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群展“与约翰·莱瑟姆的一堂雕塑课”利兹举行
发起人:蔷小薇  回复数:0   浏览数:1210   最后更新:2016/06/25 14:11:03 by 蔷小薇
[楼主] 天花板 2016-06-25 14:11:03

来源:凤凰艺术


从古至今“艺术”一词都与感性、情绪相关联,而如今,来自罗格斯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副教授艾哈迈德·加马勒则用充满理性思维的大数据来分析与评价艺术作品。不管是以古怪著称萨尔瓦多·达利还是色彩大师康丁斯基的作品,都可以通过量化创造力的算法给出排名。

▲ 数据分析下的艺术作品


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的作品,或许可以借助他古怪的性格来解读;俄国画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对色彩的运用则可以用通感来体味。我们之所以引用这些艺术家的故事例子,是因为创作天才的概念实在是很吸引人,但是创造力能否变成比我们想象之中更加公式化的过程呢?


艾哈迈德·加马勒(Ahmed Elgammal)


艾哈迈德·加马勒(Ahmed Elgammal)是罗格斯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副教授,他与人合作建立起一种能够量化创造力的算法,根据原创性和影响力对艺术史上的画作进行排名。结果令人惊讶,一些画作主要由几何形状的画家,比如蒙德里安、马列维奇等,比毕沙罗、塞尚甚至毕加索的排名还要靠前,后者的作品通常运用的比较传统的人物和物品。乔治·奥基夫(George O'Keefe)笔下的花朵,比以往描绘的形象更加抽象化,结果比德加(Degas)的巴黎城市居民画排名更好。


▲ 这样的分析系统似乎更加偏好充满几何元素的作品


但这种算法并非完美——为了成功地对创造力进行评估,技术人员必须首先选择一个对这个词语的定义,并以此来运行。他们并没有主要关注言论、心理创造性或者是个人创造性,而主要以具体的作品是否有历史意义来衡量。考量因素就是这一作品是否“原创”且“影响力强”。所以,不能仅仅因为人们认为The Scream比Starry Night有更强的历史影响力,就意味着梵高的创造力就比不上马列维奇。


根据加马勒的看法,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机器,按照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能够完成的方式来评价艺术作品的意义,他表示,“这个人工智能调查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机器拥有与人类一样的感觉、认知和智能力量。我们相信对艺术的分析和对创造力的评价,正是结合了这三种能力的颇具挑战性的任务。”



▲ 其终极目标是作为人工智能的推力而存在


加马勒说到,他对结果的分析包括,“艺术的构成要素,比如空间、质地、形状、外形、色彩、音调和线条。艺术家们还会运用一些艺术原则,包括运动、联合、协调、多样性、平衡性、对比、比例和模式;除此之外还有笔触效果、主题以及其他描述性概念,我们将这些概念总称为艺术概念。这些艺术概念多多少少能够被如今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衡量。”

▲ 然而这种数据分析在目前只是一种概念化的尝试


由此可见,在进行行政管理和写诗任务之外,显然,人们也在开始变成艺术批评家。同时加马勒也说道,希望自己能够使用一种更加精确的视觉算法来帮助人类专家,而不是取代专家。“所以我希望能与艺术历史学家合作,让这种算法对历史时期创造力背后的参数指标有更好的理解。”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