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 Reynaud-Dewar个展在诺维奇开幕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249   最后更新:2014/05/22 16:32:44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无厘头 2014-05-22 16:32:44

来源:艺术时代 文:王懿泉


文/王懿泉


1. 在上海,四月初的某天,昔日法租界内一处受到追捧的高档咖啡馆里,三位身着时装而各具风格的女士坐在一款方桌前,在阔声谈论着:当代艺术。


她们的话题游离在拍卖、收藏、投资、名气、博览会、国际大展等等萦绕在当代艺术周围,而又挥之不去的关键词。她们身后的钟表大概显示的是晚上九点半。

当时的情况有些许类似梵高画过的阿尔勒晚上的咖啡馆,只是地点和人物都更东方和当代。


2. 同样在上海,六年前,在一家高档的酒店里,记者钟刚和策展人侯瀚如做过一次谈话。前者问后者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时尚和贵族气,及艺术与权贵和资本的亲密。


后者回答说我们常常忘记:“在当代艺术合法化后,如何把自己变成反对派”。


3. 在香港,四月初的苏富比,不知三位女士去了没有。


张晓刚的油画《血缘:大家庭3号》以9420万人民币成交。同样在香港,曾梵志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在前一年的秋天,拍卖出了1.8044亿元人民币。


尽管还是不知道三位女士究竟有没有去参加拍卖会,但谁都知道,这些拍卖记录还有可能会再被提高。为此,很多人都会感到欢欣鼓舞,就连咖啡馆的侍者也兴趣盎然。

不过,至于艺术家,他们未必会在意。


4. 因为,对于什么是艺术,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而艺术家的态度通常非常有趣。比如,安迪·沃霍尔这样说,“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好生意是最好的艺术”。


安迪向来非常深刻,相比,常常穿女装公开露面的英国男性艺术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Perry)的论断就比较具备现实可操作性了,他说,“要想有个光明的艺术生涯,除非你的作品能适应纽约公寓的电梯大小。”


如果非要说得再直接一点:“绘画就是占领博物馆墙面的东西”,中国艺术家颜磊是这样说的。


5. “那么艺术家应该如何生活呢?”三位女士展开讨论。


对于这类问题,恐怕总是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这并不像在四个选项中选中一个正确答案那般清楚。


6. 从十七岁就开始不断尝试逃离家乡,如今已不惑之年的艺术家李牧对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基于艺术的和经济的考虑(但究竟也不知道哪个分量更重),李牧在2013年初选择从上海回到家乡,一个叫做仇庄的地方,在江苏省丰县。在那里,他一样实践艺术。


李牧不像三位女士那样爱说,他比较喜欢写作。


他曾经写到:艺术家根本的问题不是选择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媒介或话题的问题,而是选择以何种方式活着的问题。


7. 时间不早了。讨论艺术总是要耗费时间的。


8. 十点,咖啡馆要打烊了。三位女士一起走出了咖啡馆。接下来她们要去哪里呢?


有人揣测了她们的行程,听说好像是这样的:香港和巴塞尔,法国南部漫长的夏日,大概在上海双年展开幕的时候再回来吧。


(本文是基于在公共场合听到三位女士有关艺术的谈话而启发写作而成的。)

[沙发:1楼] guest 2014-05-22 16:51:45
彦磊真土。
返回页首