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张把当代艺术黑得体无完肤的漫画
发起人:无厘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947   最后更新:2014/09/22 10:11:46 by 无厘头
[楼主] 展览预告 2014-09-22 10:11:46

来源:具体媒介工作室


物件语法

时间中的信息

Techno-Linguistic

A Future Perfect Speaking In The Past Imperfect


艺术家 / aaajiao (徐文恺), 吴珏辉, 王郁洋

策展人 / 陈玺安

时间 / 9月24日至10月24

地址 / 艺术饭店

上海徐汇区漕宝路400号 (近虹漕路)


ARTISTS / aaajiao (Xu Wenkai), Wu Juehui, Wang Yuyang

CURATOR / Zian Chen

TIME / 24 Sep - 24 Oct 2014

VENUE / Art Restaurant

400 Caobao R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物 4, 影像装置, aaajiao (徐文恺), 2014

本次艺术饭店所呈现的特別项目:《物件语法-时间中的信息》是一个对中国年轻一辈媒体艺术家的创作调查。吴珏辉王郁洋以及aaajiao(徐文恺)展出各自的近作。本展览呈现他们对于数码技术反思性的使用,并回应三人在实践上共同分享的一种语言逻辑。这个语法首先是物件导向的,这回应著后网络创作者在编程环境下工作,从而获得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思考与创作之可能性;另一方面,特別是在这三个艺术家的工作中,这种方兴未艾的语法透露一种特殊的时态。此一时间感体现在其原本的线性语序被艺术家有意识地重新排列,并呈现一种属于新媒体本身的时间框架,同时也呈现这个语法本身近乎悖论一般的思考空间。

二合一, 综合媒材绘画, 王郁洋, 2014




物件导向

Object-orientation


这个源自程式设计的概念,原先指的是一种编程设计的方式,其中,每个被定义的物件都是个作为接受、处理资料的端点。如果说这种编程逻辑反过来内化影响著程序使用者的思考方式,其好处就在于它指涉了一种思考上能够不受限于既有的以人为主的惯性。作为一种取消人类感官惯性的作品,吴珏辉的《倒计时 / 鸵鸟》透过与观众的互动,将体验者的头锁在一个简单的程序中,进而悬置人的意识。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创作者在兴趣上从人到物件的转折。

倒计时 / 鸵鸟, 时间机器, 吴珏辉, 2011


而类似的思考也体现在徐文恺早先与控制论相关的《穷人采矿》、《水测量》等一系列创作中:他试着呈现资料采矿、电子邮件等程序的物质性,并进一步思考一种外在于人的感性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徐文恺这类具有多种身份的人而言,感性恰恰就是他留待在艺术领域发挥的事物。


有限的无限风景, 影像装置, aaajiao (徐文恺), 2014


就王郁洋的作品而言,这种编程为主的思考体现在他运用其中的自发特性,试着让编成运算接手艺术品创作的过程。这样的创作让创作权不全然保留在艺术家手上,而其创作的美感来源则归功于一种观众对于作品形式预期上的落差:他以绘画、雕塑为形式的作品,其中的数字性格往往不是立即地被呈现的。

坏人, 生成绘画, 王郁洋, 2014


狂喜, 生成绘画, 王郁洋, 2014


特别是《狂喜》、《欺骗》等以软件生成的作品,其分别以绘画及雕塑为媒介,它们外表上的类比性,将使得观者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进一步从细节当中认识其创作过程中的数码逻辑。而这种表面的欺瞒,恰恰也是最为数字化的。

欺骗, 生成雕塑, 王郁洋, 2014



在过去式中的未来完成语句

A future perfect in speaking with the past tense


如果说这些创作者在面对一个新的语法时,所创造的一种特殊时态有可能用一种我们平常的语言翻译出来,也许会是类似这样的奇特句型。具体一点说,当人们现在回想起历史上将时空设置在未来的科幻小说,便会运用上类似的句法吧。这种句型在数字艺术家那里,意味着对他们而言,数字技术所谈论的事物不仅仅是一种过于乐观倾向的“新”。正是在这样的线索下,王郁洋的绘画与雕塑,以至于其他两人带有数码性格的赏物(吴珏辉的《错造物》系列)与造景(徐文恺的《物》系列及《有限的无限风景》),都呈现出了他们对物件导向语言背后对于更宽广的时间问题的思考。

具体而言,王郁洋在先前的创作中,曾将西方在场形上学背后牵涉的二元论逻辑链接上照相术的暗箱,以至于二进位的数字逻辑(《要有光》),便将数码逻辑放置到一个前数码逻辑的时间轴上。而在中国的语境里面,其他两位新媒体艺术家走回更宽阔时间框架下的方式,则是将新媒体创作重新联系上中国传统中赏物与造景的逻辑,其中,中国人如何认识物的问题被运用来与新媒体的物件导向语言进行双方面的商权。


错造物, 动力装置, 吴珏辉, 2014


在他们的线索中,这种造景与赏物同时拥有一种对于景象(spectacle)的反思在其中,如吴珏辉的《错造物》便是以一种带有毁坏形象意味的全黑(blackout),取消传统中国盆景中的内容物,并代之以动力机械所生成的轮廓作为鉴赏的对象。


物 3, 影像装置, aaajiao (徐文恺), 2014


而徐文恺的数码造景《物 3》《物 4》《有限的无限风景》则更是将这些景象的制作与实现直接放在虚拟屏幕中——这一方面将造景里面的庭院景物的线索联系上景观(spectacle)的概念,从而扩充出一个对萤幕及奇观进行反思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试图以一种越界的工作方法,轮番在线上线下、以及屏幕内外等不同环境来回进出,以寻找一种属于数字艺术的创作空间。


文 / 陈玺安 (Zian Chen)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