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3画廊开馆展“玩笑:艾未未作品收藏展”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434   最后更新:2016/07/04 22:51:25 by colin2010
[楼主] 天花板 2016-07-04 22:51:25

来源:刻画


材料必须是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廉价的,

而且必须是传统意义上“不美”的




艺术家工作室之
刘 韡
文丨张宇凌
刘韡是“后感性”运动最年轻的代表。他的创作跨越媒介,包括摄影、录像、绘画、雕塑和装置。他的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对观念性和感官性的控制,使二者的张力在被“感受”中成为一种合力,在形式、色彩、光亮的强度下,思想的信息不被减弱,而是散入更加不可预知的地方,更具有对感官突袭般的冲击力。

Liberation No.1

Purple Air No.3

Puzzle η
物件、雕塑

Panorama
物件、雕塑


刘韡的作品尺度都大,但是他自认这个尺度跟工作的空间没有关系。每天中午后他来到工作室,肉眼检测画作的色彩,他认为电脑的上的色感永远不对。然后走进雕塑和装置工作空间。这个时候刘韡自称的“古典工作方式”的重要性得以最大体现,他会进到一个正在搭建的装置内部,久久地停留在那里,仿佛在用整个身体测量和感受这个作品目前的生成状态,然后再指挥工人对某个部分进行调试。调试永远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一块有机玻璃会被搬过来又搬回去,一块不锈钢板会在弯曲15度还是30度之间反复,他总是在用“一点点,再一点点”这种语汇来扑捉形式跟感官相遇的微妙角度。

他声称自己完全不知道作品最后的“止点”, 也完全没有草稿。因为一件事先就有止点的作品是没有趣味和意义的,取消了过程的意义。他只有一个偶然的起点,工作的过程就是用整个身心去寻找这个止点。有的时候,甚至作品已经到了展厅,这个止点还没有刹住。所以他的工作过程是”古典的“,”身体性“的和”情境性“的,只有达到作品面前的时候,他才开始真正的高强度工作。

刘韡工作过程的古典性和感性,跟他作品最终形式上的理性外观、现代主义线条、工业感的色彩和光线,不仅形成了一种对比参差的魅力,也形成了一种用行动本身对当代性的诠释。

对,这就是全部!
装置,38个电视

看见的就是我的:电冰箱
装置


刘韡对材料的选择有严格的美学边界:这个材料必须是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必须是廉价的,完全不能用昂贵的材料,而且必须是传统意义上“不美”的。比如他作为中国第一个使用“狗咬胶”这个材料的艺术家,给出的首要理由是这个材料有点恶心,让人想到福尔马林浸泡,想到狗舌头和唾液,想到虚假食品。他还使用过军用帆布,废弃的书籍等生活中直接拿来的材料。他不喜欢用“创造”这个词,觉得一切都不是新的,而是对感觉的重新调节和选择。对刘韡来说,有创造力的表现,并不是创造出新的东西和使用新的媒介,而是有能力带给材料一种切身的当代性。

刘韡的工作室曾经在城乡结合处的东坝,包括绘画室、雕塑工厂、喷绘室、储藏室和艺术家办公室等几个部分,占地3000多平米,有几十位工人和专业助手,有食堂,小院儿和猫狗。我们去的时候正面临拆迁和搬家,周围村落都成为一片瓦砾,他们的门上也写着“拆”。刘韡说最近都忙着新工作室的选址和建设,并不知道工作室的搬迁是否会影响到他将来的创作,但他完全接受将要发生的一切。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