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艺术家波尔坦斯基讲座倒计时7天!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266   最后更新:2016/05/06 21:25:10 by 服务员
[楼主] 橡皮擦 2016-05-06 21:25:10

来源:瑞象馆 文:张涵露


51日,网友和乐迷惊奇地发现:英国乐队Radiohead在社交网站上消失了。他们删除了所有的Twitter状态、Facebook页面更新、Instagram照片;与此同时,一些乐迷在家中的邮箱中收到了乐队寄出的明信片,上面是些奇奇怪怪的句子,比如:我知道你住在哪六便士之歌里面唱道烧死女巫两天后,大家发现这些是在为新曲《烧死女巫(Burn the Witch)》以及新专辑发布做准备。在过去的十多年内,Radiohead的每一次专辑发布方式都以特殊的方式形成某种批判,比如乐迷可以自行决定下载《In Rainbows》的价格,而《Tomorrows Modern Boxes》则通过BT种子来发布。


政府机构也在对社交网络进行着重审。去年年底的“欧盟数据保护协议”提议,16岁以下的青少年需获得监护人的同意才可注册诸如Facebook等社交网络。这意味着,人们已经默认社交网络是个充满危险内容的空间,它与需要18岁才能浏览的成人网站相比,可以接受的年纪仅相差两岁。另外,一系列关于“反恐”的网络新政策都显示出:政府相信通过对网络空间的严密把控,社会就会更安全一些。

Radiohead新歌Burn the Witch音乐录像视频截图


在中国,随着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大面积地与手机号和身份证号绑定,社交网络系统将与身份系统密不可分,再慢慢地,社交网络将演变成为身份系统本身。原本,国家身份系统的档案中只有我们的姓名、生日、出生地等,而今后,每个人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里面保存着我们每一个点赞、每一次留言,每一笔交易……因为身份系统是基本的安全系统,所以久而久之,对联网生活或数码档案谨慎而弃用的人将成为异端,意图可疑的人。“如果你在任何社交网站上没有任何档案或者没有行动电话服务、网路上很难找到你的资料,你很有可能被建立一个档案。一系列的措施可能会立即加诸在你身上,包括在机场对你仔细搜查,或者甚至不能前往某些地区。”[1]


90年代,当因特网刚开始被广泛接受时,它被视为是现实政治社会中强权的庇荫,网络空间与真实空间互为弥补。专门写给各个“工业世界的政府”的《赛博空间独立宣言》骄傲地宣称:


“你不拥有我们所居住的地方的主权……我们没有民选政府,我们也不可能有,所以我们会给予你们不超出所谓自由本身所述的权利。你们的道德标准不能约束我们,也没理由害怕你们实施的任何强制性手段。”


20年后,宣言中反对和拒绝的一切都已成为现实,网络空间已然与物理空间接壤。正如市政和房地产商为我们“规划”着都市生活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监管部门和网络公司也在打造着每个用户网上生活的固定路径。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一次演讲上提到:“其实微信一直在很小心翼翼保护你用微信的体验。”然而这种体验如何?显然,垄断着整个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的腾讯正把它的用户保护成为易受“不良信息”侵害的青少年,甚至幼儿,用的方法是将他们限制在一个专门打造的“培育”间。这样的“保护”不仅仅体现在一个APP,更体现在整个互联网建设中。当这种保护的实质可能不是过滤掉“有害信息”,而是设计出另一套标准的“健康信息”时,诸如“魏则西事件”的惨剧就会发生。一个致力于资讯和观点的发布、分享、交换的地方绝不是无菌空间,而专为婴儿设计的无菌恒温箱内不可能有真正的交流。

从三月就开始的“黑夜站立”(Nuit Debout)运动持续地驻守巴黎共和广场,集会起初是因为对发过新劳动法的不满,后来发展成为年轻人聚集和交流的场所。图为广场上的“站立电台”录制棚,电台通过在线电台向全世界发布现场信息。


互联网再也不是一个可以自由自在游荡的空间,它成为了严格把关(但又不怎么有效)的现实公共空间的延伸——想想我们每天经过的地铁站。不同的是,除了进站以外,在网上,我的每一个动作都接受着安检。互联网变成了捕捉的网,而正在日益发展完备的“物联网”将把这种捕捉延伸到真实物理空间里。届时,进入备案系统的就不仅仅是线上活动,而是生活的一切痕迹。人与人、人与系统之间通过数据的收集、利用、推销连接了起来。


在互联网空间成为安保森严的机场时,一座广场反向成为了互联网。在一篇名为《黑夜站立不使用因特网,黑夜站立就是因特网》中,作者范桑·格拉(Vincent Glad)指出:最近在巴黎共和广场发生的“黑夜站立”(Nuit Debout)集会上,素不相识年轻人组织并参与各种讨论,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比如有人举牌“我是物理学家,随便问我什么”)以及发表个人观点;人们在一起生活、学习,组织辩论和斗争,让他想到诸如Wikipedia、Reddit、Twitter等网站及其先前人们寄予网络空间的厚望。这种自发的连接是位于因特网之外的“因特网精神”。不知是该庆祝还是该哀悼,以“广场”(agora,精神和政治生活、艺术、竞技的聚集地)作为隐喻的精神被技术先锋们注入互联网,如今又撤回到了广场。[3]

“黑夜站立”现场


注:

[1]隐形委员会《致我们的朋友:资本主义反抗宣言》113页(邓逸晴译)

[2]《一份赛博空间的独立宣言》http://article.yeeyan.org/view/574708/48895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3]VincentGlad, “Nuit Debout n’utilise pas Internet, Nuit Debout est Internet” http://an-2000.blogs.liberation.fr/2016/04/29/nuit-debout-le-processus-est-le-messag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