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尔“艺聚空间(Encounters)”先探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1   浏览数:1452   最后更新:2015/03/13 10:52:25 by 毛边本
[楼主] 宁静海 2015-03-13 10:38:52

来源:白壁whitewall

文字 / 曹一迪

图片 / 贝浩登画廊


贝浩登继去年在其纽约画廊为生活于柏林的德国艺术家Gregor Hildebrandt(格雷戈尔·希德布兰特)举办个展之后,于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同期再次推出其个展《Coming by Hazard》。展览得名自其中一件同名作品,作品灵感来自于法国古典喜剧大师马里沃(Marivaux)的《爱情偶遇游戏(Le Jeu de L'Amour et du Hasard)》。而该部剧的一场表演录像带中的黑色磁带部分则被Hildebrandt特制成了用来划隔展览空间的墙幕。两件作品体现出Hildebrandt特创作中的两个基本特点:媒介方面,Hildebrandt经常采用大量包括录像带、录音带、黑胶唱片等“过时的”音像、视像数据存储格式;主题方面,他引用包括文学、音乐、影视以及艺术史,使来自不同领域的图像隐喻结合呼应、相互渗透,从而演化出复杂图谱——尽管其呈现出毫无掩饰的极简主义倾向。

Hildebrandt在香港复制并深化了他在纽约个展中为观众创造的独特视觉体验,他标志性的磁带画作创作过程前所未有亦难以轻易复制:他将磁带的涂层一面贴在双面胶纸上,然后使用画笔或滚轮在其上“作画”,涂层与胶纸接触的部位令涂层脱落,因应需要,可以将此过程重复数次进行,最终将处理完成的磁带黏在画布上。在此过程中,绘画中的传统“正、负形”概念被颠覆——其“作画”过程的实质是将涂层剥离。

在雕塑、装置的创作上,则凸显出艺术家对于空间的思考。他的作品《Schallmauer(声墙)》是将唱片压制成碗状,一正一反以贝壳状叠垒成柱状,再将唱片柱并置成墙。使用这些来自柏林跳蚤市场中的唱片在千里之外的画廊空间中挑战观者的惯性空间思维,打断渴望远及的视线。


虽然艺术家通过重新利用这些“过时的”工具将其赋予新的生命,但在其初始使命中,其承载的私密性与个人化记忆才是其灵魂所在。Hildebrandt的习作亦不失这一特点。其实,他的香港个展早已在他的构想之中。 五年前他搬入柏林的新寓所,迎接他的是一块印有中文字“出入平安”的破旧门垫,这块偶然相遇的门垫终于出现在他在贝浩登画廊首次香港个展的入口。中国人深信的“缘分”,也标志了Hildebrandt作品的特色:那些偶然又必然出现在生命里的物件,拥有者的记忆,就是它们诗意的灵魂。又或者,这场展览也如这个门垫一样偶然——Coming by Hazard。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