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角湾上的伊斯坦堡艺博会
发起人:宁静海  回复数:0   浏览数:1963   最后更新:2015/09/15 21:49:00 by 宁静海
[楼主] 蔷小薇 2015-09-15 21:49:00



Martha Rosler, If You Lived Here…, 1989 from THE ARTIST AS CURATOR #3

by Nina Montmann | 陈颖编译


在展览“If You Lived Here…”中,一直避免被称为“策展人”的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将上世纪60年代末及70年代自行组织的代用空间的面向当地、故意“非专业化”的实践与之后被认为是所谓的“新制度主义”(New Institutionalism)的支撑物的策展方式紧密结合到了一起。新制度主义出现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它显然试图批判性地颠覆各种制度的本来属性。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让自己充满了张力的项目位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之中,这个决定连同她对已有的展览形式的重新思考促使了在之后会被大范围实践的策展方式的形成。那些代用空间的运营者们常常故意避免在机构和画廊中的展览,让自己严格处于艺术界的边缘,新制度主义则从机构本身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内在化的批判。这种批判不再被视为单纯由艺术家引导的一次批判性活动,而是由策展人自己在制度管理和规划的层面上开展起来的,他们与艺术家一起开创了批判与结构变化的驱动力。


考虑到“If You Lived Here…”具有易变的、不断进化的结构,再加上它的开放式论坛、阅览室以及出版物(出版物被构思为这个项目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其一个更加深入的平台而非仅仅是一份目录或文档),它的多部分、主题集中的展览组件,它对考虑传统的艺术公众之外的东西的强调,它所邀请到的介于建筑师与其它学科的理论家之间的合作者,以及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对其创作身份的分解和将公众包含到项目的沟通过程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之后的某些策展人努力想要通过其重建制度的各种要素和意图的本身。为了实现这个多层次的项目,尽管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不得不越过机构扮演独立策展人的角色,但在之后的20年中,这些行为会通过机构代理、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变得完全合理。


Martha Rosler, Housing Is a Human Right (still), a short animation produced by The Public Art Fund, 1989


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的空间策略同时也会让人联想到产生了社会空间的艺术策略——无论是涉及到直接的社交互动(比如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的作品),还是有利于创造抽象的社会空间(比如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的作品或是蕾妮·格林<Renée Green>的早期作品)。就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而言,基本的空间构造活动更关乎接受者在艺术创作过程的参与而非在政治化的生活环境方面被限定。观众的背景和状况各不相同,最后都在由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展示的决定性的条件中进行沟通交流。相比之下,蕾妮·格林(Renée Green)在她的早期作品中情境化了的文化空间则出现在与展示出来的跨文化群集的关联之中。诸如“Import/Export Funk Office”(1992–94)等作品在展出时则会根据所在场馆和城市进行再语境化。


综合考虑了这些情况,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的“If You Lived Here…”不仅将70年代的直接政治化与后者——即新制度主义更不受外界影响的政治结合到了一起,同时它也属于第一批涉及了具体和抽象的社会空间的创造的艺术探索,这样的实践在90年代时变得更加突出。Yvonne Rainer的说法也许是最恰当的:“它生动地示范了一场艺术展览能够如何构成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对象,也能情境化产生了这些对象及其含义的社会场域。换句话说,一场展览并不需要将作品从它的创作环境中剥离或者孤立出去。”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的毕生作品都在使这种创作条件变得显而易见,在一场展览中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为她的艺术实践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描绘,甚至于在当时没有别人能够理解得到。“If You Lived Here…”则为如何批判性地考虑一场展览提供了一个持久的模式。


Installation view of Home Front, the first exhibition of If You Lived Here…, Dia Art Foundation, New York, 1989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