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迈阿密巴塞尔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贬低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2405   最后更新:2015/12/11 09:02:00 by 点蚊香
[楼主] 蜡笔头 2015-12-11 09:02:00

作者:佟雯来源:雅昌艺术网


《遭洗劫的房间》 杰夫·沃尔 1978年

  【编者按】“早在1978年,加拿大温哥华诺瓦画廊在其橱窗里展出的一件作品,乍看像是装置艺术品,正中间有一个被割裂的床垫,旁边的衣柜抽屉全部拉开,衣柜上有一尊双手拉着裙摆的女人雕像,地上堆满了各种衣裙、围巾、珠宝和高跟鞋等物品。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其实这是一幅制作成灯箱片的摄影作品,灯光打在照片的背面,色彩效果十分鲜艳饱满。”这便是当年仍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年轻艺术家杰夫·沃尔(Jeff Wall)的作品《遭洗劫的房间》,该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沃尔的首件成熟作品,也已被公认为在世界摄影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摄影作品。

杰夫·沃尔(Jeff Wall)

  2015年12月11日,这位现今当代艺术摄影界中最具盛名的艺术家将来到香港举办其在亚洲的首次个人展览。展览将展出杰夫•沃尔在过去18个月的大型摄影作品。在这个最新的系列里,沃尔继续延伸他过去40年来的创作,结合日常生活、经典艺术之历史及传统纪录性的观念来表达一种新表现方式。除了灯箱作品,沃尔自1996年来便已开始采用大型彩色喷绘媒介来创作作品。

《Changing Room》杰夫·沃尔 2014年

  “美丽总是与希望相伴相随,艺术正如司汤达所说,是一个幸福的诺言。”——杰夫·沃尔

 “温哥华流派”与被“洗劫”的传统摄影

  杰夫·沃尔最出名的作品就是他的大型系列灯箱和电影式全景作品。其实在创作出成熟作品前,杰夫·沃尔曾走过一段弯路。1946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杰夫·沃尔,从小喜欢绘画和艺术史。1960年,学习艺术史的沃尔对活跃于温哥华的前卫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决心以摄影为工具表达他自己的概念化思想。而20世纪70年代人们脑海里对“摄影”有一个很主流并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概念,而摄影要想成为艺术,就要走这条已经被众人接受认可的路径--小型照相机、快速抓拍、纪实。这些已成为摄影的经典语言,从而成为一种模式化的创作方式。立志于在纪实摄影之外开拓新空间的沃尔,在放弃绘画转向摄影的最初,经历了彷徨和茫然。

  他在1970年完成了一部题为《风景手册》的观念艺术作品,该作品是利用他在温哥华郊外通过汽车挡风玻璃或车窗随机拍摄的一些风景照片,穿插在他所看到的许多情景的描述和虚构的故事中,共同构成的一本画册,看上去像是一本关于风景摄影的手册。虽然该作品曾包括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一次关于观念艺术的群展中,但沃尔对它并不满意。于是从1970年开始至1973年,沃尔分别在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学院艺术系和伦敦大学的考德鲁特美术研究所学习。

德拉克瓦(Delacrox)作品《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1827年

  直到1978年在温哥华的诺瓦画廊展出灯箱作品《被破坏的房间》,此后,在世界各国的主要美术馆与画廊举办了许多个展,并参加了许多团体展览。杰夫·沃尔说,“《被破坏的房间》的灵感来源于德拉克瓦(Delacrox)那幅著名的《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亚叙的国王Sardanapale的国都即将沦陷,他在自杀之前下令烧毁城池,并让手下杀死了他所有的妻妾。德拉克瓦的油画描绘了那血腥的一幕,死亡,奢华,肉体,暴力。 ”然而就在我们沉浸在沃尔营造的关于暴力和性的想象的时候,却发现照片左边那扇门,连门框都没有,几根木条随意的放在那里,边缘还有油漆的痕迹,这只不过是一个专门搭建的studio而已。 他用这种隐藏的明显的语言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摄影家制造出来的假象。 

《A Bar at the Folies Bergère》马奈 1882年

  沃尔在他的作品中包括了叙事内容,以此来改变当时许多观念艺术作品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内容的现象,但他并不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他借助经典作品的构架来重拾现代作品的力量,并借古喻今暗指现代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他还利用灯箱广告和橱窗展示的呈现方式,来提示广告影像所可能产生的奇观效应和商品社会的异化现象。而他所采用的灯箱片媒介,又是介乎电影、绘画、摄影和广告之间的媒介。因此,沃尔的这幅作品被称作“摄影观念艺术”,这种创作理念也出现在温哥华当时几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作品中。所以,他们又被笼统地称作“温哥华流派”。 

《Approach》杰夫·沃尔 2015年

  “模仿是艺术的毒菌,但在这里却转化成为一种兵器”。——杰夫·沃尔

 摆出来的“近纪实”到“电影式摄影”

  在40多年的摄影生涯里,杰夫·沃尔作品选择的形式都是最基本的:大尺寸的透明片,装裱在一个灯箱里,借助于它同商业广告的一切联系,使得他的作品直接指向——甚至是伪装成他所批判的消费景观。在香港白立方展出的最近18个月以来的新作中,沃尔也是延续了他过去40年来的创作,结合日常生活、经典艺术之历史及传统纪录性的观念来表达一种新表现方式。除了灯箱作品,还有大型彩色喷绘媒介创作的作品。

《Listener》杰夫·沃尔 2014年

  虽然都是用灯箱展示,但从1980年起,沃尔开始拍摄全景式的风景摄影作品,来揭示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出现的传统与现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这些作品像一幅幅风景画作,又产生出传统风景摄影照片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Milk》杰夫·沃尔 1984年

《Trân Dúc Ván》杰夫·沃尔 1988年

  1991年后,因摄影器材的更新,他又开始运用数位摄影科技创作具有全景效果的图像,并取材艺术史中的名作以摄影的方式重新演绎。1993年,沃尔将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一幅木刻画,转变成一幅题为《骤起的风(仿北斋)》的大型作品。这幅作品是在温哥华郊外拍摄,由一名演员来扮演不同人物在一阵骤起的狂风中的姿态。该作品乍看起来像是一幅抓拍的瞬间,实际上是由100多幅照片剪接合成,更像是电影的剧照。

  1994年起,沃尔又开始尝试新的创作方法,这一次是从文学名著中寻找灵感。他采用这种方法创作的最成功作品,是1999年根据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名著《隐形人》制作的。该作品表现一名黑人男子在地下室埋头写作,虽然头上有上千盏电灯照明,但观众仍然能感觉到这位男子的孤独。正是在这么多的灯光中,主人公才感觉到自身的存在,而在白天的阳光中,黑人因受白人的歧视,感到自己仿佛是隐形人。通过细心安排各种道具和细节,观众能体验到沃尔传达出的这位男子极端的处境和强烈的孤独感。

  2006年,当沃尔又返回到大街上创作时,便是改用黑白摄影。黑白摄影是沃尔在1996年开始尝试的。他认为,虽然黑白摄影往往被认为与历史有关,但仍然可用来表现当下。

  20世纪后,沃尔的创作手法更加接近电影拍摄,也就是至今也还很流行的摆拍。2004年,他花了很长时间,在温哥华找到一间符合这种条件的公寓房,并将它租下;经过多次面试,他挑选了一位理想的年轻女子,让她住进该房间,并允许她根据自己的喜好装修房间;期间,他观察在不同季节和时间该房间及其窗外的光效,并与该女子讨论他所要拍摄的效果。最后,他让该女子在房间里反复排练他所要求的动作,直到她完全入戏。拍摄花了近两个星期。最终作品是由单独拍摄的窗外傍晚时分夜灯初明的风景照片,与室内这名女子在房间里做家务并有她的一位朋友在看杂志的画面合成,题为《从公寓看到的风景》。

  现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的杰夫·沃尔,他的作品到现在为止也不过100多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性格——冷静、坚忍,甚至有些强迫症。他的每一张作品都经过深思熟虑地设计,再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实施。就是这个有些偏执的摄影师,开辟了新闻和纪实摄影之外的一条新的、生动且充满活力的道路,这条路就是数字技术的应用。

  绘画是在制造图像,照片也是如此。因此,它们都是制造影像的媒介。我感觉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关联,那是一块非常广阔和开放的空间。—杰夫·沃尔

摄影界的安迪·沃霍尔

  杰夫·沃尔说他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总是“不从摄影入手”,更是宣称自己不拍照片。他的影像内容常常来自于西方和亚洲的历史名画,小说,电影。就是说他的画面是参考其他艺术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或人物,经过他的想像,按照电影拍摄的手法来完成的拍摄。他的影像非常强调瞬间感和叙事性,这些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在他的影像作品中成为了颠覆本质的最有力的表现。

  策展人朱炯曾经这样评价杰夫·沃尔的作品“ 对于杰夫·沃尔而言,摄影不再是传统观念的叙述或再现真实,而是关于艺术观念、关于我们如何了解叙述或虚拟真实,杰夫·沃尔挑战观者对于摄影艺术先入为主的看法。”

  杰夫·沃尔也曾受邀在德国讲授摄影,报名的学生人山人海,校方只好拒绝了很多听课申请,不料一个没获得名额的学生就揣着一把上了膛的枪来表示不满,沃尔在恐慌中回到了加拿大,并且也因此更加出名了。因此有人评论沃尔说,就从艺术家一生进行的尝试而言,沃尔和安迪·沃霍是站在同一高度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