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术展初体验:体验式艺术大行其道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1   浏览数:1664   最后更新:2015/06/17 11:21:13 by guest
[楼主] 库艺术KUART 2015-06-17 10:35:21



具体就是当下,就是下一秒,就是目之所及,就是需要你对当下所处所发生直接的反应,格物致知,即事穷理。

其实就是真正睁开眼去看,真正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这也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也是至难之所在。

只有画家在区分这个人和那个人之间的区别,这朵花和那朵花之间的不同,这种无用的敏感,正是艺术的奢侈,而这种奢侈,不正是一种具体吗?

具体就是要相信自己,需要清醒的目光,有勇气,有良知,有独立立场的去看,去想,不迷信权威。

具体就是对夸大其词的谎言的戳穿,无论是再华丽幸福的谎言。

论“具体”

_于海元

所谓“具体”,就是应对,就是解决,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笔笔生发”,就是具体。人生如笔,也是一个面向未知而“生发”的过程。

人容易被心魔、概念、诱惑所障,导致想入非非,自己想骗人最终欺骗自己,主观的想怎样,想成为什么,却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视若不见,最终,是活在虚拟与肉体的狂欢之中,正像这个时代。

我是谁,来自于哪,要去向哪里,只有自己的内心驱使着自己的肉体走出下一步。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权威,历史与永恒都已破产,存在的只是当下。具体就是当下,就是下一秒,就是目之所及,就是需要你对当下所处所发生直接的反应,格物致知,即事穷理。在具体的应对和交接之中,在关系之中,我们才感觉到有一个“自我”存在。

艺术史给我们留下无数的图式,市场给我们留下无数的天价,但那是艺术的外衣与残骸,艺术的真正生命已经随着“此时此刻”的逝去而逝去,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些目光与身体与世界一瞥之时“新鲜之眼”的魔力,这种魔力在大多数人身上已经消失,我们需要的是规范化,程序化,品牌化,只有画家在区分这个人和那个人之间的区别,这朵花和那朵花之间的不同,这种无用的敏感,正是艺术的奢侈,而这种奢侈,不正是一种具体吗?

具体需要赤裸之眼,单纯之眼,否则,世界上的一切,除了概念和词语,别的都像没有存在过。其实就是真正睁开眼去看,真正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这也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也是至难之所在。

具体就是要相信自己,需要清醒的目光,有勇气,有良知,有独立立场的去看,去想,不迷信权威。

具体就是对夸大其词的谎言的戳穿,无论是再华丽幸福的谎言。正如穿新衣的皇帝面前的小姑娘,一个单纯的眼神和常识的判断,反而成为了最为朴素和高贵的美德,这是人性的悲哀,时代的吊诡,也是我们在没有办法之时,最后的办法。

具体,正是一种个体性的无言的怀疑与反抗,要用缓慢的实际行动为自己保留一点生命的尊严。

我们关注这样的艺术家,并不能仅仅通过概念与理论模式化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我们必须去重现“发现”,这种“重新发现”本身亦是一种创造。通过以往所做的“慢艺术”“抽象之外的抽象”等专题,我们逐渐打开了一条越过理论的藩篱,以一种更加直接、人性化,情感化的视角去看待艺术家创作与生活的新的路径。例如“慢艺术”是强调在某种大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作为人的修养与性情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而“抽象之外的抽象”则是避开“抽象”的概念,去进一步具体而微的观看、论述一些中国抽象艺术家的创作及其观念。

当理论的繁复纷乱让人麻木厌烦,我们何不回过头来好好看看这个活生生的“人”以及他的选择与坚持,欣喜与苦恼?我们的工作,即是将我们所“看见”的活生生的东西,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却又老老实实的在版面内呈现出来,使人们有所感觉,有所触动,甚至可以从中提示出新的观看角度,可以对一个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一个新的更为具体化的认知。最终,我们可能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但至少提示出一个有意味的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这就足够了。


——KUART——

《库艺术》微信平台,扫描二维码轻松关注,这里是最具学术性的艺术类专业自媒体平台;我们将定期为您推出最前沿艺术专题分析、最独立的艺术时事评论、最全面的艺术家动态、最深刻的个案解读,以及杂志精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艺术动态。

欢迎您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可关注我们;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kuyishu

(3)通过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

《库艺术》杂志第四十六期封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