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贝鲁法圣保罗个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470   最后更新:2014/09/29 16:24:05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wangxiaoer97 2014-09-29 16:24:05

来源:泼先生


梁半:相比静态的雕塑,录像会更吸引我

卢意对话梁半


“影像在今天”系“影像新写作”工作坊第一回。“影像新写作”工作坊由中国美术学院空间影像研究所与泼先生联合发起,旨在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探讨当下影像叩问影像、影像挖掘影像的写作方式,并延续探讨所得之内容,将其转化为可以合作完成的短片计划。了解详情,请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字样。封面图片为梁半。


梁半,1985年出生,现生活于北京。


参加展览

2014:“复调”,南艺美术馆,南京;“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空间站,北京;“个命——走出经验地带”,香港当代美术馆,北京

2013:“个体生长——当代艺术的动力”,天津美术馆,天津

2012:“Magma国际录像艺术节”,卡索里亚当代艺术博物馆,那不勒斯;“传说”,二楼出版机构,北京;“EXIN亚洲实验电影与录像”,南视觉美术馆,南京 ;“韩国FINAF国际艺术驻留项目”,釜山;“以身观身行为艺术文献展”,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

2011:“星期二艺术影院”,网络,北京;“不是吃素的”,杂家艺术空间,北京


作品《舒服》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5MTEzOTky.html

作品《影帝》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5MTEyMTky.html



L:梁半

Y:卢意



Y:梁半是你的真实姓名?

L:一半就是全部,不是原名,是更改过的名字。这个问题好像也没认真想过,就是想简单好记点,就好比我有很多朋友叫刘畅、高兴等,我也问过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感觉很特别!他们都没觉得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别。


Y:你何时对影像创作感兴趣,又是什么缘由让你拿起机器去创作?

L:我是雕塑专业毕业的,大二上陶艺课的老师“不务正业”,给我们看很多国内外的当代艺术作品。我记得他说这玩艺才是真的好。同时他又有很多录像作品的资料,虽然是陶艺课程,但创作还是挺开放的。相比静态的雕塑,录像会更吸引我,当初觉得比较方便和高效也是喜欢这种创作方式的原因。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制作录像作品并没有省事到哪去。



Y:我想知道你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吗?或者说执行力,还是个比较散漫、比较荒诞的状态?

L:我的执行力和行动力还行,但我做作品不是一时冲动那种执行力。一般来说,我一件作品进度会特别慢,我说的慢是指想方案、收集素材、整理思路的时候,当我决定要做这件作品的时候,我会迅速完成,能24小时完成绝对不会拖到25小时。其实我觉得我不算太正式做录像的人,我只是很多作品使用到了录像这个媒介。


Y:类似于《舒服》这类的作品还有吗?就是会用身体行动去完成影像工作的,可能《影帝》这件作品也在这一类型中。

L:恩,也许可能会有。可以这么说,《舒服》是用身体说身体,《影帝》是用身体说意识形态。


Y:你平时关注时事政治吗?或者新闻?《仰望星空》是不是得到不少的好评?因为作品本身的视角非常国际化,我个人认为这件作品的力量在于利用最干练的语言组织出最有力的视觉呈现。接着这个话题,我之前看到你朋友圈发送的新作品照片,有出现演员举着美国国旗的画面。能谈一下新作品的出发点吗?

L:不怎么特意去关心时事政治,但现在信息太发达,有些时事政治言论和媒体言论会不由自主地让你看到,但这些时政的背后并非就是你所看到的那样。因此,个体的认识,态度,价值观就显得非常重要。作品肯定不是我去图解某些政治的结果,而是一种观看方式。如果这个观看方式能提供认知,提供想象力,甚至提供某种人人都可使用的方法,那么是不是艺术或者是不是好的艺术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你说在我朋友圈看到的美国国旗其实是拍摄作品的道具,你认为它是美国国旗是依据图像判断得出的结果。这其实很有意思,我说这是道具,我是从我的作品内在逻辑去看这东西,它是国旗的同时又是道具。这件作品是我根据一张图片布置了一个相似的场景,场景变成了我想要的东西,国旗是原本图片里就存在的,所以我不是为了突出美国或者政治符号,而是它本身就存在,在这里它就是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视觉成像的“物”。



Y:你觉得观众在你的创作上是否可以看到一些日常里你本人一直在关注的东西?

L:“一直关注”的另一层含义就是重复。图像、符号的重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视觉的重复。还有一种重复,表面上看作品涉及了很多不同形式和材料,但结果都确实一样,我称这是思维的重复,我个人很警惕这种东西。一件事情不可能只有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没有哪种思维方式是固定有效的。想让事情变得明确,你就得在面对不同的东西时,迅速找到最恰当的使用方式。也可以这么说吧,一直关注的东西只是现阶段的问题,每个人换了环境都会有相应的兴趣点。


Y:谈到“重复”,让我想起来张培力老师作品中的暴力美学,重复是特别暴力的,就是反复的告知,一遍又一遍地强行阅读,但你的作品中有一种很冷的关系。另外,我也关注到你的兴趣点很多样,从作品类型上观察到的。你平时的创作方式是灵感式的吗?我对这个很感兴趣,因为你说会很认真地思考一个作品的形成。

L:“重复”是一种方法,就好比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它存在于感受中。我也不知道我做作品的出发点算不算灵感,我上网看到一个词、一张图片会给我未来的作品埋下伏笔,我总感觉这个东西会跟我发生关系,但我不知道在哪里发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可以肯定的是,灵感的对象从来不固定。


Y:你有没有比较喜欢的艺术家?或艺术类型?

L:肯定有,但我最近似乎记忆力减退得厉害,很多事情记不住。平时也不怎么特意去记人的名字,作品名字也记不住。


Y:你下个在成都A4的个展能预告一下主题吗?

L:下个个展览的主题是“Game”,会有这两年做的几件作品。都是录像媒介。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