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阵地:风景与抗议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380   最后更新:2015/09/13 08:43:51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无厘头 2015-09-13 08:43:51

来源:黑蓝  谢宁馨

……编不下去了……


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倘若生在中国古代,一定是可以被司马迁写入《滑稽列传》的人物。

要不然,也该出现在金庸笔下,踏梦而来,以剑为笔,随风潜入夜,刷刷一通画。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真正的大侠高手都这样,所有人都听说过他,但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拥有撬动百万级艺术市场的能量,却时不时开启嘲讽模式,不带脏字地把当代艺术骂得狗血淋头。“高级黑”不是我杜撰的称号,是他最喜欢的外号:quality vandal,高级破坏者。班克斯实在太像武林中人,连西方人都把他比作侠盗罗宾汉:擦着法律边界,行仗义之事。只要在街角见到那只睥睨天下的小老鼠,人人便知,班克斯曾经来过,只不过谁都没看见。

班克斯的“老鼠”

地下艺术圈有很多人选择匿名,一来显得神秘,二来安全,毕竟在很多城市,涂鸦依然是非法的。不过甚少有人像班克斯一样,在网络时代做到完全匿名,这简直是个奇迹。要知道班克斯早已入当代艺术大雅之堂,不仅在伦敦、洛杉矶等地办大型个展,还拍电影,出书,甚至于近日将一个英国小镇改造成超大艺术乐园,获得全球瞩目。然而对于好奇班克斯身份的人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用。此人既不出席自己展览的开幕式,也不接受面对面采访;拍了一部纪录片,不仅没露脸,连声音都经过了后期处理。也就是说,就算此时此刻班克斯本人敲开我的房门,我也只会把他当作外卖小哥……

戏仿Keith Harring


在此强烈建议世界主要城市警察集体学习以下课程:“班克斯鉴定学”,“常见嘲讽伤害与预防”。班克斯的画作在艺术市场上能卖百万级别的高价,但涂鸦则是实实在在的平民艺术、公共艺术。涂鸦的地下属性,妙就妙在它可以复制,却没有“原画”,无论版权。班克斯的足迹遍及英国各城、维也纳、洛杉矶、纽约、巴塞罗那、巴黎各地令人意想不到的街头巷尾,但很多作品都被不明真相的市政府涂掉了,白白失掉了推广艺术旅游的大好机会。也不排除是权威部门恼羞成怒,毕竟,他们一般都是被涂鸦挖苦的对象:一对男男警察在涂鸦中忘情亲吻,颠倒的权力关系中小女孩搜身警察,和平鸽穿防弹衣,列宁梳朋克头,英国女王画着大卫·鲍伊的闪电脸……

列宁梳朋克头

女王

这么一号人物,每当他宣布每一项新计划,这个世界上就有人一头冷汗。比如他在某次展览中放了二百只活老鼠。比如他的洛杉矶展览“勉强合法”(Barely Legal)开幕式上,出现了一头漆成粉色的活体大象,百分百呈现英语俗语“房间中的大象”,比喻“视而不见”。结果,到场的记者们真的全都奔大象而去,对其它展品和议题视而不见,活生生地被班克斯嘲讽而不自知。

比如近期大热的“暗黑乐园”Dismaland,Dismal(消极阴郁)与land(乐园)两个词的组合,傻子都看得出来是在戏仿迪斯……嘘,你知道就好,版权诉讼可不是闹着玩的。公园游览说明里就有这么一句话,“以下物品严禁带入园内:涂鸦罐,马克笔,刀具,沃尔特·迪斯尼公司法定代表。”

越南女孩

小女孩给警察搜身

看看官网上的预告片(我连看三遍)——“你是否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你想要多出来走走?停下手头的工作吧,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公园。”和谐美好的一家四口,在暗黑乐园度过了心满意足的一天。结尾也特别欢乐,一点都没黑中产阶级家庭价值观。

气球狗

亲吻警察-伯明翰


反对政权滥用。反对战争。反对庸俗。反对消费主义。反对商品逻辑洗脑……涂鸦侠痛斩当代社会现代病。不同于某些街头涂鸦的个性化表达,与狂暴的反智倾向,班克斯最独特之处却是复杂性:既有少年的理想主义躁动,也有中年的愤世嫉俗,还有老年的睿智;仔细想想,分别能从上世纪无政府主义运动,英国老工业区的社会问题,以及英式Dry Humour冷幽默中找到源流。要说为什么班克斯影响力如此巨大,不得不说,是因为他以儿童式的天真表达,大声揭发当代艺术的新衣,让人如热天饮冰,痛快淋漓,恨不能击节叫好。

“艺术是当今最大的玩笑。”“它是特权者、装腔作势者以及弱者的庇护所。”

当班克斯的画在苏富比拍卖行卖出高价,苏富比当代艺术部门的一位专家顺口奉承了一句,“他是有史以来身价上升最快的艺术家。”而班克斯是这样回应的:他画了一幅拍卖会场景,众人争先竞标的是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一句话:“你们这群白痴居然真的会买这坨屎。”

“你们这群白痴居然真的会买这坨屎。”


如果你对这句话心有戚戚焉,那你一定要看这部班克斯的电影:《从礼品店退场》(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片名是暗指这一类人,看完画展走之前必须得去趟博物馆礼品店,不买个莫奈的围巾、梵高的冰箱贴就好像白来了一样(其实我就是这样的……)。并不是忽悠,所以要提前说明一下,这部打着“班克斯纪录片”名号的电影,其实既没有班克斯的脸,也不能确定是不是“纪录片”……而这部模棱两可的“纪录片”,竟然获得了201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当然,用这种方式骗班克斯出山是不可能的,即使他赢得奥斯卡,也断然不会去领奖的……

《从礼品店退场》(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电影海报

影片开始于庄重的叙述。蒙太奇段落,采访,一切中规中矩。

特里·古埃塔,一名法国移居美国的狂热录影爱好者,长相憨憨的很卡通,讲得一口标准法式英语。通过涂鸦艺术家表兄,特里闯入涂鸦者的世界,从此开始疯狂纪录他们的一举一动。圈内大神班克斯是特里的终极目标,在命运的安排下,有一天这位大神居然自己找上门,二人开始愉快的合作生涯。

促销今日结束

购物狂耶稣

其后的剧情发展突然好像磕了药一般飞上了天……防止剧透,不一一说明;反正我看的时候,渐渐迷惑了:特里·古埃塔真实存在吗?即使他存在,特里最后成为的这个人,是否是班克斯授意下表演出来的虚拟人格?如果这真的是半真半假的伪纪录片,那么可以说,全世界都被特里创作的“仿制品的仿制品的仿制品”狠狠涮了一把,而幕后操手班克斯,则用对电影体裁的戏仿,提出了对艺术的终极质疑。


影片结尾,被特里涂上“生活很美好”的墙壁,轰然倒下。我脊背发凉了——这是个玩笑吗?如果是,玩笑开在谁身上?虚无主义者班克斯,还有什么是他不能嘲讽的吗?

和平鸽

2003年,伦敦的一场反战游行,班克斯混在人群中发放贴纸:“我不相信任何事。我只是被暴力吸引而来。”(I Don’t Believe In Anything. I’m Just Here for the Violence.)

两年以后,他去约旦河西岸,在伯利恒的一面安保隔离墙上画了两个孩子揭开一扇窗,通向不存在的美好风景。

打开“暗黑乐园”官网上的参与艺术家名单,除了欧洲、美国,更多艺术家来自以色列、伊朗、叙利亚、巴勒斯坦。

抱歉!您订购的生活方式目前缺货

玩笑开在谁身上?可能是权力秩序,可能是艺术市场,可能是迪斯尼,可能是“暗黑乐园“里面拍照上传不亦乐乎的参观者,也可能是你、我,但不是那些真实承受着贫穷、战争等苦难的人们。我愿意相信,在班克斯愤世嫉俗的外表之下,有一颗悲悯之心;只是这世界承载着太多愤怒,令他无法以真心/真脸示人。

……突然画风变得很鸡汤。最后送上“洗脑先生”特里·古埃塔的名言:Life is beautiful。祝各位周中愉快。


《Dismaland》——班克斯(Banksy)


本文作者:谢宁馨,1989年生,热衷文字与视觉艺术的电影人。现居纽约布鲁克林。邮箱地址:ningxin.xie@gmail.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