用来为表达服务的。


ArtWorld:

我认为你的风景很特殊,这里面没有任何隐藏,没有指向,仅仅是你绘画语言的体现,某种意义上这是你最纯粹的作品,你认同我的观点吗?我对你画树方式很感兴趣,体块的,绿色,粉绿却深沉,有一点调皮,这种绿色很有趣,可不可以说一说你画这张风景的想法,你的观察方式?你怎样解读自己的风景作品?


王兴伟:

不认同,我的很多工作都和这种认知相对立。一个圆球并不必然比一个鸡蛋更本质;一个没叙事的也不必然比有叙事的更本质;沉默的你也不比喧闹的你更本质。比如也可以把鸡蛋作为一个基本原型,作为一个标准,而这时正圆球体只不过是一个鸡蛋经过削减后的变体,没有无先决条件的本质,没有先于先决条件的本质。


风景画,对于我来说很代表一种西方绘画的理念,我用是否能完成风景画来检查我对西方某一种典型模式的掌握。这种模式其实有很强的欧洲特性,说它更接近于表现本质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前提是皈依于一种欧洲信念传统,也许是古希腊传统?而这是一种欧洲文化特例,不一定是唯一标准。例如,如果你不相信事物是由几种可分割的基本元素组合而成,你就不会认为几种基本几何形体更本质。几何形体并不是天生地更本质,而是复杂的事物是由简单几种基本元素组成的这个先决观念衍生出来的。


杜尚有一件作品把一米长的线随机扔下来三次,把它们固定成尺子,以这种特殊形状的尺子作为标准之物。一个笔直的尺子并不必然比随机形状的尺子接近于本质。

王兴伟,《电影博物馆里的大树 No. 2》,

布面油画,105 cm × 150 cm,2011


ArtWorld:

我看过你在尤伦斯艺术中心的个展,那一次展示了你各个时期的作品,我认为你有一段时间对绘画产生了沮丧的情绪,不信任绘画了,是这样吗?你怎样度过这段时期的?你认为环境对一个画家的影响是怎样的?


王兴伟:

不是这样。你在生活中可能有消极或沮丧,这或许会体现在画中,但这不是对绘画的沮丧。绘画为达到自身是不择手段的,它需要能量成就自身,不管这种能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问题不是你相信不相信绘画,而是绘画相不相信你。如果你陷入困境,你要相信事情会有转机,苦恼会有报偿。


我觉得环境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对有些人环境很关键,对有些人环境只是一个普通的因素。


ArtWorld:

最后希望你挑出自己喜欢并曾受启发的三到四张作品,分享一下关于这几张画的故事,或者写几段推荐语?


王兴伟:

我不太喜欢给人推荐书或推荐画。对自己有影响是由于彼时的具体处境,时过境迁,再说起来往往成了怀旧了。


王兴伟 作品

王兴伟,《毛焰》,

布面油画,200 cm × 160 cm,2010

画家描绘画家,王兴伟画了一张毛焰的肖像画,背景是欧洲的风光,毛焰最爱的画家是戈雅,王兴伟将戈雅给贵族画的肖像画的背景画到了毛焰的背后,而毛焰穿了军大衣——社会主义国家的服饰,他看起来有点冷,仿佛有些艰苦,但军大衣里面的衬衫是不错的面料,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动态很投入且专注地描绘他眼前而我们看不到的绘画,这是一张独特的肖像画,包含了许多幽默的可以解读的线索,而画面本身,王兴伟所调配出来的绿色也是有趣的,我始终认为他的绿色非常调皮。

王兴伟,《济公》,

布面油画,240 cm × 200 cm,2015

律动,旋转,不停的循环,我猜想这张作品在草稿上多次修改,狗的位置构成的线条,济公的眼睛望着这个跃起的烧鸡,这是王兴伟近期的作品,用笔娇涩,让我想起了一点点塞尚的边缘线的处理,这张作品我问过他关于律动的问题,王兴伟说了三个字:巴洛克。

王兴伟,《四德公园球场》,

布面油画,200 cm × 200 cm,2009

重要的是楼房,奶白色,蓝天的色彩也很独特,有些粉有些脏的蓝色,两个踢球的人,摇摆,有风的感觉,但后面的灌木丛,楼宇,包括天空都是静止的。

▲王兴伟,《无题(大收旧电脑)》,

布面油画,400 cm × 300 cm,2007

到这里,第四张作品,我们可以看出王兴伟多变的风格,而这些仅仅是杯中窥豹,画家不局限于风格完全来自于勇气和决心。这张作品可以制作成雕塑。



郑皓中(本文作者)


画家,1985 年出生

2014 年获约翰·摩尔绘画比赛(中国)大奖

作品展出于英国利物浦国家美术馆

曾以“李察”为笔名在网络上发表小说

[沙发:1楼] guest 2016-07-23 09:13:23
杯中窥豹诗歌什么词,你是看韩寒长大的吗?
[板凳:2楼] guest 2016-07-25 10:32:03
无动于衷
[地板:3楼] guest 2016-07-25 23:22:15
无动于衷
[4楼] guest 2016-07-26 14:55:37
说直白点,就是个用绘画手段“唱二人转”的,免不了骨子里的低俗~辽宁人,逗逼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