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唯艰个展:我爱你 10月17日香格纳北京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909   最后更新:2015/10/16 09:32:37 by 展览预告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5-10-01 22:25:36

来源:艺术眼

展览日期:2015.09.24 至 2015.11.03

主办单位:北京公社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大山子798艺术区

艺  术  家:陆扬

北京公社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于2015年9月24日开启新的展览“陆扬妄想曼陀罗”。这是艺术家陆扬在北京公社的第一次个展,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11月3日。

陆扬在新媒体艺术领域中备受瞩目,她善于利用多种媒介, 包括影像、装置、动画、摄影和游戏等,探索有关生命、宗教及相关形式方面问题的本质。在陆扬的艺术实践中,生物学、神经学、医学、宗教等不同领域的元素彼此交融重组,形成了她独特的视角。此次个展延续了艺术家一直以来创作的概念及元素,游走于宗教与脑科学的范畴,清晰的构造着她一直以来作品中的重要线索。

陆扬的最新作品《移动神佛》延续了她一直以来对宗教命题的关注,这个具有互动性的媒体装置为“光背”进行了新的定义。艺术家通过参考藏传、汉传佛教、印度教、东密真言宗、基督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的造像传统,制作了由手工雕刻的樟木及彩绘装饰的“木雕光背”,并配有可供穿戴的锦缎面料制作的稳固背心及保险扣。在大多数宗教中,“光背”是以区分神明和常人的可见光圈,而背着这些由艺术家定做的“光背”的外籍模特,在精致的火焰纹样与不同体态的身体对比之下,打破了每个民族独有的对宗教偶像地域化想像的局限,成为移动着的肉身神佛。艺术家将完整神性中的光背视为具有独立性的,可拆卸移除的部件,并且像超级英雄的铠甲那样被定制及复制,附着在常人身上。这种对偶像进行“破坏”的手法,颠覆着传统宗教艺术的本意,也留给了观者对于人类崇拜的合理想象。

展厅中的另一新作《陆扬妄想曼陀罗》是艺术家以自己为原型创建的一个数字化无性别的人类模拟作品,艺术家使用了自己身体为创作原型展开实验。作品中围绕着她一直感兴趣的神经科学展开,利用脑立体定向系统,深层脑刺激以及经颅磁刺激技术作用于深脑边缘系统的原理,并代入宗教视觉和对器世界的无常观想,进行客观妄想。黑暗展厅中错落放置的透明水晶装置内展示了作品的模型构造,也隐含着水晶能够吸收能量、改变磁场的功效。此作品是艺术家对自身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创作工作的反思。陆扬通过作品模拟实施了一次次对自身以及自身作品摧毁的妄想设置,通过这些模拟设置来思考人类意识的存在,以及意识与大脑的关系。

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是艺术家进行的与以往作品的延伸与比对,通过不同方式与途径的微妙构造进行观想和修行,构造着属于她自己独特的妄想曼陀罗。陆扬对于自身艺术创作中对严谨图像知识的运用及对于后网络时代的把控,通过她多样化的表达途径,展现了她对于科学、宗教、生死等宏大命题的冷静且机智的思考。

陆扬1984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和上海。她的作品曾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1)、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1)、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2)、广东美术馆(201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2)、休斯顿当代美术馆(2012)、美国坦帕艺术博物馆(2014)、美国圣彼德斯堡美术馆(2014)、挪威斯塔万格美术馆(2014)、德国卡塞尔Museum Fridericianum(2015)、美国橘郡美术馆(2015)、丹麦哥本哈根OK Corral & Science Friction(2015)等多地展出。她近期参加的重要展览包括,“重新发电-2012上海双年展”(上海,2012);“第五届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2014);“第四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2014)等。陆扬曾被提名皮埃尔·于贝尔奖(2014);目前她正在参加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即将参加的展览包括莫斯科双年展及美国Wesleyan University Center for the Arts展览。她重要收藏包括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等。

[沙发:1楼] 艺术眼artspy 2015-10-01 20:53:02

 

 

 

 

 

 

 

 

 

 

 

 

 

 

 

 

 

 

[板凳:2楼] 艺术眼artspy 2015-10-01 21:00:4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