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回顾】迁禧” | Relocation Jubilee
发起人:platformchina  回复数:0   浏览数:1384   最后更新:2015/12/29 13:27:21 by platformchina
[楼主] 橡皮擦 2015-12-29 13:27:2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天宇


85走过三十年,回望中国当代艺术与“大经济环境下的回调”,2015年中国艺术的两个热点话题成为有趣的对应,在这样的背景下考量中国当代艺术走向海外,似乎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在我们整理的中国艺术家海外十大展览榜单中,大部分艺术家都是出生于1960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坚力量,九成展览都是新作个展,囊括了油画、水墨、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举办地点更是遍布了美国、欧洲及亚洲。前一年,中国艺术家在海外的展览大多集中在雕塑、装置等大体量作品,这种多元化的回归,似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世界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一年进入新的阶段。(盘点按展览时间排序)

No.1 薛松魏光庆《中国式波普》

推荐理由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对多重矛盾的处理,薛松雕塑新作首次在美展出


地点:旧金山太平洋亚洲美术馆

  时间:2月12日—3月31日

  双个展“中国式波普”不仅展出了中国波普艺术代表人物薛松魏光庆32件代表作,同时还首次在美国呈现了薛松的雕塑新作——用80000颗施瓦洛士奇水晶钻镶嵌的可乐瓶,上面布满了薛松特有的灰烬笔法断续相连的山水画作。这次展览,让旧金山湾区民众第一次相对集中地接触到中国式的波普作品,通过薛松魏光庆作品对多重矛盾的处理,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创性,也可以理解中国当代社会传承与革新、政治与艺术、东西方文化交流等各种问题的复杂性。


薛松,《可口可乐一号》,130*180厘米,2014

魏光庆,《红墙:朱子家训一号》,120*150厘米,2001


No.2 毛焰美国首场个展

推荐理由:三幅高达10英尺高的裸体肖像亮相,呈现绘画与观者之间强烈情绪的交流


“Richard”,2011,110×75cm


地点:佩斯纽约

时间:3月6日—4月4

  作为毛焰在美国的首场个展,14件尺幅大小不同的绘画新作集体亮相,其中三幅10英尺高的裸体肖像赫然耸立在观者面前,颇为震撼,而以头像或者半身像为主要构成的小尺幅画作呈现了一种绘画与观者之间强烈情绪的交流。“托马斯·路德维得”,从1999年开始便出现在毛焰画中的人物,这次也出现在了他的六幅肖像新作中,其中的细微差异强调了毛焰在表现人物情绪与精神之间的转换的关注。外媒《赫芬顿邮报》这样评价这场展览:“毛焰是这个自拍时代中难得的肖像画家,他在为他人画像时又始终保持着对自我的反省。”


“Small Portrait of Thomas - White Eyes No. 2”,2008,36×27.5cm

“Thomas”,2008-2009,110×75cm

“Small Portrait of Thomas - White Eyes No. 3”,2008,36×27.8cm

“Donald Kuspit”,2015

“Andy of Scotland, 150 cm x 100 cm, 2013-2014

“Small Portrait of Thomas No. 4,”36 cm x 27.8 cm, 2014.

“Oval Portrait of Thomas No. 3,”110 cm x 75 cm, 2014


No.3 杨福东《彩色天空:新女性II》

推荐理由:改变标志性黑白影像,用数码影像的彩色作品呈现隐秘力量


杨福东,“彩色天空:新女性II”(2014)


地点:巴黎古德曼画廊

时间:4月18日—5月30

  这是玛丽安·古德曼画廊第四次为杨福东举办展览,包括一件多屏影像装置作品以及两组摄影系列作品,呈现了杨福东艺术语言中如梦一样的神秘感。出现在此次展览中的那些色彩鲜明的影像装置与杨福东以往标志性的35毫米黑白影像完全不同,这次的作品将神秘感、脆弱性以及女性成长初期的那种性别的力量充分展现。谈及此次作品的创作,杨福东这样说道:“我以往做了很多黑白影像,但是这次我选择用数码影像的形式去做一个彩色的作品。对于理解彩色影像可以提升或改变叙事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验作用。这个作品项目促使我去探索新观念,同时也让我在其他方面有了更多突破。”


杨福东,“我感受到的光I” (2014)

  在“新女性II”系列摄影作品的旁边展示的是名为“我感受到的光”的黑白照片系列作品,这组作品与2014年夏天杨福东拍摄的同名影片有关,当时他在挪威Sandhornøy岛上亲自指导当地的演员和舞者进行拍摄。








No.4 刘小东《因地制宜》

推荐理由:刘小东亮相威尼斯双年展,首次在欧洲主流艺术展场全面展示其创作


林冠基金会创始人、刘小东、策展人杰罗姆桑斯(从左至右)


地点:威尼斯双年展

时间:5月8日—8月2

  由林冠艺术基金会组织、杰罗姆·桑斯担任策展的刘小东个展“像摄影一样绘画”在威尼斯San Giorgery开幕,作为威尼斯双年展的项目之一,这场展览也成为刘小东首次在欧洲的主流艺术展场全面展示其创作的展览。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作品取自刘小东在世界范围内创作的七个作品系列,每个系列截取小部分的作品,以此更加全面地呈现刘小东的创作。“对于西方人来说,虽然很多人知道并喜欢刘小东的作品,但大部分人只见过图片,或者部分的作品。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向来到威尼斯双年展的朋友们呈现刘小东全面的创作状态。”策展人杰罗姆·桑斯说。

  在刘小东的画作中,家人和朋友的形象被放置在诸如吃饭、逗乐、游戏等日常情景中,通过看似简单的某个瞬间,聚焦当代生活中的外围和边缘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小东在其画作生产过程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和演员们合作演出不同的场景,用这种方式记录或再现一个情景,并由此产生多样的观感和效果。展览的英文名称是“Painting as Shooting”,因此将中文名称定为“因地制宜”,体现这样的创作过程。


《青藏铁路》 2007年 何炬星艺术基金会收藏

《吃了再说》2008年 250*1000cm

《北京雾霾01》 2015年 布面油画 33*38cm

《北京雾霾02》 2015年布面油画

《巴以之间01》2013年  每幅30*20cm

《巴以之间04》2013年  每幅30*20cm


No.5 宋冬《Life is Art, Art is Life》

推荐理由:宋冬荷兰首场个展,将母亲五十年来积攒的上万件家居用品“物尽其用”


宋冬,“The Wisdom of poor, living with the tree”(2005)


地点: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

时间:6月13日—11月1

  2015年6月13日到11月1日,宋冬在荷兰举办的首场重要个展于格罗宁根博物馆举办,展出了包括影像、装置、摄影等多种媒介的多件重要作品。12月,宋冬个展《Life is Art, Art is Life》前往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巡展。

  作为中国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宋冬此次荷兰大型个展的最受瞩目的一件作品莫过于“物尽其用”,它也在展览现场最为显眼的地方。这件装置作品由宋冬母亲五十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上万件家居用品组成,呈现了艺术家在文革特殊时期的童年时光。


Song Dong, Metal, Wood, Water, Fire, Earth, 2012

  “物尽其用”是宋冬用艺术来帮助母亲,并通过与母亲共同完成这个持续性的作品,将艺术正式“引入”了他个人的家庭之中,成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这意味着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在创作阶段,而成为了日常的组成部分。今年10月7日,宋冬个展“草图”在香港佩斯举办,呈献了艺术家亲手制作和概念独特的食物艺术品,《炒画》等新作更是揭示了现金社会无穷尽的膨胀与人类贪婪的深远影响。12月18日,“宋冬:剩余价值”在佩斯北京开幕,继“物尽其用”和“穷人的智慧”之后,新作“剩余价值”进一步探索了日常无的美学价值。

  日常物“三部曲”呈现出一种来自底层的市井智慧,这种由生活赠予的机智形成了作品中时常闪现的“轻盈感”。这种轻盈化解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刻意”,以他标志性的“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的态度将艺术的负担卸下——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接近“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的理想状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