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激进的样式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0   浏览数:2397   最后更新:2014/09/15 10:38:14 by 灰常灰
[楼主] colin2010 2014-09-15 10:38:14

来源:爱咪呓语随便记


二零一二年我接连看了柏林双年展,然后到卡塞尔,生平第一次亲眼见到传说中的文件大展。那一年的这两个观展经验,给我的震憾至今未减。二者都是观展经验的高峰,Artur Zmijewski的作品我於二零零八年时看过,对他的思考与创造路数略有耳闻,当柏林宣佈他是一二年双年展策展人时,其实已经在欧洲引起不小的不安与揣测─认为不是极好,就是极坏。但无庸置疑的,将极度政治(但这么说也仅是艺术世界语境的矛盾。对Artur而言艺术就该是政治,哪有什么极度政治?)总之,这傢伙不是来跟你谈风花雪月的,他是来丢炸弹的。但也如同意料,他这一届柏林双年展被整个西方艺术界骂到臭头,或者,我第一次会说─被骂到臭头都不足以形容他要被砍头示眾并抓起来鞭尸的状态。


每每有人问及我的观展经验,坦白说这是这两三年来我会时常想起的展览,也是一个给我无比动力的展览(展览如流水,每天世界上都有一千个展览开幕,不是吗?)当然很多问的人是老外,且有看过这个展的,接著我就会开始听他们如何批判这个展。有一次陈界仁在一家餐厅外听我讲述,忽然问我,你觉得歷史将来会为他平反吗?我坦白说,以西方主流艺术界价值所筑起的城墙与堡垒,他应该会永远被放逐於其外。但我事后心裡想想,无论如何,他是个艺术家,他的创造性的生命不会因此而结束。(展览内容可参阅王坤生的评介文章评介文章,真是勾起我诸多回忆)


另一个把我震惊到腿软的就是文件大展了吧。紧接著在柏林之后去到卡塞尔,那经验急剧转折。柏林双年展以规模和经费来说属迷你型双年展(不被其他双年展放在眼裡),突然你到了卡塞尔,一个超越「凡人呎度」的超级型展览(Mega Exhibition)(光州不就想与此拼了吗?)盘拒在你眼前,它需要你每天八小时,一周时间才真正看得完。(柏林我两天散步看完)但因为我只待卡塞尔两天半,印象深刻的竟包括每天走到铁腿残废。


如果这些年看展经验有一个曲线,相信很多人在二零一二年文件展都到达了一个「观展高峰经验」。我确实久久不能回神(应该是被吓傻了),但是如果瞭解一下文件展的歷史背景与它何以出现,不难理解这种高峰经验的「景观」正在对你阐述一些关於艺术知识帝国的路径与现实。一个经费高达十亿台币(看ARTCO的资料)的展览,佐以德国的展览技术工程,加上一个你无法法想像如何调度所谓「世界艺术」与企图建构知识、歷史的单一策展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是如何。太惊人了。而那一届的策展人卡罗琳小姐以强势闻名,她建构了一个几乎没有弱点的展览,面面俱到,战斗位置守得相当好,面对苛薄的批评,几乎是完美过招。这不仅是展览策略佈局,包括他们所做的出版与论述策略。


本界台北双年展请来了九零年代关系美学大宗师布里欧,坦白说他丢出来的什么「人类世」(从九零年代末一直到今日,你看到Bruno LaTour的这一支研究与讨论如何影响当下欧洲艺术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在双年展系统)以及上届谈万物有灵法兰克,都是这一支,卡罗琳在二零一二文件展已经开始有这种整理某种人类史的「总体」「全知」式企图,其策展格局和方法,坦白说我真觉得已「矛盾地」超越了常人的呎度而令人不寒而慄(帝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景况?我总将它与Artur的柏林双年展放置在一起看,这两个展一起看,才会擦出真正的端倪与问题。


而什么才是好展览?展览追求的是什么?才能被进一步地讨论下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